看到1975年,相信大家不用多考慮,那時候國家還是處在一個特殊時期。在」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 「「以糧為綱」的精神驅動下,有水的地方就可能成田,位於甘肅的楊家公社也不甘示弱,在月牙泉安裝了幾臺水泵,進行大規模的抽水灌溉,使月牙泉泉水水位急降,結果糧食沒有收成,千古名泉面臨乾枯。再加上近年來人口的急劇膨脹,在月牙泉周圍活動增多,使周邊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月牙泉這一世界級遺產將面臨乾涸枯竭的危險。

目前,月牙泉水位下降應急治理工程於2006年年底開工。將通過「節水」、「補水」、「引水」等多種方式來恢復月牙泉水位。

我們共同期待月牙泉的美好明天吧!

如今的月牙泉


據《鳴沙山月牙泉大事記》一書中提到,1975年6月,全國都在搞農業,當時在「以糧為綱」的精神驅動下,楊家橋公社在月牙泉安裝了三臺水泵,連續抽了一個星期,月牙泉水位降1.1米。

1976、1977年,楊家橋公社「學大寨」,安裝水泵抽水灌田,每年抽4至6次,年提水量3至4萬立方米,「結果糧食沒打下多少,泉水急劇下降、泉岸嚴重坍塌,泉眼堵塞,使千古名泉面臨乾涸的危險」。

月牙泉有靠地下水自我補給的能力,1958年,疏勒河上游的雙塔水庫建成後,疏勒河在敦煌境內長達300多公里的河道斷流,所以月牙泉也得不到補給!

還有社會發現原因,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由於移民等因素,敦煌人口急劇增長,耕地面積也逐年增加,村民就打機井,「家家戶戶有井丈餘深」,讓靠地下水補給的月牙泉的呼吸更加沉重。

據記載,在1985年,月牙泉平均水深僅為0.7至0.8米,泉中露出一道沙梁,「可以走人,『池』水一分為二,月牙泉不再呈月牙形」。這一年,有2000年文字記載歷史的月牙泉似已名存實亡。

最後放上小編最近拍的美圖!

大家猜猜是哪裡

是不是跟題目的敦煌是鮮明的對比!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