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如此的可貴

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一但生病了,那就什麼也不好說了

血液類的疾病本來就是疑難雜症

缺鐵性貧血的發病率占首位!

在所有的貧血統計中,缺鐵性貧血的發病率占首位。最常見的發病人群是兒童、育齡期婦女和老年人。

病因

1.需鐵量增加而鐵攝入不足

多見於嬰幼兒、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婦女。嬰幼兒需鐵量較加,若不補充蛋類、肉類等含鐵量較高的輔食,易造成缺鐵。青少年偏食易缺鐵。女性月經增多、妊娠或哺乳,需鐵量增加,若不補充高鐵食物,易造成IDA。

2.鐵吸收障礙

常見於胃大部切除術後,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進入空腸,繞過鐵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腸),使鐵吸收減少。此外,多種原因造成的胃腸道功能紊亂,如長期不明原因腹瀉、慢性腸炎、克隆病等均可因鐵吸收障礙而發生IDA。

3.鐵丟失過多

慢性長期鐵丟失而得不到糾正則造成IDA。如:慢性胃腸道失血(包括痔瘡、胃十二指腸潰瘍、食管裂孔疝、消化道息肉、胃腸道腫瘤、寄生蟲感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等)、月經量過多(宮內放置節育環、子宮肌瘤及月經失調等婦科疾病)、咯血和肺泡出血(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症、肺出血-腎炎綜合征、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癌等)、血紅蛋白尿(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冷抗體型自身免疫性溶血、心臟人工瓣膜、行軍性血紅蛋白尿等)及其他(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慢性腎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多次獻血等)。

臨床表現

1.缺鐵原發病表現

如婦女月經量多、消化道潰瘍/腫瘤/痔瘡導致的黑便/血便/腹部不適、腸道寄生蟲感染導致的腹痛/大便性狀改變、腫瘤性疾病的消瘦、血紅蛋白尿等。

2.貧血表現

乏力、易倦、頭暈、頭痛、眼花、耳鳴、心悸、氣短、納差、蒼白、心率增快。

3.組織缺鐵表現

精神行為異常,如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異食癖;體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兒童生長發育遲緩、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舌乳頭萎縮、口角皸裂、吞咽困難;毛髮乾枯、脫落;皮膚乾燥、皺縮;指(趾)甲缺乏光澤、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變平,甚至凹下呈勺狀(反甲)。

檢查

1.血象

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平均紅細胞體積(MCV)<80fl,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26pg,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小於0.32。血片中可見紅細胞體小、中心淺染區擴大。網織紅細胞計數多正常或輕度增高。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可正常或減低。

2.骨髓象

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以紅系增生為主,粒系、巨核系無明顯異常;紅系中以中、晚幼紅細胞為主,其體積小、核染色質緻密、胞漿少、邊緣不整齊,有血紅蛋白形成不良表現(「核老漿幼」)。

3.鐵代謝

骨髓塗片用亞鐵氰化鉀(普魯士蘭反應)染色後,在骨髓小粒中無深藍色的含鐵血黃素顆粒,在幼紅細胞內鐵小粒減少或消失,鐵粒幼細胞少於0.15;血清鐵蛋白降低(<12μg/L);血清鐵降低(<8.95μmol/L),總鐵結合力升高(>64.44μmol/L),轉鐵蛋白飽和度降低(<15%)。sTfR(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濃度超過8mg/L。

4.紅細胞內卟啉代謝

FEP(紅細胞遊離原卟啉)>0.9μmol/L(全血),ZPP(鋅原卟啉)>0.96μmol/L(全血),FEP/Hb(血紅蛋白)>4.5μg/gHb。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