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9年5月11日,在第五屆“中國青年政治人論壇”上,俞可平教授作了題名爲“正確對待民主與科學、民主與法治、民主與民生”的致辭。俞教授提出,要正確對待民主與科學、民主與法治、民主與民生之間的關係,不應該將民主與科學、法治、民生對立起來。民主是人類的普遍價值和共同財富,也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民主保障公民的自由與平等,沒有自由就難有科學的真理;沒有民主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民主與民生相互促進,都是人類的基本需要。俞教授希望同學們真正秉承五四前輩們的精神,繼續高舉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大旗,爲中華民族的民主科學事業和民族振興大業做出青年政治學人應有的貢獻。


俞可平:北京大學講席教授、政府管理學院院長、中國政治學研究中心主任


 第五屆“中國青年政治人論壇”致辭


文/俞可平


在舉國上下紀念偉大的五四運動100週年之際,我們迎來了第五屆“中國青年政治人論壇”的召開。我謹代表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和北京大學中國政治學研究中心,向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在過去的四屆論壇中,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政治學人,分別圍繞“挺立改革潮頭,勇擔時代重任”、“變革時代中的青年政治人”、“中國道路與青年腳步”和“中國新時代,青年新徵程”等年度主題,就中國特色的政治發展道路、中國傳統政治文明及其當代價值、新型國家建設與國家治理的現代化、政府職能轉變與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青年政治學者的使命、大數據政治學等重大的政治學理論與現實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研討與交流。同學們通過這些交流與研討,拓寬了政治視野、豐富了政治學知識,加深了對中國現實政治的理解,從而增強了自己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


從現實政治的角度看,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70週年和五四運動100週年;從政治學科的角度看,今年是現代中國政治學誕生120週年和政治學在改革開放後恢復40週年,在這樣一種特殊的背景下,召開第五屆“中國青年政治人論壇”,意義尤其特別特別希望同學們能夠圍繞這些深刻地影響中華民族命運和中國現代化事業、深刻地影響中國特色政治學理論和政治學科建設的重大事件,從政治學的角度研究和探討中國特色的政治發展規律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實現途徑。

除此之外,我也希望同學們能夠關注現實政治的熱點問題和政治學的前沿問題,例如作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與和諧問題;民主與科學、民主與民生、民主與法治、民主與民粹的關係問題,國家治理、社會治理與政府治理的關係問題;新的信息網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和生物科學技術等對人類政治生活的影響,等等。

上述這些問題,有些還幾乎是政治學研究的空白,有些則需要新的解釋與答案,有些則存在着各種偏見和誤解。

例如,“德先生”與“賽先生”,即民主與科學,是五四運動中最響亮的口號。現在有些人則把民主與科學對立起來,認爲民主是西方的,科學則是人類共同的;科學是現代化所必需的,而民主對於現代化而言則是可有可無的;科學技術超越國界,而民主則無共性。一說科學技術要向發達國家學習,似乎天經地義;一說民主政治也要學習借鑑他國的合理內容,則幾乎是大逆不道。這是一種非常有害的偏見。與科學一樣,民主、自由、平等、人權等也不是西方的,而是人類的普遍價值和共同財富。科學追求真理知識,民主追求自由平等人權。沒有思想的自由和學術的自由,就難有科學的真理。如果權力可以任意干預科學研究,那麼科學技術就必然成爲少數掌權者的工具,不能爲最廣大的人民羣衆謀福利。只有在民主政治條件下,人類的創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人類的科學技術才能獲得最迅速的發展。尤其是,只有在全體人民成爲國家主人的民主政治條件下,科學技術所創造的財富和價值,才能最大限度地服務於人類。

又如,民主與法治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素,但有些人把民主與法治對立起來,認爲普通民衆的素質不適合民主政治,中國現在應當推行法治,而不應當推行民主。這種觀點將民主與法治割裂開來,實際上是以法治來否定民主。民主是一種保障主權在民或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制度,它有諸多要素,包括選舉、參與、透明、制衡、協商等,法治也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素之一。法治(rule of law)的實質意義是:憲法和法律成爲國家治理的最高權威,任何人和任何組織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框架內活動。這樣一種法治,只有在民主政治條件下才能真正實現。離開法治的民主不是好民主,但沒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所以,離開民主政治去談論自由、平等和法治,就像離開市場經濟去談論自由貿易一樣不得要領。從根本的意義上說,法治的實質是保障公民的權益,它本質上是爲民主政治服務的。民主纔是法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離開人民的主體地位和公民的權益,法治就成了無本之源。我們必須將民主與法治有機地統一起來,將民主執政與依法執政有機地統一起來,作爲一個統一的整體來謀劃和推進我國的民主法治建設。

再如,民主與民生都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可或缺的內容。但有些人把民主與民生對立起來,極其錯誤地認爲普通民衆只要民生不要民主,民主只是知識分子的追求。其實,民主和民生都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從人們的日常生活來看,人類不僅有經濟的需求,也有政治的需求。人們首先要解決衣食住行的生存需要,當基本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後,人類便會發展起精神的和政治的需求,必然產生自我管理和政治參與的需要,必然要求個體的自由和社會的平等,必然要求維護自己的個性獨立和人格尊嚴。進一步說,任何人都需要安全的環境、放心的食品、潔淨的空氣、舒適的住房、便捷的交通,以及優質的醫療與教育,但所有這些民生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政府的公共治理。只有當“權爲民所有”、“權爲民所賦”和“權爲民所用”時,政府的公共政策和公共治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有利於解決廣大民衆的民生問題。民主與民生不僅不相矛盾,而且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因此,離開民主去談論民生,就像要求一個人的嘴巴只能吃飯不能講話一樣沒有道理。


不難發現,對所有這些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的研究,不僅關係到我國政治學理論的發展,更關係到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實現。

本屆論壇的年度主題是“傳承五四精神,勇擔當代青年新使命;聚焦民族復興,探討國家治理新內涵”。希望同學們能夠真正秉承五四前輩們的精神,繼續高舉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大旗,爲中華民族的民主科學事業和民族振興大業做出青年政治學人應有的貢獻!

本文爲俞可平教授在第五屆“中國青年政治人論壇”上的發言。來源:北大政治學(微信號:PKURCCP)

薦讀


俞可平:像追求陽光一樣追求正義

俞可平:要有“一根筋”

俞可平:40年後如何再出發

俞可平:重回北大

俞可平:追求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 END -

(本文內容與照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明清書話

風花雪月與人文理想

閱讀+旅行+情感+故事。歡迎投稿

主編:明清 ;編輯:紫雲    泓波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推廣



推廣(點擊圖片下面的藍字查看詳情)

從《南渡北歸》看“教授滿街走,大師多如狗”

有光就有電:升級版太陽能智能移動電源,手機永遠不斷電!

8000句美國家庭親子英文,和孩子在家說起來!從出生到出國,孩子英語好到爆,暢銷50萬冊

《易中天中華史》:一部價值被遠遠低估的歷史文化鉅著


500個成語,濃縮了《史記》《論語》《詩經》,大人小孩都愛不釋手

1分鐘快速入睡!泰國皇室御用助眠神器,傳承2000年古法祕方,每年造福6000萬失眠人士!

人生值得一讀的這些書, 你讀過幾篇?

絲綢之路和耶路撒冷,“一路一城”爲何始終主宰着人類文明的進程

【隱藏起來的熱文】

俞可平: 一個沒有偉大思想家的民族必定是矮小的民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