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核泄露的人為原因和機械原因的佔比是什麼?


按照核行業的一般的觀點。

根本原因:

核安全文化缺失表現在設計、施工、建造、生產中層層環節,核安全縱深防禦未建立;

反應堆設計的天然缺陷;

建造中因為計劃,人為趕工導致的部分不合理的設計降低;

施工建造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由於當年核安全風險識別、技術和管理水平所限制,堆保護系統允許手動解除。

直接原因:

違規的野蠻作業。


首先RBMK反應堆是軍民兩用,生產鈈順便發點兒電,為了生產鈈所以必須經常更換燃料棒,而頻繁停機更換燃料棒又太麻煩,所以聰明的蘇聯工程師設計了熱插拔系統,不停機更換燃料棒。聰明的設計師們在反應堆上方設計了吊裝機,這就是為什麼RBMK系列反應堆大樓頂上都高出一截,但高出這一截也就導致了無法安裝像福島那樣的安全殼。

另外就是喜聞樂見的控制棒問題,就是因為設計師們知道完全拔出後再插入會增加功率,所以嚴禁少於15個控制棒。同時測試的時候反應堆應該在700MW時測試,而副總工程師強行要求200MW測試就炸了。至於為什麼要在700測試我沒有查為什麼,但是現在都知道RBMK在低功率運行很不穩定,設定700MW測試應該也有其道理。

所以說我個人覺得還是人禍多一些,因為嚴格按照操作規程的確不會發生危險(同電廠其餘堆都做過類似測試,都失敗了,但是也沒有出事。),反應堆的「脾氣」沒有告知操作人員,人員培訓不足,領導執意測試等等。但是控制棒18秒才能插入(沒記錯的話西方同級別反應堆應該比這快不止一倍,事故後改進為2秒全部插入)以及低功率運行不穩定,為了生產鈈和趕工、便宜犧牲了質量控制和安全冗餘設計這些到底算人為還是設計...畢竟這些設計也是人為要求嘛。

當然這個回答極其不專業,我只是對這個有興趣,並不是專業人士,還請各位多多指教。


人。

手冊上寫了不能這樣升高功率(功率已經降到200非要升到700),自動模式已經不允許你這樣幹了,你非要搞,還要搞成手動模式搞。那有什麼法子?不搞成手動模式,控制棒就不會完全升起,最後按緊急停止按鈕是,末端的石墨也就不會導致那麼大的麻煩了。

手冊上寫了不能升起所有的控制棒。你非要全部升起。那有什麼法子?

所以,人的責任更大。

但問題也來了。手冊上寫了不允許。但現實中你可以這樣做呀。這尼瑪也是操蛋了。所以設計者也不全是沒責任。

人天生就是懶惰的,好奇的,不重視條條框框的,在正常情況下和壓力情況下表現完全不一致的。這事天性,你改變不了的。

你要是有興趣,去看完一個叫《空中浩劫》紀錄片。裡面介紹了各種飛機事故。看完了一定大漲見識。人們總是能繞口無數防範措施。搞出問題來。

事故五花八門。而且有意思的是,你會發現其實飛機已經做到了各種防範措施,非常非常安全了。但愚蠢的人類還是能搞出各種事故來。而且一連串的保護措施,也總是能有各種巧合都趟過去。清洗需要封口,本來應該顏色膠條封口(方便識別),結果用了工人偷懶透明膠封口。結果清洗完成了沒有撕下來,導致事故;公制單位和英制單位搞錯導致油量不夠;三引擎飛機,尾翼上方引擎故障導致升降舵故障;小孩操作飛機事故。

其中有一個「有意思」事故是,方向舵控制介面插翻事故。左右(上升下降)兩個控制介面,檢修後,插回去可以插反(蘇制飛機),測試看上去也正常。只是,方向正好相反……,然後起飛的時候,向左飛變成了向右。既然出過事故,一定會有指導手冊避免這個事故,插頭上有標籤,安裝後測試。但最NB的是這種事故還出現過多次。這個事故甚至我們國家也出過……,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在介面設計上就讓它不能插反。

再舉幾個自己和同學們當年DIY的一些糗事,當年CIH病毒泛濫,而且破壞BIOS,我就買了幾個BIOS來備用(當年報刊上這種五花八門的邪門歪道挺多的)。但是這個BIOS插頭也是沒有防插反的設計,結果導致我燒壞了2塊BIOS(沒有倒在CIH槍口下。毀在自己手裡)。

說到這兒,大家是不是想有防錯設計就不會有事了?

其實吧還真不一定,我一個哥們,愣是大力出奇蹟,把硬碟的防插反介面反插上去了。結果一通電一塊硬碟就冒了煙。保護措施再到位,也不及大力出奇蹟呀。


想起了我一朋友,汽油車,愣是加了柴油進去,整個發動機拆開清洗。問他這個有裝置和標誌防止加錯,柴油的插不進汽油車的油箱,怎麼加進去的,答曰凌空加進去的。

有什麼辦法。zzz


石墨堆固有的空泡正反應性(基本原理)&>人為誤操作&>控制棒尖端裝石墨(具體機械設計)。

石墨堆固有的空泡正反應性:石墨的慢化能力是個常數,因此鏈式反應是個靜不穩定系統,超臨界之後功率指數增長,必須用反饋系統閉環控制,靠人類的反應手動閉環控制等於踩高蹺。然而溫度升高冷卻水沸騰變成氣泡之後對中子的吸收減少,反應性還會進一步增加,失控傾向更劇烈,大型動力堆基本上不存在手動控制的可行性。

對比用水做慢化劑的反應堆沸騰、燒乾之後失去慢化能力,自身形成負反饋,鏈式反應能穩定下來或停止。極端一點的例子:日本東海村核臨界事故,鈾溶液在桶裏發生鏈式反應。這個「反應堆」沒插控制棒也沒人掰開,並沒有爆炸。至於福島,是反應堆關閉後的殘留衰變熱累積而緩慢熔堆。

人為誤操作:上述不穩定系統功率調到太低控制不住停堆了(還因為反應殘留的「碘坑」導致啟動不了)。然後進手動模式拔控制棒,試圖手動控制靜不穩定系統,而且還把控制棒全拔了。堪比萬戶綁一堆煙花當沒有飛控的垂直起降火箭開。

控制棒尖端裝石墨:失控之後基本藥丸但手快還有希望救回來跟已經徹底沒救的區別。電影裡面演得很顯眼,但以前對事故的論述裏不作為主要原因。

換成會獨孤九劍的令狐沖、會凌波微步的段譽代替萬戶開火箭,再背個降落傘,頂多賭個不死的可能性而已。

看電視,是人的問題,再安全的機器那麼造也不行啊


都是主要原因

設計就有毛病,1975年列寧格勒的堆芯就熔了,只不過當時刮西風,放射性物質沒有被西方發現,但是這次事故後蘇聯完全沒有對rbkm1000反應堆進行任何補救。

其次,管理層只有一個副廠長是專業核電出身,其他人都是從火電水電調來的逗比,自己作死,神都救不了

世界上所有運行中的堆芯熔毀事件全部都是蘇聯人幹出來的,感謝勒加索夫博士的自殺引起世人對蘇聯的討伐,不然,還會有下一個切爾諾貝利,然後還會有下一個,再下一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