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們的回答都不靠譜,洲際導彈是360度無死角發射,想打哪裡打哪裡,衛星是隻能往一個軌道上打,上去了再軌道轉移。誰都知道順著地球自轉發射初速度大,也更容易。可導彈不行啊!西邊打我,我不能只打東邊啊!誰規定歐洲打中東,中東只能打中國,中國只能打美國,美國再繞一圈打歐洲的?戰爭打得跟接力一樣!我們不能學朝鮮,誰打我,我就打韓國!一定要誰打我,我打誰!就這麼霸氣!

導彈,只有加上核彈頭才能體現價值。所以洲際導彈的軌道規劃和反擊速度反擊精度掛鉤的,基本都是拋物線,不考慮變軌。也就是說,導彈的地面投影軌跡都是直線,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嘛!而且這種軌道精度極高!衛星軌道轉移來轉移去偏個幾公里小意思。你試想下,你的衛星相對地心筆直打上天,一點橫向速度沒有,打多遠都遲早掉下來,除非被別的星球吸走。所以衛星軌道不是任意的,就那麼有限的幾個入軌軌道,拿它打導彈,別人看在眼裡,都懶得搞導彈防禦系統,直接盯著這幾個軌道攔截,哈哈。

我們霸氣,直接拋物線軌道,都不用過多計算離心力,其實也要考慮,但比起衛星來就容易多了。所以衛星精度永遠比不上導彈精度。導彈軌道的特點是,拋物線越高,精度越高!我們以前搞的東風15近程導彈就是這個特性,本來是為了彌補精度不佳,特地設計的高拋軌道,真沒多想。可是後來發現居然有人敢搞導彈防禦系統,那就不好意思了,軌道高,你測算難,末端速度高,攔截難,沒想到過去落後的制導技術居然幫我們提前裝備了反導彈攔截的武器,也是諷刺。臺灣的鋪路抓拿東風近程基本沒辦法。


簡單點回答:用途不一樣,洲際導彈那個彈頭打出去是要落地攻擊目標的,光在天上飄著有什麼用?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我就是較真,非要看看彈頭也和衛星一樣,就在軌道上繞圈圈不往下掉,做得到做不到呢?答案是做得到。

去掉最頂上那個負載,運載火箭和洲際導彈之間其實沒啥根本的不同,雖然最終的結果是一個運載的貨物要上天,另一個運載的貨物要落地,但在這之前,兩者都得先克服重力的束縛,把負載送到離地面幾百公里高的大氣層外面去。在那之後,運載火箭發射的衛星就要依靠自帶的推進劑調節軌道,讓自己能夠最終穩定地繞著地球畫圈,而洲際導彈則開始調節自己的速度和角度,為再次衝進大氣層做準備——這個流程,偏偏又像極了到壽的衛星自行報廢而主動選擇位置落地。

正是因為運載火箭和彈道導彈之間存在著這樣緊密的聯繫(有些火箭乾脆就是洲際導彈的民用型,比如前蘇聯的R-7),世界各國在發現對手大力發展火箭技術的時候總是帶著警惕,而那些有意炫耀自己導彈技術,卻又不想讓威脅成分太過露骨的人,也往往喜歡用發射火箭的形式來搞變相的示威(因為不管技術上怎樣接近,明面上運載火箭還是民用領域)。畢竟,從衛星升空入軌到再入大氣層回收,與彈頭入軌到再入大氣層進行打擊之間這張薄薄的紙片,一戳就破。當然,正如之前所講,重頭戲還是在後半截上,只掌握把負載送上天是遠遠不夠的,讓負載準確地在制定的地方掉下來纔是真正的難題。


其實,您說的是沒錯的,如果把現有的大型運載火箭的載荷變成核彈頭。那麼這個火箭就變成了一個洲際導彈。只不過,這個問題要反過來看一下。世界上試射成功的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是蘇聯的R-7。這枚導彈於1957年5月15日從位於加盟共和國哈薩克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試射成功,飛行了6000公里。後來,R-7導彈因運載能力過大而不適用於投送蘇聯減重後的核戰鬥部。但是該型火箭經過長期發展仍然在蘇聯及俄羅斯航天工程中發揮作用。現在俄羅斯往太空中發射聯盟號宇宙飛船的火箭還是基於R-7洲際彈道導彈改進而來的聯盟號運載火箭。早期的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展為人類的太空探索提供了直接而堅實的基礎,空間技術史上許多著名的運載火箭,比如美國人的「宇宙神」、「紅石」、「大力神」系列,蘇聯人的「衛星」、「質子」,「風暴」都是從早期洲際彈道導彈設計中移植過來的——只不過這些設計最終都沒有在洲際導彈中使用。之所以這樣,是隨著技術的進步,現代洲際彈道導彈的打擊精度已大為提高,不再需要攜帶破壞力巨大的彈頭即可摧毀預定目標,所以尺寸已比早期導彈大為減小,彈頭也比原來更輕,推進劑則改為固體燃料——這也使得它們的運載能力要低於運載火箭。所以說,主要的差別其實在運載能力上, 現代的洲際導彈追求小型化,快速反應化。所以不再採用大型液體燃料運載火箭模式。


對比一下大小就知道了,火箭要大的多。洲際導彈可不可以做到,讓彈頭繞著地球轉,沒問題。但是,那需要更大的體積和更多的燃料,成本也會更高。簡單說就是,5塊錢能辦的事,為什麼要花500。何況這500的還又大又肉又難伺候。


洲際導彈是彈道導彈,它的飛行軌跡是一條拋物線,並不進入地球軌道,所以並不能像衛星那樣繞圈飛行。那麼洲際導彈能不能進入軌道做到無限射程呢?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是實際應用上會得不償失。彈道導彈主要是慣性制導為主,所以它的飛行軌跡是條慣性拋物線,如果進入軌道,慣性制導就失去了作用,再入的時機很難把握,命中精度難以保障;進入軌道再入,彈頭上要有發動機,結構複雜可靠性差;進入軌道會降低載荷,彈頭威力下降;世界上主要有核國家互相之間相聚也就是一萬多公里,無限射程意義不大


兩個問題:一、洲際導彈是從地面發射升空,需要克服地球引力和空氣阻力,射程受攜帶燃料多少的限制。二、衛星是通過飛船攜帶上天后,在太空的某個高度施放,衛星出艙後帶有一定速度,這個速度是與地球同圓保持切線的一個速度,並保持該勻速前進。該勻速在物理運動力學中分解為離心速度與向心速度。於是,衛星在這兩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作用下,繞地球不停的轉動。如果將衛星作為進攻的武器,那衛星除了彈藥外,還要有改變運動方向的推進裝置和燃料。謝謝!


地球就那麼大點 洲際導彈打一萬多公里就能繞地球半圈了 打美國正好半圈 打日本用不上洲際導彈 打歐洲哪面近就從哪面打 你說說 為什麼還要增加導彈的射程??? 打到火星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