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榜


本期評委:劉蘇里 劉憶斯 陸梅 綠茶 項靜 許金晶 楊慶祥 楊早 羽戈 張弘 張明揚 張英 張勁碩


根據評委投票,本期評出4月好書榜top10。

根據讀者投票,本期評出4月人氣榜top3。


《聲入心通:國語運動與現代中國》

王東傑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9年3月


評委說

繼去年年底的《歷史·聲音·學問》,王東傑最近又推出了新著《聲入心通》,據說這個課題耗費了作者十餘年的光陰。最有趣的是,王東傑將國語運動納入了中國二十世紀的整體轉型之中,書中大量有“民族國家”、“國家建構”“傳統與國粹”這樣的大概念,即使你對語言學毫無興趣,也可以讀出感悟。


—— 張明揚



《晚清三國》

李潔 

九州出版社

2019年4月


評委說

從《文武北洋》開始,我最喜歡李潔老師的就是,他的歷史寫作總是高度與“實體探訪”相連,在中國史學界,可能也就是同寫近代史的姜鳴老師和古代史的李開元老師有同一種風格了。在這本寫日俄戰爭的新書裏,李潔幾乎探訪了每一處戰地,看完很是有按圖索驥走一趟的衝動,那種幾年前讀餘戈兄《松山戰役筆記》的衝動。


—— 張明揚



《曇曜五窟:文明的造型探源》

阿城

中華書局

2019年1月

評委說

阿城近年的“文明的造型探源”褒貶不一,箇中原因主要是一些讀者的誤讀。首先,這是阿城在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主題講座的課程,授課,即爲交流。交流,當有情景。況且,文字的風格也自然而然地帶有講述體的特點以及阿城極具個人風格的語言特點。而這勢必會讓一些不適應的讀者產生落差。再者,不管是阿城幾年前的《洛書河圖》,還是這本《曇曜五窟》,都是由中華書局出版。衆所周知,中華書局以出版文獻學術著作而聞名,而且這兩本書不但主題設置還是裝幀設計都顯得“高大上”,因此也就有人拿這兩本文化隨筆當學術研究。這勢必又會造成作者與讀者在期待與理解上的誤差。阿城的文章向來舉重若輕,且知識疊加、夾敘夾議,除了大量文本典故的引用,甚至時間線都會在文中反覆穿插,對歷史人物的心理也有主觀揣摩,比如書中貴霜王丘自嘲錢的樣子,還有崔浩滅佛的心路歷程……這種文學的寫法,對大衆讀者對歷史,乃至語源學、造型學的進入顯然是大有裨益的。


—— 劉憶斯



《探路之役:1978—1992年的中國經濟改革》

蕭冬連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9年3月


評委說

蕭冬連老師的最新力著,以平實嚴謹的文字和生動鮮活的細節,還原了1978-1992年的中國經濟改革歷程。本書所參考的史料,除了報刊報道、回憶錄、會議檔案文件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作者對改革的重要親歷者的口述訪談,這也使得本書的原創性、歷史價值和文獻價值極高。而將如此衆多的獨家史料和高層決策的豐富細節,簡明而凝鍊地濃縮在300頁左右的不長篇幅裏,也充分體現了作者不俗的文字表達功力。實在讓人敬服。


—— 許金晶



《中國哲學十五講》

楊立華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9年3月


評委說

某一位哲學家的著作究竟哪些內容被我們視爲是有意義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關注點以及所提出的問題。著名學者楊立華通過對中國古代十五位哲學家的哲學體系進行整體闡示與深入挖掘,讓這些中國古代哲學思考不再是一些人眼裏的“過去遺存”,而是塑造今天中國人精神世界的真實力量。楊立華書中的每一講不僅是對中國古代哲學家思想的重估價值,更對於我們今天理解中國古代哲學極具啓發意義,使得這些已經“過去了”的思想能保有恆久的生機。這本《中國哲學十五講》,上溯先秦的孔子、老子、孟子、莊子,以時間爲線,串起魏晉、兩宋的先賢,直至明代的王陽明,也可以稱之爲一本“中國哲學簡史”。


—— 劉憶斯




《德國通史》

邢來順 / 吳友達  主編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9年1月


評委說

六卷本的宏篇體量,以德文文獻爲主體的參考文獻資料,以及社會經濟文化與政治軍事外交併重的全新寫法,都讓這部最新問世的《德國通史》,值得期待和讚賞。希望未來有一天,中國學者能在本書基礎上更進一步,主要依靠德文一手史料(本書以參考德文二手文獻爲主),再寫出一部更加出色的德國通史類論著。


—— 許金晶



《世間的陀螺:寫給親人、故鄉和遠去的舊時光》

韓浩月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9年2月


評委說

一個人只有遠離故鄉,才能慢慢體味故鄉對人意味着什麼? 對許多人來說,鄉村是一枚燒紅了的烙鐵,在一具具鮮活的生命上,蓋下深深的烙印。無論過了多久,這個烙印依然會隱隱作痛。浩月的故鄉情是疼痛的、糾結的、強烈的,也是深沉的、摯愛的、平靜的,“它有時候像母親推開兒子一樣,會逼着你遠行,讓你帶着疼想她。”這是今年讀過最好的散文作品之一。


—— 綠茶



《中國自然影像志》

影像生物調查所(IBE) 編

 北京出版社

2019年4月


評委說


借用一下杜克大學尼古拉斯環境學院教授斯圖爾特·皮姆先生的話吧——“我們熱愛大熊貓,但我們也同樣熱愛本書裏拍攝到的其他物種。”“中國的野生世界不僅美得令人神往,更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而本書則告訴我們,如果不着力保護自然,我們將會失去什麼。”這本《中國自然影像志》的意義在於,它是傳播中國自然之美的一個樣本,是記錄中國生物多樣性的一個行動。唯有行動,生命纔有希望。這也是影像生物調查所(IBE)集結一羣中國攝影師、一羣博物學家,經歷10年時間,行走高山大澤、藏身荒野懸崖,以保護生態爲信仰,拍攝下8000多個物種、30多萬張圖片的一個見證。書中的每一幀草木鳥獸都美得叫人捨生忘死。這是美的真諦。


—— 陸梅



《人生海海》

麥家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19年4月


評委說

作家麥家花了8年時間,寫了長篇小說《人生海海》。小說講述了一個隱姓埋名的英雄的離奇故事,和他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主人公“上校”遭遇大時代的起落沉浮,對命運的無可奈何,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小說好看,故事緊湊,人物生動,讀來讓人感同身受,讓人動容。


—— 張英



《近代中國政制史通識》

嚴泉/陳和豐

東方出版社

2019年3月


評委說

這是一本名副其實、簡明扼要的“通識”性作品,呈現了中國近代國家建立、制度設計、權力所屬與分配、執政合法性來源,以及支撐國家治理轉型力量(地方自治)的主要面相。是該領域研究的一項重要成果。


本書有兩個重要貢獻。一是研究視角立足法、政兩個方面,並在歷史延長線上,予以言簡意賅的闡述,是對只注重政治或立法的傳統研究方法的一次超越。二是整個研究,以“整體性”、“全球化”、對比性爲原則,將中國近現代憲政轉型,放在國際大背景下予以關照,明確指出外部實踐和關係,對中國歷史上這一空前偉大的運動的啓發、促動、影響,乃至決定性的作用。爲後世此類實踐,提供了歷史參照。


本書的另一特色,是每個章節末尾,很貼心地撰寫了與這一偉大實踐有關的關鍵名詞、事件和人物的介紹、解釋和“小傳”,爲讀者溫習、加強理解前面章節的重點敘述提供了幫助。


—— 劉蘇里



四月人氣榜


本月讀者票選的人氣好書是:

01

《中國自然影像志》 影像生物調查所(IBE) 編,2209票

02

《童詩三百首》方衛平 編,1697票

03

《北京野花》楊斧、楊菁,1363票




評委介紹

劉蘇里:萬聖書園創辦人

劉憶斯:媒體人,《深圳特區報》書評週刊主編,曾任深港書評主編

陸梅:作家,《文學報》總編輯

綠茶:書評人,綠茶書情創始人

項靜:作家,文學評論家,《思南文學選刊》副主編

許金晶:前媒體人,現爲獨立書評人,梅園經典共讀小組創始人,民謠唱作人

楊慶祥:詩人,文學評論家,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楊早:文史學者,北京大學文學博士

羽戈:青年學者,作家

張弘:書評人,曾任新京報書評週刊記者、編輯11年

張明揚:歷史寫作者,專欄作家

張英:媒體人,書評人

張勁碩:國家動物博物館科普策劃總監,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END



文化熱點 盡在掌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