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守寒窯十八年,伴寶釧姐撐下去的竟然是?

記者田欣雲/花蓮報導

來到好山、好水、好空氣的花蓮,除了大啖原住民美食外,還有許多天然的滋味等著您去發掘,隱藏山野、路邊,叢叢不起眼的綠色植物,其實都是現代人最缺乏的營養來源。有多厲害?傳說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全靠這一味啦!

餐廳內,饕客面前盡是一盆盆翠綠野菜,等著下鍋汆燙,趁鮮入口。只是,餐檯上五種野菜:龍葵、昭和草、野人參、龍鳳草、馬齒莧,名稱雖然不同,但在我眼裡,卻有如孿生兄弟般難分辨,抓人一問,才知道每味野菜都有自己的故事,也為我長了不少知識。


▲位於吉安鄉的野菜鍋餐廳裡,滿是從都會到鄉間品嘗野菜的饕客。(記者田欣雲攝影)


▲新鮮食蔬做湯底,蓮花在鍋中開花,賞心悅目。(記者田欣雲攝影)

「這是龍葵,我們花蓮阿美族人最先開始喫,聽說喝酒『馬拉桑』,都是喫龍葵來解酒呢!」「櫻の田野」公關主任蔡小姐說,龍葵是野菜的始祖,滋味帶點苦,對肝不錯;「昭和草」是以前的「救荒草」,相傳日本殖民臺灣初期,怕來的軍隊缺乏食物,就用飛機來臺遍撒種籽,如今山間田野,都能發現它的蹤跡,也因為纖維量高,能幫助排便。

「野人參」因為頭拔出的型態像人參,因而得名,富含纖維質、礦物質,蔡小姐說,野人參葉子喫起來滑滑的,可以顧胃,但如果本身胃寒、腹瀉,則少喫為妙;而「龍鳳草」長得就很像龍葵,但味道不苦,生命力旺盛,被暱稱是活力菜、精力菜。



「馬齒莧」就是臺語俗稱的「豬母奶」,有開白、紅、黃花的品種,其中白花能食,蔡小姐說,相傳苦守寒窯十八年的王寶釧,生活清苦,每天就是靠著採集馬齒莧果腹,能伴隨寶釧姐健康地撐下去,我想這野菜應有獨到之處吧?實際夾了一些燙熟品嚐,滑滑的口感帶著酸味,要每天當作主食,真是為難人呀!


▲來花蓮,你喫野菜了嗎?(記者田欣雲攝影)

蔡小姐說,某些野菜有季節之分,餐廳也會隨時令調整菜色,像龍葵,越到夏天越醜,就沒這麼青翠好喫;但昭和草、野人參等,就是常年都可拾取。花蓮好山好水,山邊、水邊、溪邊都有野菜可採,不過蔡小姐提醒,因為生長在野外,生喫野菜可能有微生物、蟲卵等顧慮,所以最好是煮熟才喫,確保食用安全。

 

http://www.nownews.com/2013/05/15/153-2938724_1.htm(原文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