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白先勇的《孽子》,我首先想到的,是李安导演的代表作《断背山》。

提及白先勇,不少人是因为其出身,才关注他的,因为他是白崇禧之子。

因为父亲的名气,因为显赫的家世,我们读白先勇的作品,总能感觉到荡漾其中的没落贵族的特有气息。当然,这气息里没有自怨自艾,却有著宠辱不惊的坦然,或点到即止的适度,让人欣赏,且不反感。

《孽子》创作于1976年,它是白先勇唯一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同性恋为题材,后来被改编为影视剧。

小说写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在台北的一群青年,他们被家人所弃、为社会所遗忘,他们被称为「孽子」。

小说的题记里有这样的话:

写给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独自彷徨街头,无所归的孩子们。

这种悲悯情怀里,有作者的同情理解,和冷暖自知。原因和白先勇自己的状态有关,后来看过《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读者应当知道,作者本人,就是同志身份。

说真的,初看《孽子》,是我读大学期间,第一遍,看得很懵懂,待回头再看,才理清楚作者所表达的隐晦之情。

缺少家庭的温暖,得不到周围人的接纳,生活里要面临如此众叛亲离局面,让人想想都很压抑,因此读小说时,我像看著一群男人生活在老鼠洞里一样,替他们窒息。

读小说时,我记得一些反复出现的地名,比如西门町。待到我随团到台北游玩时,眼前赫然出现西门町时,心里不由愕然一下。然而繁华的商业街头,早已找不到一丝小说里的阴晦气息。

在小说里,父辈很权威,他们想依靠后代来完成梦想,得知儿子的离经叛道之后,其怨恨和憎恶,让亲情灰飞烟灭,甚至反目成仇,其中的悲情,只有当事人才有切肤之痛。

很多时候,反传统是需要代价的,在同性恋的世界里,这代价就更高了。

我是粒粒七七,游走在电影和文化之间,带给你知识和魅力。请关注我吧!


《孽子》是白先勇在1977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单纯叙事观点,通过一个被学校开除、被父亲逐出家庭的少年李青,反映了台湾社会青少年一代的迷惘、失落甚至走向犯罪的边缘,并揭露了台北市夜生活的黑暗、堕落——李青加入了「同性恋」卖淫的团伙。就像作者在扉页的题辞所说——「写给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独自彷徨街头,无所依归的孩子们。」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