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楷體真心無愛。還望輕噴。】對草書特別是狂草有很大興趣。可以直接從隸書到草書嗎?


謝謝 @前原圭一 兄邀。

可以,篆隸書也能入草。

吳昌碩,不就是石鼓文入行草。

當代王鏞先生,不也是篆隸入行草。

楷書入草,其實準確說其實是正書入草,由平穩端正入。楷書入是一個簡縮版,核心在端正入。

草書出現在楷書之前。

這是章草。

今草由章草脫出,所以我們看它的很多簡化符號,不能和楷書符合,經常會想,這不對啊,但是看過章草,就明白了。

章草如正書,很謹嚴的。

大草在盛唐。

單純從草書符號上來說,它是可以單獨學的,雖然脫於正書,但是是獨立的符號體系。

正因為如此,纔有日本文字,用草書符號,形表音。

但為什麼學書法沒有單獨學,或者說一上手就學呢。

那是因為書法除了體態,草書的體態,篆隸的體態,楷書的體態等,還有用筆的存在。草書符號只屬於體態。

我們學書法,最初,都是從端正開始。在平穩的運行中,搞定它,然後慢慢移植到更加繁難的運動中去。

篆隸楷,三種正書。楷書多提按,篆隸就簡單一點。同樣是少提按,隸書直線多,篆書曲線多,所以隸書就簡單一點。

但無論如何,篆隸還都是比較平緩的平動。

勻緩、平直。

這個熟練了,我試試看,先加一點難度怎麼樣,加一點提按的起伏試試。

勻緩但不平直。

這是楷書。

誒?好像可以,不翻船。那我再加難度,加以徐急。

既不平穩,又不平直。

就是行草了。

到這裡,導之泉注,頓之山安。忽然如飛鳥在空,輕盈舒展;忽然如老牛耕地,沉重不堪。忽抽拔如鋒芒一刺,忽按壓如黑雲四下。忽疾忽徐,忽逆忽正,忽放忽收,忽連忽斷,忽方忽圓,上下顛倒,左右揖讓,不可名狀。

這是草書。

不停間的提按轉頓,都要保證用筆在,這是自由境界。

如果知道這個,必然埋頭錘鍊,於用筆鑽研不止,就是讓你寫草書你也不會輕易寫的。

為什麼?鋼絲上一起舞,當你掉下來的時候,你就自己會灰溜溜回到地上來再練站樁。

所以直接寫草書,只是草書符號,不是草書書法。

草書家,也不是速記員。

不是速記員。

速記員。

員。

貝。

人。

(以上表示迴音。)

是書法,要在用筆上考量。先正再草,由法度入,以情感人。

加油 。


理論上是可以,為什麼可以呢,因為章草出現在楷書之前,但是我覺得你的審美是不會喜歡章草的233333……。其實你拿起毛筆的第一天寫草書也可以,這是你的權利,又不犯法,又不致命,又不損失金錢。但是以後別發出來,萬一我沒忍住噴了兩句也是我的權利吧


得看你老師水平怎麼樣


謝謝邀請

看見問題描述,建議您先學一段篆,可以進入草書

學楷書不會用筆,結構可能不好 但楷書不宜學太長時間,因為學太久了就會把書些死板了,不利於以後行草的書寫,不會使轉就不好學習行書!

不學楷書直接進入草書的可能性不大!因為至少草書是最高級的!不會走先跑不太現實!最好從篆隸學起,然後少學一點楷書轉入行書,最後進入草書,這是一個很好的思路!

本人沒寫過楷書,直接寫行書,現在臨習米芾,以下是我的臨作


網友都在講書法演變的歷史,但水魚希望大家是真的知道或者大體知道文字演變過程。

篆書的演變,是同時隸變,楷變,草變。

並不是篆—隸—楷這麼簡單。

因為隸、草相對簡單,所以草變、隸變最早形成框架。

我們看漢魏晉時期的書法,隸的樣式非常多,其實是楷華程度不同的原因。

從技術角度來看,隸沒標準,是一個完全自然淘汰過程,草化形成了比較固定的形式。

隸本身是楷化和草化的雜交結果。

楷書是隸化和草化的結合體。撇捺斜鉤這些結構,就是隸化草化雜交的結果。

隸變草變整個過程,其實是楷化過程的一部分。

如果理解這個演變路徑,

那書寫者學習書法的路徑,就很考驗人。

從楷書開始學習,幾乎等於先學高數再學四則運算,入門非常困難。

從篆書開始學習,循序漸進,入門會比較容易,但是又會遇到技術門檻,就是技術單調,細節缺失。

不學楷書,學會草書是顯而易見的,只要學草書,基本上都能學到很好的程度。

但學楷書大多數人是沒辦法寫草書的,因為楷書門檻太高,絕大多數人無法學會楷書,變成寫字,但對於極少數能寫到楷書書法的人,他基本上就體體皆能。

楷書大家無一例外都是行草大家。但單獨的草書隸書作者,在書法歷史上,通常都不會進入第一層次。

這個淘汰過程非常符合演變的邏輯,隸書草書的學習,就像讀中小學偏科,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而學霸只有興趣偏好,是不會偏科的。

把楷書做為基礎學習,實際效果一定不是很好,如果要鑽研書法,最好是把隸書草書寫到一定程度再學習楷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