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癮這個事情本沒有對錯,影響了統治階級的利益才有了對錯,否則怎麼從來沒聽說過工作上癮被定義成精神疾病?


遊戲成癮確實有很大危害,自己身邊有例子。

所以WTO將其列入精神疾病我一點都不覺得很奇怪。

但有一點我是十分確信的:這個消息會讓中國的家長拿來打壓自家孩子使其放棄玩遊戲(不玩遊戲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不玩遊戲的。做數學題又不會做,就是……靠玩遊戲這種東西來維持自己矮窮丑的生活。),因為大部分中國家長對遊戲的認知基本停留於改革開放初。還有某些楊教授的電療又有市場了,這個消息會成為家長們和視遊戲為電子海洛因的人的狂歡盛宴。先去喝瓶肥宅快樂水2018年6月21日更新:原來是WHO發布而不是WTO,十分尷尬。


羊叫獸或成最大贏家


第一反應就是難道不是WHO嗎?拜託下次問問題專業一點好吧


卸腰。當然,我感覺我會歪樓。

首先,是ICD-11的預覽版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障礙範疇,投票之後才正式確認。我是老師,在學生群體中確實玩遊戲的很多,無法自控的也很多。但顯然不能粗暴簡單地把所有的愛玩遊戲的學生歸入遊戲成癮範疇。如何明確遊戲成癮和愛好遊戲之間的界限是我最關心的問題。如果能明確界定,當然是好事,我們的工作會更有方向性。當然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會像ALI所說,變成家長說教的利器,變成貼標籤的又一個標籤。玩遊戲也不一定都是壞事兒,它也有積極作用。比如放鬆,比如提高反應能力等等。當然在學生群體中,自控力是個很大的問題。如何才能有針對性地引導這群手機遊戲愛好者呢?我認為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才是最重要的吧......以下展示的是一個熱愛玩遊戲的跟上上課節奏有些困難而且作業有點難催的孩子在七年級做的簡單的社會實踐小調查。取樣80人,男女各半。結果顯示如下(因為有多選的情況,總人數不一定對的上):

尊重孩子的版權我把首頁放上來:

emmmm,怎麼說呢,孩子說如果大人是借著玩遊戲實際上是要說教的態度來找他們聊遊戲,那他們一定是拒絕的。但你們真心想了解,還是可以好好說話的。他很愛玩遊戲,但也不影響他好好做事。他們的背後肯定有心理需求。比如課後我還問了他,為什麼玩遊戲。他說覺得自己就是裡面的人。對我而言,了解心理需求是最重要的。只有了解,才能幫助。所以打算做個小課題,課題主題就是初中生手機遊戲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我徹底歪樓了哈哈~不過在我一直準備做這個課題的時候出來這樣一個新聞,還是特別有意思的。


如果有人每天閑暇時間玩會兒遊戲,不耽誤正常工作、生活,遇到急事可以放下鍵鼠、手柄轉身就走,那還算是「疾病」嗎?

所以重點又不是「遊戲」,而是「成癮」。

如果真的有人玩遊戲玩到如同吸毒,退一步說如同酗酒,那說是疾病也沒有什麼問題吧?


自己控制不住自己還不是病么,跟抑鬱症類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