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屬於雕刻中的一種,但它的立體感又沒有雕塑那麼強,但又比平面的更具立體感。浮雕在創作時,通常是藝術家在平面上將所需的形象雕刻出來,所用的材料常見的有石頭、木頭、象牙和金屬等。浮雕大體上可被分為淺浮雕、高浮雕和凹雕三類。浮雕世界各地都有,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神廟,我們中國的廟宇、洞窟和帝王陵墓中都大量使用了浮雕藝術。而埃及的形象沉入材料平面的「負」浮雕,比較罕見。

浮雕是雕塑與繪畫結合的產物,浮雕通過透視、壓縮等因素來表現三維空間。淺浮雕與高浮雕是相對應的。淺浮雕一般雕刻較淺,其深度通常不超過2毫米,層次交叉少。此外,其對形體壓縮也較大,但其對勾線要求嚴謹,因而與繪畫比較接近。淺浮雕在清代晚期的一些屏風中會經常運用,但最著名的淺浮雕作品還要數,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古亞述人創作的亞述人狩獵圖。

高浮雕是指雕刻的圖案花紋高凸出底面的刻法,它起位較高,因而對形體的壓縮程度較小,有的甚至與圓雕比較接近。美術史上最著名的高浮雕作品是法國浪漫主義雕塑家呂德的《馬賽曲》,是一座歌頌法國革命的紀念杯,被安放在法國明星廣場的大凱旋門上,是法國人愛好自由的象徵。

凹雕的圖案部分是被挖空的,但當把凹雕用力壓向柔軟的材料上,就會出現該圖案對應的浮雕。凹雕技術也常用在印刷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