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歡迎打開刺蝟體驗!

我是實習小編阿符

說起「13號室」,不知大家還記得多少,對,就是那個「網癮專家」楊永信

向「問題少年」實施電擊的地方。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近日,有自稱於2018年住院的男生爆料,楊永信仍在主持工作。

「那裡(指網戒中心)現在沒有名字,很難進,必須有關係才可以進去。」

一時間,那些令人憤怒又可怖的勾當重回視野,原來悲劇從未停止。

2008年,央視紀錄片《戰網魔》播出,「拯救千千萬萬個網癮家庭」的楊永信聲名鵲起。

2009年,新聞調查《網癮之戒》走進「13號室」,真相逐漸浮出。

原來,所謂「行為矯正治療」,是最高達40毫安的電擊(楊永信鏡頭前宣稱從未超過5毫安),少年們哆嗦、抽搐,有人暈厥,出過人命;

原來,所謂的「改邪歸正」,是相互告密揭發,一句「好累」就能被室友舉報,送去電擊;原來,下跪懺悔,是只求保命的表演,沒有信任,最要提防的是父母。

一個男孩出院很多年,每次想原諒父母,就會想起,電擊最痛的那一刻,媽媽說:「加大劑量,電死他。」

網友評價,希特勒都沒想到,集中營可以用來致富,一個療程3萬5。

2016年,臨沂網路成癮戒治中心宣布關停。

2018年,楊永信被爆出仍在主持工作。

令人毛骨悚然的,不止楊永信。到底是怎樣的父母,才會想盡辦法拉關係也要把孩子送進「很難進」的煉獄?

「走投無路」、「實在沒辦法了」,《網癮之戒》里,家長們這樣描述自己。

果真如此嗎?

記者問,你們事前了解過這台儀器的副作用嗎?

(該儀器是用於治療狂躁型精神病患者的一款抽搐型治療儀,出於人道主義考慮,已於2000年禁止使用。)

家長答:

記者問,如果孩子僅由於恐懼而表現得順從,您覺得是真正的改變嗎?

家長答:

與楊永信觀點出奇一致。

家長們不是無能為力,他們只是「不想去了解」;也不是不知道是假的,但裝出來的聽話孝順也不錯。

這似乎是很多家長的通病。

3萬5的治療費,務農家庭砸鍋賣鐵也要湊出來,你永遠無法低估,他們願意為孩子付出多少;可是他們又假裝毫無覺察,掩耳盜鈴,無條件信任那個畢業於臨沂醫專的「權威」,在真正該用心的地方,他們吝嗇得讓人心寒。

正如一位網友所說:

「我們不需要知道電子遊戲是什麼,會不會造成近視,會不會上癮,我們只需要一個背鍋俠,一個可以掩蓋家庭教育失敗、學校教育失敗、社會教育失敗的東西,現在它叫遊戲,十五年前它是早戀,三十年前它是偶像,三十五年前它是香港電影,四十年前它是武俠小說。」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網癮」這個詞古老起來,可楊永信們卻無需擔心失業。大到抖音、娘炮、不聽話,小到不吃水果、不叫人,孩子總有重重「問題」需要家長「矯正」。

一位曾經的投資者向騰訊新聞曝光行業內幕,無論包裝多麼花哨,最根本的方法論只有暴力:電擊、抽打、禁閉、高強度運動、剝奪睡眠、發霉的食物......

少年自述電擊經歷

盡一切可能壓縮成本以及普遍的高收費,利潤率高達90%。頻頻出事,鬧出人命也不過換個馬甲繼續營業,屢禁不絕的暴利行業,背後是父母的支持。

父母們信任楊永信,是因為他們贊同暴力。從這個角度看來,楊永信們不過是,家長自己下不了更狠手時,花錢雇來的打手。

而暴力教育的本質,是偷懶。

《網癮之戒》的結尾,主持人對家長們進行集體採訪:

「曾對孩子使用過暴力的,請舉手。」

「曾對孩子過度溺愛的,請舉手。」「因為過於忙自己的事情而不顧及孩子的,請舉手。」「因為夫妻關係不好而發泄在孩子身上的,請舉手。」

「不尊重孩子獨立人格在言語中刺傷孩子,這樣的行為常有的,請舉手。」「作為父母不懂得該如何與孩子溝通的,請舉手。」「在曾經的觀念中,認為孩子是屬於自己的所以可以隨意支配的,請舉手。」「認為上述問題,與孩子現在所出現的問題有關係的,請舉手。」

幾乎所有的父母在所有提問中,舉了手。

記者:為什麼需要這樣的疼呢?

女孩:它能讓大腦清醒,能在內心深處思考問題。記者:為什麼疼痛的時候能清醒呢?女孩:只是一點點疼,就是那種微痛。記者:你覺得你是真的清醒了,還是因為害怕就服從了呢?女孩:真正清醒了。記者:為什麼哭呢?女孩:我沒有。

記者:你在流眼淚了。

女孩:沒有,我想待在這。

「如果我能感受到家的溫暖和愛,就不會做出自暴自棄的舉動。」某網癮學校15歲的女孩說。

是啊,相比於這一系列複雜的家庭問題,相比於尊重、耐心、溝通這些勞神費力還見效緩慢的操作,把孩子送到包治百病的網癮學校,並且假裝不知道實情,真的是太輕鬆省力的選擇了。

我們這代人,總是對父母懷有極其矛盾的情感。

一方面,恩重如山。重到,只要對父母有任何不滿,強烈的愧疚感便油然而生,不孝、自私這些帽子,自己給自己戴上。

另一方面,又很容易讓人感到壓抑、窒息。本應該健康的互相關愛,總是變成權力感與控制欲的交鋒。

甚至在某些家庭,「為了你才不離婚」的母親常常與孩子形成一種畸形的共生關係。

我是在很久以後,才開始嘗試理解我們的父輩。

近期大火的遊戲《中國式家長》,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去體會,養育一個孩子需要多麼的提心弔膽,不敢出一步差錯。

時代浪潮下,父輩是略顯失落的。

我們自古以來就是大家長式的教化大國,前人經驗足以解決一生中的所有挑戰。長輩擁有絕對的權威,「聽話」也就成了孩子的最重要品質。

他們不習慣去追趕變化,洪水猛獸般的新生事物令人恐懼。

同時,飢餓的記憶還未曾消逝,保障我們的吃飽穿暖仍是他們最大的願望。

我總覺得,家庭不該是個如此沉重的話題,這些年,原生家庭的相關言論也反反覆復提及,即便理解還太奢侈,原諒還太遙遠,我們能做的,也有很多。

如果我們遭受過不被尊重,那就儘可能學習尊重他人;如果我們感受過不被愛的孤獨,那就學習如何愛自己。

第一批的90後已經送孩子上幼兒園了,不如讓傷害到此為止。

今日話題

你怎麼看待「問題少年」?

*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和我們聊聊~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