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底的時候,同話財經在分析2019年樓市風向的時候,就提出2019年將是分化的一年,當時提出來了兩個分化的判斷,一是一二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的分化,雖然在過去的一年裏,一線城市的樓市表現似乎不那麼搶眼,相反三四線暴漲者居多,但是當進入2019年之後,一二線將觸底反彈,三四線卻在高點回落;二是房企之間的分化,行業將出現積聚,而且趨勢將更加明顯,頭部房企將發揮巨大優勢,規模和效益都會不斷提升,而中小房企將逐步被邊緣化,運營風險也不斷加大。

  時間進入2019年,上述兩個判斷基本都被驗證了,而在股價各類政策之下,城市羣和都市圈的發展戰略越來越明確,並逐步清晰,雄安和大灣區的相關文件發佈,是的三大城市羣的發展中心和重點更加明確,而這使得一二線城市的優勢資源和吸附能力將不斷加強,優勢中心城市的作用將更加突出。

  尤其是去年各地報告出來之後,人口數據更說明瞭這一點,一線城市因爲控制嚴格,除了廣州和深圳,北京上海並沒有太多人口流入,而新一線和二線城市人口流入居多,三四線卻大量城市人口流出。

  也因爲人才對於城市和樓市的重要意義與作用,今年以來,又有很多城市開啓了搶人模式,而且力度比之前更大,一個比一個更狠,很多城市更是直接零門檻落戶了。

  國家發改委更是直接發佈《2019 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要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的力度,超大特大城市要大幅增加落戶規模,要求廣大中型和小型城市全面放開落戶限制,這更表示,過去以樓市爲導向的搶人模式宣告結束。

  搶人大戰進入新的一輪週期。

  大家都知道,房地產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

  真正決定房地產未來發展的是人口,這一點,我們從上一輪搶人大戰中就看得很明顯,在前面一輪搶人大戰中最兇猛的西安,在去年最爲嚴厲的調控之下,房價依然堅挺,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兩年湧進的近100萬人,產生了大量購房需求,使得西安城內房子壓根就不夠賣,去化週期大大縮短。

  而一旦落戶政策放開後,過去以來落戶的搶人模式,將完全改變,因爲戶隨人走將成爲現實,不僅曾經的以限制外地戶籍購房爲主的樓市調控政策將宣告失效,更爲重要的一點便是,想吸引人才,依靠落戶政策、或者購房類的政策,將不再有吸引力,這就要求想吸引人才的地方,應該強化內功,提升產業,提升服務,才能吸引人才並留住人才。

  當戶籍不再成爲人才流動的限制的時候,人的流動將變得更加頻繁,那麼,未來最能吸引人的將是哪些地方呢?一定是產業發達、就業機會多、配套服務好的地方。

  根據《2019年一季度人才流動報告》顯示,北、上、廣、深依舊是求職需求最旺盛的城市。

  除了一線城市的持續強勁吸引力之外,杭州、成都等新一線城市求職熱度上升迅速、薪資漲幅也較快。

  報告還顯示,今年一季度,企業招聘需求前十城市依次爲廣州、成都、深圳、北京、上海、重慶、杭州、武漢、鄭州、東莞。

  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本文開頭提出的,一二線城市的強勁吸引力將越來越顯現,因爲這些地方優勢產業集中、資源集中、配套服務能力強,使得優秀人才在這裏獲得的機會更多,因此會吸引大量優秀人才的湧入。

  而人才的流入,意味着購房需求的增加,即便沒有購房需求,租房需求也會增加,這就使得未來新一線城市的樓市將更加搶手,之前我們曾經分析過,一線城市的房子資源,還會持續成爲稀缺資源,因爲一線城市集聚的不僅僅是當地資源,而是全國資源,全國的購買力。

  而隨着一線城市的人口規模限制,以三大城市羣中心城市爲帶動的,周邊核心城市,將不僅承接一線城市溢出的資源,更將吸引三四線城市流出的人才,這些地方纔是未來樓市發展的真正機會點。

  當然了,在當下樓市調控之下,“房住不炒”的理念基本統一,但是對於手頭持有多套房子的人來說,該賣哪些地方,該如何調整手頭持有的房產資源,已經非常明確了。

  同話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並保留本站鏈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