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029.JPG

战国中期饕餮云气纹韘形珮。和阗青玉,器表整体风化质变较重,影响透光,使本件看上去颜色略微暗沉。本器器形仍维持著射箭的拘弦器韘的样貌,只是略微压扁一些,不像汉代在韘的周围雕琢了各种的神兽。凸面下缘雕琢饕餮纹,其余凸面上满饰三角云纹、桓云纹,以及像支小匕首的羽纹。器左上方外侧岐出一短棒,下缘略勾,显然仍忠实地保留居弦的功能。本件虽保留了韘的形状,但以wake的手指无法整根穿过那中央圆孔,故此件已经不是真正的韘,可能已经过渡为珮饰。

DSC_0028.JPG

各种纹饰虽填满器表,但纹饰不像春秋时那般的浮凸。

DSC_0030.JPG

 

DSC_0031.JPG

DSC_0034.JPG

勾弦短棒附近有数枚羽纹,这羽纹对断代有重要的意义,此羽纹原为商代的重要纹饰,后至西周,尤其召穆时期作工精美的玉器上,人、鸟、龙凤的上肢几乎都是使用羽纹,只不过自商代传至周代,羽纹有了变化,及至东周战国,羽纹已经简化成匕首或是飞刀的样子了。至于汉代,已不见此纹饰了。

从羽纹在商代的玉器上频繁出现,可能是商代人认为其祖先与神鸟有关,也或许认为鸟能在天上飞,自然最接近天上的神灵,应是神灵的使者,鸟色彩缤纷的羽毛,自然是通神灵的最佳媒介吧?很多原始部落都有用鸟羽装饰部族贵族的传统,除了色彩绚烂之外,也都有通神灵之意。

下面几张图是原照与用红线标圈的羽纹,格友可比对一下各朝代的羽纹变化。发现这纹饰是羽纹的,是目前台北故宫博物院高级研究员蔡庆良博士,这也是他博士论文的主题。

2018-12-30_144215.jpg

Inked2018-12-30_144215_LI.jpg

以下商代玉器。

2018-12-30_133850.jpg

Inked2018-12-30_133850_LI.jpg

2018-12-30_142302.jpg

Inked2018-12-30_142302_LI.jpg

以下西周玉器。

2018-12-30_134612.jpg

Inked2018-12-30_134612_LI.jpg

2018-12-30_134322.jpg

Inked2018-12-30_134322_LI.jpg

2018-12-30_134407.jpg

Inked2018-12-30_134407_LI.jpg

商代、西周的青铜器和玉器上,均出现大量的羽纹,那必定是很重要的纹饰。看得懂这种万变不离其宗的羽纹后,大家欣赏商代和西周的玉器是不是觉得清楚多了?

DSC_0033.JPG

凹面光素无纹,整个就是一凹槽。

DSC_0035.JPG

DSC_0036.JPG

表面风化较重,透光自然受到影响。本器的纹饰大家应该都能接受为战国中期的吧?可这玉器应为珮饰而非实用的拘弦器----韘,让韘与鸡心珮之间的过渡,似乎多了一点遐想。

长*宽*厚:4.53.21.1cm

17g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