僞勤奮的學生一直不在少數。現在的家長對孩子學習要求高,很多孩子迫於家長和老師的壓力,做出一副勤奮的樣子。

  早出晚歸地上學,週末也不休息,奔波在各個輔導班。每天晚上也不看電視,不玩手機,一直在看書學習,直到深夜。

  久而久之,感動了家長,也感動了自己。一到考試傻眼了,我娃成績咋這麼低呀,明明很努力。

  那麼,“僞勤奮” 的孩子有哪些表現呢?

  表現1:右手練習左手答案,邊做邊看。

  如果你是家長,那你有沒有注意過孩子是怎麼做題的?如果是靜坐桌前,冥思苦想,反覆演算,十分專注,那一定是進入了深度思考的流狀態。如果是抓耳撓腮、左顧右盼,邊做題邊翻看答案,那麼學習效果肯定好不了。

  因爲他們做題不徹底,過於依賴參考答案,嚴重影響學習效果。長此以往,學習就變成低水平的重複,每當要突破的時候,卻拿出了參考答案。

  這樣不但對提高能力沒有作用,而且如此做題形成的心理依賴會對考試影響很大。考試沒有答案可參考,遇到難題心慌意亂,沒有思路,解題遇阻。

  表現2:不切實際,做題沒有針對性。

  請家長翻翻孩子的練習冊和輔導書,裏面能反映出孩子很多學習問題來。

  有的孩子練習冊中選擇題、填空題幾乎空白,最難的幾道題卻寫得滿滿當當。用他的話說:“做難題纔有成就感!”可是就算如此,難題都是自己做出來的嗎?回答是也不算是。

  很明顯的,這樣的心態就是眼高手低,不切實際。選擇題、填空題何其重要,佔到滿分裏的八十分,平時的輕視自然導致考場上的失誤。

  表現3:貪多求全,爲做題而做題。

  誰學的多?誰作業完成的快?這是學生在學習攀比上的重要表現。多就一定好嗎?不見得。有些學生一味的趕進度,刷出了速度和數量,卻沒有刷出質量。

  家長也應觀察一下,孩子寫作業時,大量的時間是用來盲目抄寫答案、機械地爲寫作業而寫,一心追求結果;還是用來歸納總結,重視過程。

  爲了做題而做題的學生,並沒有深入到學習的核心去,是內心浮躁和功利性強的表現,應當修正。

  如何走出“僞勤奮”?

  1

  學+查+改+納=學霸

  學:就是接受新知識。在校學習要緊跟教師的講課進度,基礎的知識點一定要理解消化,出現了差距一定要及時彌補,不要放鬆或者丟棄疑點,否則積少成多,會嚴重影響聽課的質量,增加自己基礎知識的學習負擔。

  查:就是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和檢查,作業和考試是查的主要方式。查是對第一個環節學的質量進行分析和檢驗的一個解決針對性學習的一個先決條件。老師通過佈置作業或安排考試的方式來檢測學生所學的知識點是否掌握。

  改:就是對知識不穩固和漏洞進行整改,一個很有效的法是建立錯題本,並隔段時間將其再做一遍。如何建立和使用錯題本呢?

  第一步:每科都建立一個錯題本(提示:理科科目建立錯題本更爲重要);

  第二步:每天做當日作業前,把昨天的錯題解決後再開始新的作業;

  第三步:對每道題都要做錯誤過程陳述、錯誤原因分析、錯誤類型總結、最後將正確解題過程寫出。

  納:即知識的歸納,歸納知識點時應有以上三個環節纔行。

  2

  限時完成作業

  面臨中高考,平時學習壓力繁重,在假期就越想“找點時間,找點空閒”來嚐嚐闊別已久的“誘惑滋味”,但若你體內“自制力疫苗”缺失,就會讓自制力“殺手”有可乘之機,輕易掉入殺手的“溫柔陷阱”之中,接踵而來的則是自責、怯懦、沮喪等消極情緒。這樣糟糕的情緒,學習狀態可想而知。

  怎麼辦?家長們可以從作業開始!

  “難題怎麼辦?做不出來我很難受,於是陷進去,時間浪費了很多,耗不起啊——感覺又糟糕,怎麼剋制對難題難解難分強烈感情呢?”這是一些同學在自制力方面比較有特色的苦惱,類似的還有:很多學習任務忙不過來、一聊天一喫飯半天就過去了……

  這些問題都可以用設定時限的方法輕鬆解決,給自己找個監工,你會發現“自制,棒棒的”。

  比如,某個試卷規定自己60分鐘解決,準備一個計時器,60分鐘後,手起筆落,停止做題!

  3

  及時複習

  及時複習的優點在於可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學習後發生的急速遺忘。根據遺忘曲線,識記後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後逐漸緩慢下來。因此,對剛學過的知識,應及時複習。

  隨着記憶鞏固程度的提高,複習次數可以逐漸減少,間隔的時間可以逐漸加長。要及時“趁熱打鐵”,學過即習,方爲及時。忌在學習之後很久纔去複習。這樣,所學知識會遺忘殆盡,就等於重新學習。

  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就是說,複習過去的知識能得到很多新的收穫。這個“新”主要指的是知識達到了系統化的水平,達到了融會貫通的新水平。

  首先,知識的系統化,是指對知識的掌握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也就是從整體、全局或聯繫中去掌握具體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學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識系統中的應用位置上去。

  其次,知識的系統化,能把多而雜的知識變得少而精,從而完成書本知識由“厚”到“薄”的轉化過程。系統化的知識,容量大,既好記又好用。

  最後,系統化的知識有利於記憶。道理很簡單,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記,而聯繫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記。

  想搞好知識的系統化,一要靠平時把概念和原理學好,爲建造“知識大廈”備好料;二要肯于堅持艱苦的思考。思想懶漢,逃避艱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識的;三要學會科學地思維。

  4

  正確做題

  考試考的是一道道題,要做好題目必須具備熟練度和準確度,熟練度決定着速度,如果熟練度不足,那做題必然很慢,拿高分更是沒可能了。準確度決定做題的效度,如果做錯,不僅沒分,還浪費時間。

  怎樣保證孩子正確有效地做題呢?

  祕訣一:細作精選,“質”與“量”並重

  1)固定一天、一週的做題量;

  2)每次做題前想將題目“過濾”一遍,把做過多次的普通題篩選出來,重點攻克自己不熟悉的題目,下次找相同題型的不同題目,強化知識點。做題的質量和數量要並重。

  祕訣二:注意刷題順序

  第一步,按照知識點練習,針對自己知識點的薄弱區,來練習錯題。

  第二步,按照題目難度練題,看看自己在哪個難度以後正確率上不去,準確把握自己目前水平,針對性突破。

  第三步,做套題。

  祕訣三:做題要運用知識點

  1)做題時,通過讀題,抽取可用知識點;

  2)通過一個可用知識點,回憶與其能夠產生關聯的其他知識點。

  祕訣四:不追求“題數”,要增加“題次”

  對於解答速度緩慢、思路困難的題目,同題型、同樣題目應反覆做、多做,直到對這個題型的解題方式形成條件反射爲止。

  祕訣五:錯題要學會總結歸納

  1)第一次集錯時,把錯題按題型分類;

  2)在整理好的錯題上標註其運用的知識點;

  3)每次整理做題,按照第一次的分類歸納,重新練習相同知識點錯題。

  5

  能不用手機就不用手機

  使用手機對學習影響非常大,如果孩子的自制力不強,建議這樣做:

  1)卸載絕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手機遊戲及娛樂APP。

  2)早起和睡前不要碰手機。睡前和早上醒來,是手機依賴症最容易病發的時段。家長可以培養孩子在睡前看一會書的習慣。

  3)直接換成老人機。

  來源:內容來自北大培文學校,轉自班主任研究會,原文有改動。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現教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