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4月10日,港股二级市场保险股基本完成了2018年全年业绩报的披露工作。在港股二级市场上,内资保险股占据了港股保险板块的半壁江山。其中不乏近几年的“黑马”中国平安(02318-HK),互联网保险头部企业众安在线(06060-HK),老牌“寿险一哥”中国人寿(02628-HK)等。

  在2018年内资保险股提交的“成绩单”中,有的内资保险股资产规模,总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等经营业绩创出新高度。有的内资保险股经营业绩及偿付能力表现却是差强人意。

  经营业绩:整体营收稳增,净利跌多增少

  据财华社对港股市场主要10家险企(内资险企为主)2018年全年经营业绩进行整理发现,总资产规模万亿级的有5家(如图1),其中总资产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大关是中国人民保险集团(01339-HK),而总资产规模最为庞大应属中国平安(总资产规模达到7万亿)。

  总营业收入方面,整体表现趋稳增的态势,8家同增2家下滑。

  截至2018年底,众安在线总营业收入为96.10亿元,同比增长72.13%,是10家险企最快,这主要归于公司业务发展规模较小有关。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平安总营收首度破万亿,且也是10家险企中唯一一家收入触达万亿的集团化企业。

  净利润方面,较营业收入增速对比表现欠佳,整体呈现出跌多涨少的局面。截至2018年底,净利润出现双位数下滑的达6家,下滑幅度超5成的有2家,即中国人寿及众安在线。净利润普遍下滑的原因离不开受2018年保险严监管的政策持续加码及整体资本市场表现低迷的影响。

  由于部分保险企业经营活动中涉及到寿险业务及财险业务,为更具备可比性,财华社通过整理出两大模块进行比较。

  寿险业务:偿付能力普遍下滑,新业务价值普遍上涨

  截至2018年底,8家涉足寿险企业中,核心财务指标的表现可圈可点。

  新业务价值方面,同增的有6家,下滑的有2家。其中表现较佳的是中国平安及友邦保险,增幅分别为7.33%及7.32%。新业务价值出现同比下滑是中国再保险(01508-HK)及中国人寿,下滑幅度分别为9.93%及17.64%。导致新业务价值出现下滑的原因,中国再保险及中国人寿保险在2018年业绩发布会均给出了答案。

  中国再保险管理层表示,财务再保险业务的核算方法的影响及公司试当加大了储蓄型业务投入,采取了比较保守的投资收益,没有按资产的实际投资收益计算新业务价值。

  中国人寿管理层则表示,部分原因是受权益市场整体震荡下行影响,导致其公开市场权益类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减少,进而影响利润收入,部分原因是公司保障性业务投入加大影响。

  内含价值方面,8家险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这主要受资管新规的出台及寿险行业保费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多数险企将寿险业务发展路线进行调整,向续期拉动业务增长模式及重点发展保障型业务的战略驱动所致。

  寿险业务偿付能力方面,8家险企中仅有两家上涨,其余6家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但整体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仍高出监管红线(监管规定>=100%)不少。

  产险业务:费用率普遍上涨,成本率涨跌不一

  2018年,车险市场受监管局对行业乱象的大规模整治及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等因素影响下,多数险企的产险业务费用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截至2018年底,费用率出现同比增长的有5家,仅中国太平(00966-HK)一家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费用率的增减直接影响产险企业在综合成本率变动,进而影响利润的好坏。因之,在行业费用率普遍上涨业态下,大多数险企的产险业务赔付率均有所下调(如图3)。

  6家险企通过调节赔付率及费用率结构,整体的成本率均低于100%,意味着其承保业务整体上处于盈利状态。若按成本率来评判险企的产险业务的盈利能力的话,中国平安是6家险企中盈利能力较为突出一家。截至2018年底,中国平安产险业务成本率同比下滑0.4个百分点至96%。另外,成本率下滑幅度最大的是中国再保险(01508-HK),2018年全年成本率下滑3.5个点至99.6%。

  转型之路,寿险企业估值有支撑

  随着港股上市内资险企披露完2018年全年业绩报,市场对于险企的估值进行了重估。

  截至2019年4月10日收盘,财华社对9家险企(撇除众安在线主要是其净利润亏损,不利于均值表现)进行市盈率及市净率的数据统计发现,市盈率及市净率较高的企业均涉及到寿险业务。其中,中国人寿及友邦保险两大传统寿企的市盈率高于同行近两倍,且市净率均高于同业平均水准(如图4)。

  导致寿企二级市场股价估值高于产险企业的因素,不排除受近些年保险行业正经历着转型阵痛期,内资保险股短期估值受长短利率影响承压加大,中期又要受行业监管所迫,险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聚焦保障型产品为主基调。进而引发市场更看好涉足健康险及长期保障型新业务的险企的长效发展。

  至于涉足产险业务的险企,市场给予估值较为审慎。部分影响因素不排除受监管局持续对车险市场的不良整顿在加大,市场担心产险业务费用率会进一步上升。另一部分影响因素,要归于国内近期猪瘟爆发及江苏化工厂爆炸突破事件频发的影响,市场预期短期产险行业利润率表现可能承压。

  作者|沈少鸿

  编辑|彭尚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