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5)日學測第二科國文科考試延禧攻略、羅大佑都入題,試題包含表格、文章與漫畫,取材活潑,試題設計更側重素養導向。正式宣告「情境化」、「跨領域」素養導向時代正式來臨,告別過去背多分的命題模式。文白比例各佔一半,整體方向與去年相差不遠,若能掌握命題趨勢,算是難易度適中的考題。 板橋高中官廷森老師表示,107年學測國文考科首度分為選擇題與國寫題兩卷施測,若去年選擇題是為108年素養導向新課綱試水溫,今年試題則正式宣告「情境化」、「跨領域」、「整合力」的素養導向時代正式來臨,傳統的「背多分」式命題已經回不去了。 今年試題走向更為多元,基隆女中洪菁穗老師提到,為了因應課綱跨領域精神,本次學測國文選擇題試題取材上納入音樂藝術、社會文化、科普相關等跨領域素材,以至於馬勒音樂旋律、小行星命名、甚至羅大佑與李宗盛都入題。 建國中學彭成錦老師認為,非連續文本的閱讀今年亦出現在考題中,例如第4題「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及推估」,與107第6題「麻醉風險等級表」相類似,二題皆為結合生活情境判讀的圖表命題。大考中心審題教師則表示,本次國文科試題強調多樣性閱讀題組,試題設計更重視素養導向,結合生活情境和學術理解,「跨領域」就是命題重點。 華僑高中王瑜涓老師表示,今年閱讀素材字數最長在八百字左右,閱讀理解題佔全卷三分之二以上,高達26題的大量題組,較去年多出3題,可見題組題型越顯重要,閱讀速度與精準度是考生得分關鍵。 雖然國文科越來越傾向跨領域整合,但三十篇選文仍為要角,錦和高中張鳳翔老師表示,去年課內相關題有13題,今年僅9題,且集中在30篇選文,30篇選文中有23篇入題幹或選項中,A級白話文僅出現1題。此外,文教素材出現2題,國學常識僅出現1題,足見三十篇選文仍必須精讀。
大學個人申請第二階段於4月10日開跑,卻有41校318個系組除了採計學測成績外僅採書面審查,引發公平性爭議,更有書面審查標準不明等爭議。大學方則表示皆有訂立SOP,更怕招到不符合資格的學生。(圖/記者許維寧攝)

大學個人申請第二階段於4月10日開跑,卻有41校318個系組除了採計學測成績外僅採書面審查,引發公平性爭議,更有書面審查標準不明等爭議。大學方則表示皆有訂立SOP,更怕招到不符合資格的學生。

今年學測首次採取「五選四」,以至於同分學生增多,導致頂尖大學熱門科系第一階段人數皆暴增,第二階段因此成為篩選關鍵,但卻有41校318個系組於第二階段僅採書面審查,更有科系將書審定為50%,標準模糊引發外界爭議。

補教業者劉駿豪表示,「問題在於50%的審查資料校方該如何評分。」第一階段已經分不出高下,50%審查資料究竟該如何評分,包括每個學校皆不一樣,光列出參採在校成績也是問題,大學如何選才將是第二階段一大難關。

面對家長的質疑,國立交通大學副教務長黃育綸表示,備審資料外觀太華麗實在不吸引人,繫上還是以看內容為主,也許以家長角度來看看不到老師如何審查,但繫上更擔心選到的學生不適格、或是對該領域毫無興趣。對於第一階段學生爆量,系方已啟動機制,將有更多老師投入審查,若老師給予的學生評價差異太大,將啟動差分審核討論會議,希望透過書審挑選真正需要的學生。

中央大學教務處招生組組長周弘偉談到,全臺318個科系於二階段採用書面審查但多設有尺標,系所會名列參照標準和SOP,以及訂立引導式自傳,或要求學生提供競賽成果、特殊表現、相關能力檢定證明等資料,強調參照標準並非空穴來風,「我們比大家更怕選到不適合的學生,也沒必要找不適合的學生。」

大學招聯會綜合業務組組長王盛麒表示,各大學不在意學生是否將備審資料「做好做滿」、是否又厚又漂亮,各大學都注重個人表現與特質,不是硬塞備審資料就有優勢。希望老師能在嚴謹的程序中找到適合的學生,如果學生沒興趣,對校方也是一大困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