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我這顆吃貨的心吶丨

▲ 很餓。圖/soogif

-風物君語-

在此鄭重向帶回美食的張騫等前輩們致謝







絲綢之路,源於不同文明的相互吸引,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因爲這條連接古代中國與外部世界的紐帶,一日三餐纔有了更多滋味。




外國果蔬,漂洋過海來餵你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絲綢之路,我們今天連蘋果都吃不上了。



蘋果


即使是今天最常見的水果——蘋果,也非中國本土而產。雖然目前有關蘋果原產地問題尚存在爭議,但在明朝以前,蘋果的確另有其名。晉郭義恭《廣志》記載:“柰,有白、赤、青三種......”,文中的“柰”指的即是蘋果。


蘋果怕是今天最樸實的水果了。圖/視覺中國


到明朝時期,蘋果開始被喚作“蘋果”。據明王象晉《羣芳譜》記載:“蘋果,出北地,燕趙者尤佳,接用林檎體。”而“蘋”正是“萍”字的繁寫形式。



葡萄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阿娜爾罕的心兒醉了。”正如歌裏唱的那樣,提起葡萄,人們會自然地聯想到新疆吐魯番。事實上新疆原本是不產葡萄的。

 

我國最早種植葡萄始於漢武帝時期,這些葡萄來自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帶回的種子。

 

此刻想喝一杯“多肉葡萄”。圖/視覺中國


葡萄在中國古代還有“蒲陶”、“蒲萄”、“蒲桃”等好幾種別稱。《史記·大宛列傳》描述:“宛左右以蒲陶爲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久者數十歲不敗。俗嗜酒。

 

中國古代通稱的葡萄,在植物學上屬於歐洲葡萄,其原生地是黑海和地中海沿岸一帶。大約在五千年前左右,歐洲葡萄在埃及、敘利亞、伊拉克、伊朗、南高加索以及中亞細亞等地已開始栽培。

 

所以一瓶82年的拉菲到底多少錢。圖/視覺中國


隨着葡萄一起傳入的,還有葡萄酒的釀造之法。盛唐時期葡萄開始大規模種植,民間釀造和飲用葡萄酒也較爲普遍,這纔有了後來“葡萄美酒夜光杯”如此膾炙人口的詩篇。



石榴


和葡萄一樣,石榴也是經絲綢之路傳入的。但石榴一詞的出現要比葡萄晚些,據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石榴一名丹若,甜者謂之天漿……大食勿斯離進貢之石榴,大者重達五六斤。


此前,古人多稱石榴爲“安石榴”。西晉張華《博物志》中記載:“漢張騫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其實“安石國”指的是兩個地方,安國即今天烏茲別克斯坦的布哈拉,而石國則是塔什干。


石榴中富含花青素,具有一定抗氧化的功效。圖/soogif


石榴因其多籽的形態特徵,被賦予了諸多象徵意義。中國人視石榴爲“多子多福”的象徵,古羅馬的石榴樹也代表着姻緣。



西瓜


西瓜原產於非洲,古埃及最早開始種植。古籍《陷虜記》和北宋歐陽修《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中均有相關記載。


夏日最佳“伴侶”非西瓜莫屬吧。圖/pixabay


南朝陶弘景《本草集註》:“永嘉有寒瓜甚大,今每取藏,經年食之。”《本草綱目》稱:西瓜又名寒瓜,李時珍認爲陶弘景所說的寒瓜便是西瓜。此後,西瓜別名“寒瓜”的說法廣泛流傳。


番茄


番茄自明代傳入我國起,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只是作爲觀賞的植物。有關番茄的記載,最早出現於明趙函的《植品》


傳說十七世紀,一位法國作家冒險嚐了一個番茄後,人們這才知道番茄是可食用的。到晚清時期,中國人也開始食用番茄。


新鮮的番茄醬,味道酸酸的,很開胃。攝影/斬風




和肉很搭的異域調料

 

一句話,能讓肉食愛好者吃得更酣暢淋漓的大概是這些了

 


胡椒


從海上絲綢之路傳入的胡椒,原產於印度馬拉巴海岸。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木篇》稱:“胡椒,出摩伽陁國,呼爲昧履支。”胡椒根據加工方法的不同分爲黑胡椒、白胡椒、紅胡椒和綠胡椒,可入藥、調味、泡酒。《齊民要術》卷七引自西晉張華《博物志》中記載的胡椒酒做法:“胡椒酒方,以好酒五升,乾薑一兩,胡椒七十枚,末好石榴五枚,管收計著中下氣。”

 

黑胡椒這種東西,嘖嘖嘖。 圖/soogif


物以稀爲貴,古代中國本土並不適宜種植這種辛作物,因此胡椒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算得上是“奢侈品”。到了宋朝,海運發達,胡椒通過海上貿易大量傳到中國市場。如今,這種具有獨特魅力的香料已經成爲中國人餐桌上的常客。


孜然


孜然在中國古代的另一個名字叫“安息茴香”,而“安息”正是今天的伊朗一帶。“孜然”其實也是維吾爾語的音譯,孜然最早傳入我國新疆地區,新疆地區是最早種植和使用孜然的地區。

 

孜然算不算燒烤的祕訣?圖/視覺中國


孜然的氣味芳香而濃烈,有去腥解膩之用,因此常用來加工牛羊肉。

 

大蒜


胡蒜,即大蒜,原產自西亞和東亞地區。據漢代王逸所著的《正部》記載:“張騫使還,始得大蒜、苜蓿。”李時珍《本草綱目》有云:“小蒜乃中土舊有,而大蒜出胡地,故有胡名。”


從此大蒜在中國正式落戶,作爲主要的調味品,它催生了一個令無數人着迷的口味——“蒜香”。

 

▲蒜泥小龍蝦。 圖/視覺中國



香菜

 

胡荽也就是香菜,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及中亞地區。《本草綱目》記載:“張騫使西域始得種歸,故名胡荽。”南北朝時期的農學著作《齊民要術》詳細地記載了種植胡荽以及製作醃芫荽的方法。

 

▲爆炒羊肉少了香菜還真不夠味兒。圖/視覺中國


除具有藥用價值外,香菜因其特殊的香氣多用作涼拌菜、煲湯的提味佐料。而對於廣大肉食愛好者來說,香菜搭配牛羊肉的經典組合自然是心頭好,羊肉溫補味鮮,香菜帶有辛辣的特殊清香,可去腥解膩。羊肉裏放香菜最早也是西域的吃法,西域多牛、羊肉,在沒有引進辣椒的明朝以前,香菜是極好的去羶增鮮調料。



洋蔥


洋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中亞。洋蔥在傳入中原後起初被稱爲“胡蔥”,17世紀傳入日本,改名爲“洋蔥”。

 

▲要是切洋蔥的時候能不哭就好了。 圖/圖蟲·創意 


洋蔥在新疆地區也叫“皮牙子”,在很多新疆美食中,皮牙子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充滿創造力的西方穀物


許多糧農作物都是經由絲綢之路在不同時期帶入我國的,如大麥、高粱、皮燕麥、玉米……誰還能不吃主食啊?

 


小麥


小麥,原產地是西亞、北非地區——包括以色列、巴勒斯坦、敘利亞、約旦和土耳其等國家。中國是最早種植小麥的國家之一,據考證,我國最早發現小麥遺址是在新疆孔雀河流域,距今約四千年。


▲ 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上。圖/圖蟲·創意 


小麥在漫長曲折的傳播過程中,逐漸使北方地區先民的飲食習慣發生了改變。而種植技術以及研磨等加工方式的發展,促成了許多面食產品的發明。如今花樣繁多的西北面食可以說是從小麥的傳入奠定基礎的。

 


燕麥


燕麥原產於西亞。唐代劉夢得有“菟葵燕麥,動搖春風”之句,可見燕麥在我國栽培利用的歷史很悠久。

 

▲ 內蒙古武川縣被譽爲中國的“燕麥故鄉”。圖/視覺中國


西部地區有不少用燕麥或莜麥做的美食,如莜麥麪筋、莜麪窩窩等。


甜醅子 圖/圖蟲·創意 


燕麥還可以製作甜醅子,也叫作燕麥酒,是西北地區的一種特色小吃。這種經燕麥或青稞發酵的甜品,入口軟糯,酸中帶甜,有一股淡淡的酒香味,具有解暑功效。


 

玉米


原叫玉蜀黍的玉米,民間也管它叫“六穀”,顧名思義即是“五穀”之外的又一谷。

 

▲有的地方那管它叫“苞米”。 圖/圖蟲·創意 


玉米原產美洲,16世紀時傳入中國,最早記載見於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書的《鞏縣誌》,稱其爲“玉麥”。晚明徐光啓的農政全書》中最早出現了“玉米”之名。《本草綱目》中詳細記述了玉米的功用。可見,在當時的中國玉米的種植已較爲廣泛。





所以,看了那麼多絲路上的美食

5月24號到現場和地道風物一起搞事情吧





- END - 

文丨阿壹

封圖丨圖蟲.創意

📖

參考資料

 陸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域外農作物[J]. 中國野生植物資源。劉啓振,王思明.


 點擊下方圖片,跟風物君一起吃吃喝喝 

                             


✍️

|新 媒 體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在後臺回覆關鍵詞“作者”,獲取相關信息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