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清代。

長相思·山一程

清代: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這首詞的大概意思是,我護駕赴遼東巡視,隨行的千軍萬馬一路跋山涉水,向山海關進發。夜深,帳篷裏很多燈,帳篷外卻風雪交加,風雪聲攪得人無法入睡。作者思鄉心切,孤單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惱之意:家鄉怎麼沒有這麼煩亂的聲音。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跟慈禧太后一樣的姓氏),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號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詞人,父親是康熙朝一代權臣納蘭明珠,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騎馬射箭,樣樣精通。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去世。

納蘭性德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才華出眾,高中進士,又出身豪門,入值宮禁(皇帝侍衛),在別人看來令人羨慕,納蘭性德自己一身抱負無法施展,自己僅僅是皇帝一個僕人,傭人,奴才,構成一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感受和無形的心理壓抑。納蘭性德極其重情重義,愛妻早亡,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對前途的厭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人生徹底失望。

所謂「人人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

納蘭性德雖然只有短短三十年生命,但他卻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詞人之一。《納蘭詞》縱觀納蘭性德的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艷,頗近南唐後主。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名作。

《木蘭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