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打开刺猬体验!

我是实习小编阿符

说起「13号室」,不知大家还记得多少,对,就是那个「网瘾专家」杨永信

向「问题少年」实施电击的地方。

载入超时,点击重试

近日,有自称于2018年住院的男生爆料,杨永信仍在主持工作。

「那里(指网戒中心)现在没有名字,很难进,必须有关系才可以进去。」

一时间,那些令人愤怒又可怖的勾当重回视野,原来悲剧从未停止。

2008年,央视纪录片《战网魔》播出,「拯救千千万万个网瘾家庭」的杨永信声名鹊起。

2009年,新闻调查《网瘾之戒》走进「13号室」,真相逐渐浮出。

原来,所谓「行为矫正治疗」,是最高达40毫安的电击(杨永信镜头前宣称从未超过5毫安),少年们哆嗦、抽搐,有人晕厥,出过人命;

原来,所谓的「改邪归正」,是相互告密揭发,一句「好累」就能被室友举报,送去电击;原来,下跪忏悔,是只求保命的表演,没有信任,最要提防的是父母。

一个男孩出院很多年,每次想原谅父母,就会想起,电击最痛的那一刻,妈妈说:「加大剂量,电死他。」

网友评价,希特勒都没想到,集中营可以用来致富,一个疗程3万5。

2016年,临沂网路成瘾戒治中心宣布关停。

2018年,杨永信被爆出仍在主持工作。

令人毛骨悚然的,不止杨永信。到底是怎样的父母,才会想尽办法拉关系也要把孩子送进「很难进」的炼狱?

「走投无路」、「实在没办法了」,《网瘾之戒》里,家长们这样描述自己。

果真如此吗?

记者问,你们事前了解过这台仪器的副作用吗?

(该仪器是用于治疗狂躁型精神病患者的一款抽搐型治疗仪,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已于2000年禁止使用。)

家长答:

记者问,如果孩子仅由于恐惧而表现得顺从,您觉得是真正的改变吗?

家长答:

与杨永信观点出奇一致。

家长们不是无能为力,他们只是「不想去了解」;也不是不知道是假的,但装出来的听话孝顺也不错。

这似乎是很多家长的通病。

3万5的治疗费,务农家庭砸锅卖铁也要凑出来,你永远无法低估,他们愿意为孩子付出多少;可是他们又假装毫无觉察,掩耳盗铃,无条件信任那个毕业于临沂医专的「权威」,在真正该用心的地方,他们吝啬得让人心寒。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

「我们不需要知道电子游戏是什么,会不会造成近视,会不会上瘾,我们只需要一个背锅侠,一个可以掩盖家庭教育失败、学校教育失败、社会教育失败的东西,现在它叫游戏,十五年前它是早恋,三十年前它是偶像,三十五年前它是香港电影,四十年前它是武侠小说。」

随著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瘾」这个词古老起来,可杨永信们却无需担心失业。大到抖音、娘炮、不听话,小到不吃水果、不叫人,孩子总有重重「问题」需要家长「矫正」。

一位曾经的投资者向腾讯新闻曝光行业内幕,无论包装多么花哨,最根本的方法论只有暴力:电击、抽打、禁闭、高强度运动、剥夺睡眠、发霉的食物......

少年自述电击经历

尽一切可能压缩成本以及普遍的高收费,利润率高达90%。频频出事,闹出人命也不过换个马甲继续营业,屡禁不绝的暴利行业,背后是父母的支持。

父母们信任杨永信,是因为他们赞同暴力。从这个角度看来,杨永信们不过是,家长自己下不了更狠手时,花钱雇来的打手。

而暴力教育的本质,是偷懒。

《网瘾之戒》的结尾,主持人对家长们进行集体采访:

「曾对孩子使用过暴力的,请举手。」

「曾对孩子过度溺爱的,请举手。」「因为过于忙自己的事情而不顾及孩子的,请举手。」「因为夫妻关系不好而发泄在孩子身上的,请举手。」

「不尊重孩子独立人格在言语中刺伤孩子,这样的行为常有的,请举手。」「作为父母不懂得该如何与孩子沟通的,请举手。」「在曾经的观念中,认为孩子是属于自己的所以可以随意支配的,请举手。」「认为上述问题,与孩子现在所出现的问题有关系的,请举手。」

几乎所有的父母在所有提问中,举了手。

记者:为什么需要这样的疼呢?

女孩:它能让大脑清醒,能在内心深处思考问题。记者:为什么疼痛的时候能清醒呢?女孩:只是一点点疼,就是那种微痛。记者:你觉得你是真的清醒了,还是因为害怕就服从了呢?女孩:真正清醒了。记者:为什么哭呢?女孩:我没有。

记者:你在流眼泪了。

女孩:没有,我想待在这。

「如果我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爱,就不会做出自暴自弃的举动。」某网瘾学校15岁的女孩说。

是啊,相比于这一系列复杂的家庭问题,相比于尊重、耐心、沟通这些劳神费力还见效缓慢的操作,把孩子送到包治百病的网瘾学校,并且假装不知道实情,真的是太轻松省力的选择了。

我们这代人,总是对父母怀有极其矛盾的情感。

一方面,恩重如山。重到,只要对父母有任何不满,强烈的愧疚感便油然而生,不孝、自私这些帽子,自己给自己戴上。

另一方面,又很容易让人感到压抑、窒息。本应该健康的互相关爱,总是变成权力感与控制欲的交锋。

甚至在某些家庭,「为了你才不离婚」的母亲常常与孩子形成一种畸形的共生关系。

我是在很久以后,才开始尝试理解我们的父辈。

近期大火的游戏《中国式家长》,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体会,养育一个孩子需要多么的提心吊胆,不敢出一步差错。

时代浪潮下,父辈是略显失落的。

我们自古以来就是大家长式的教化大国,前人经验足以解决一生中的所有挑战。长辈拥有绝对的权威,「听话」也就成了孩子的最重要品质。

他们不习惯去追赶变化,洪水猛兽般的新生事物令人恐惧。

同时,饥饿的记忆还未曾消逝,保障我们的吃饱穿暖仍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我总觉得,家庭不该是个如此沉重的话题,这些年,原生家庭的相关言论也反反复复提及,即便理解还太奢侈,原谅还太遥远,我们能做的,也有很多。

如果我们遭受过不被尊重,那就尽可能学习尊重他人;如果我们感受过不被爱的孤独,那就学习如何爱自己。

第一批的90后已经送孩子上幼儿园了,不如让伤害到此为止。

今日话题

你怎么看待「问题少年」?

*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和我们聊聊~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