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包子,表面粗糙的原因有很多,李記在不同的文章中也講過在這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李記從酵母使用前是否活化的角度來解釋下這個問題。

這篇文章,是李記做的一個酵母活化演示,主要是為了說明,酵母活化後的發酵能力比為活化的酵母有明顯的增強。同時解釋了,為什麼不活化的酵母在和麪後,會出現表面不光滑的情況。

李記先用5克酵母和50克水(水的溫度是40度左右)混合,攪拌。攪拌均勻後,靜置15分鐘,目的是讓酵母活化。活化時要注意兩點。一是水溫,水溫不要超過45度。二是活化速度,如果想要加快酵母活化速度,可以加入少許的糖。

上圖是靜置後的酵母溶液,現在我們用它來和麪。李記用1斤麵粉和酵母溶液混合,放入剩餘的200克水和麪。

麵糰活好後,再來活一個麵糰。把5克乾酵母直接放入麵粉中,同樣加入40度左右的溫水250克和麪。我們來看一下這兩個麵糰的區別。

上圖中,左邊的麵糰,使用的活化後的酵母,右邊的麵糰,使用的是乾酵母直接和麪。我們對比一下,左邊的麵糰,表面是光滑的,而右邊的麵糰,麵糰表面有明顯的酵母顆粒。麵糰的大小,基本差不多。

上面兩張圖是特寫,第一張圖表面非常光滑,第二張圖可以看出明顯的酵母顆粒,這個酵母顆粒,就是有可能導致,蒸熟後的包子,表面粗糙。李記現在將兩個麵糰醒發20分鐘,再看下效果。

上圖是醒發後的對比效果,左邊的麵糰明顯要比右邊的大,且表面光滑。右邊的麵糰,表面依然粗糙,這樣的麵糰,會給壓面環節帶來更大的難度,以至於壓面環節很難將麵糰壓的非常光滑。切開看下。

左邊麵糰的氣孔明顯比右邊的多些。看看特寫圖片,下面第一張圖是用活化後的酵母溶液發酵的特寫照片,第二張圖是用乾酵母和麪發酵後的照片。

通過這個實驗,可以得出結論,活化後的酵母,要比沒有活化的酵母,在發酵能力上,有了明顯的增強。

所以,李記建議,如果有條件的話,在使用酵母前,應先將酵母進行活化,用活化後的酵母溶液和麪。用酵母溶液和麪後的麵糰表面光滑,會為下一步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幫助,該文章的完整視頻版可以在公眾號包子創業交流平臺中找到。

(完)

更多內容請關註:

微信號:lijibaozi-1

微信公眾號:包子創業交流平臺(baozichuangye)官網:lijibaozi.com

博客:lj-blog.com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