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房价,新光三越,房地产,中山北路。(图/记者季相儒摄)

▲台北市,房价,新光三越,房地产,中山北路。(图/记者季相儒摄)

记者黄靖惠/综合报导

2014年房市反转后,剩下自住客撑场,购屋族想以低价入手,可利用高低楼层价差议价,因为一坪最高可相差到五万元,不过以往华人忌讳4楼户,因为谐音「死」,所以大多会刻意避开,但并非代表价格是最低楼户,因为无论在大楼、华厦或是公寓皆非最低,反而公寓产品因没有电梯房价最低。

好时价分析,学术界有个名词叫「楼层别效用比」,意思是同一栋楼里各个楼层的单价比率,例如把4楼设为100,若5楼是105,表示5楼的单价会比4楼高5%。

换句话说,4、5楼虽然只相隔一层楼,依照景观、面向、座向不同,一坪单价最高可相差5万元,假设以一间30坪大小房屋,总价最高可以相差到150万元。

以往民众会将「4楼」视为价格最差的楼层户,因为与「死」发音相近,尽量避讳购买该楼层房屋,不过好时价将4楼设为基准100,分别检视以大楼、华厦、公寓的楼层别效用比,发现共通点是1楼最高,分别是112.0、110.3、138.4。

另2楼以上的部分,公寓从2楼开始往上递减,到5楼最低98.5;大楼及华厦则是2楼往上递增,其中大楼的顶楼(30楼)约比4楼高1成,华厦的顶楼(10楼)则仅比4楼高2%。

好时价统计,新北市近30万笔实价登录房地交易资料,以数理模型制作各楼层楼层别效用比,以大楼、华厦的高楼层价格,比中低楼层贵。

但好实价也提醒,透过楼层别效用比,可以揭开楼层高低对于价格影响的神秘面纱,客观判断不同楼层的价格差异。不过,须注意的是,各行政区、地区有不同的购屋偏好,且个案不同也会有不同结果,楼层别效用比只是购屋时的参考依据,最重要的还是找到心中理想且可负担的房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