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白俄羅斯宣佈開放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禁區供遊客參觀,但部分地區因輻射過高仍禁止進入。部分開放的禁區位於俄烏邊境森林深處約15公里處,周圍三十多年來無人生活。幾年前,人們尚無法想象能在導遊的帶領下,進入禁區觀光。

  “景區”負責人、波利西亞國家輻射和生態保護區副主任庫金介紹稱,一個五人旅遊團前來參觀的費用約爲340白俄羅斯盧布(約合人民幣1067元),目前計劃每月發兩個五人團。在兩條主要旅遊觀光線路開放後,禁區將開始接待更大型的觀光團。

  “旅遊觀光線路正在鋪設中,現在試運行的項目更像是一個實驗。”庫金說道。

  那麼切爾諾貝利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

  1986年4月26日,位於蘇聯烏克蘭普里皮亞季市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核反應堆破裂事故。該事故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爲最高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

  主因是反應堆進行供電測試時,因設計缺陷與操作人員的訓練不足,使功率急劇增加,破壞反應堆,並使大量的放射性物質被釋放到環境中。

  最初發生的蒸氣爆炸導致兩人死亡,接踵而至的絕大部分受害者的病因及死因都歸咎於事故中釋放的高能輻射,然而輻射塵少量放射導致的影響依舊爭論不休。

  發生爆炸的四號反應堆及覆蓋在上面的“石棺”

  這次災難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二戰時期廣島原子彈爆炸的400倍以上。被核輻射塵污染的雲層飄往衆多地區,包括前蘇聯西部的部分地區、西歐、東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不列顛羣島和北美東部部分地區。此外,烏克蘭、白俄羅斯及俄羅斯境內均受到嚴重的核污染,超過336,000名的居民被迫撤離。

  1996年的受切爾諾貝利事故影響地區地圖,可以看到受災最重的其實是白俄羅斯。圖自維基百科

  核事故發生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方圓30公里被列爲禁區。在白俄羅斯境內污染最嚴重的戈梅利州部分地區,1988年7月成立了波利西亞國家輻射和生態保護區,用於對重度核污染地區實行出入管制及進行科研活動。

  庫金介紹稱,開放的禁區內沒有探祕者想找的所謂“死城”或塵封的核技術。但站在防火瞭望塔上,可以看到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後者禁止攀登。此外,還有當地獨有的、96個撤離後的村莊供遊客探索。事故發生前,曾有超過22000名居民在此生活。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在被問及遊客在觀光中會遭受多少輻射劑量時,庫金強調在開放區域內觀光不會對遊客的健康造成任何損害。據庫金說,在開放區域內停留一個工作日接收到的輻射劑量,少於一個外國遊客來到白俄搭乘航班受到的輻射量。

  “目前這裏每平方釐米有大約超過三個β粒子,但這不是需要恐慌的原因。”庫金表示,銫和鍶的半衰期已經過去,目前這些土地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已經減半。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過,該地區輻射劑量約爲標準(0.54微米/時)的兩倍。“部分地區的輻射水平是常規標準的數百倍甚至上千倍,這些地點尚不對遊客開放”,一位在實地探訪的記者總結道,“由於放射性塵埃的不均勻沉降,很難確定污染的邊界,因此有必要在相對乾淨的地方也保持警惕”。

  (來源:騰訊旅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