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2016年几乎可以一言以蔽之,「在忙与瞎忙中度过」就是我给它的结论。虽然讲起来像句玩笑话,但只要想起有多少个夜晚,在闭眼前忍不住纳闷著「一天怎么就这样被消磨殆尽了?」,就觉得很惊恐又很不甘心。但也因为如此慌忙度日,少许认真活在当下、只属于自己的片刻,在模糊的日常里就更显清晰深刻了。为了不辜负那些让2016还算过得有意义的事情,再懒惰也得把它们拿出来重新回忆、好好写下才行!

接下来为了方便起见,就暂且以「今年」来称呼2016吧,首先得先从俨然已是必须的电影和音乐说起。

 

TOP 6 Films

Magnolia:有什么比第一部就看到年度第一名还惊喜/失落的事?
Magnolia
凭感觉追Paul Thomas Anderson的片单,倒数第二部才看了这除了青蛙雨之外一无所知的电影,也意外发现PTA最私密也最温柔的作品,就属这一部了。很多人说家庭关系、尤其是父与子的连结或对立,是PTA的永恒命题。他总是巧妙地把家庭的概念投射在没有血缘牵绊却因缘际会相遇的角色身上,连《There Will Be Blood》里看似称得上父子或兄弟的组合,都只是在利益和欺瞒下形成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Magnolia》会这么独特又亲密,片中的人物都是名符其实的父母与儿女,传递而来的却是人生来无法选择家庭的无奈与愤怒,他们不像其他电影里的角色一样,可以轻易地进入或离开。

而就在绝望到快不能呼吸的时候,所有累积了一辈子的混乱都随著凭空出现的青蛙应声落地。我想家人之间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是注定无解了,但大雨过后总会天晴,这世上某个有幸被爱呵护长大并且有能力去爱人的人终究会来拯救另一个不幸被伤透并渴望爱的人,就如同Aimee Mann唱的片尾曲〈Save Me〉一样。他也许只是个细心的看护或是坚持做对的事的员警,那么地平凡、不起眼,但当他不吝于付出连家人都给不了的爱的时候,你会知道每个人都是为了被爱而存在的。就像当年的PTA和Fiona Apple一样吧,是否有点过于浪漫了。(Together, we can work like Extraordinary Machines.)

 

Fantastic Mr. Fox:治愈了我名为「在《Magnolia》之后就无法爱上一部电影」的怪病!
Fantastic Mr. Fox
Wes Anderson的古灵精怪和Noah Baumbach的挖苦幽默是绝配。狐狸先生一口George Clooney性感嗓音,嘴上却把偷鸡、挖地道这些事讲得一派正经,实在是莫名其妙太疗愈了。配乐一下叮叮当当、一下西部黄沙、一下复古摇滚、还有怪叔叔Jarvis Cocker乱入,到底还能多有趣!这绝对是我看过最可爱的电影!!!*虽然这也是关于家庭的故事,但它所诠释的到底是家庭关系间的哪一个部分,目前还说不上来,得多看几次才行。

 

멋진 하루/最熟悉的陌生人:越写实的越浪漫。
멋진하루
5月开始不知怎地,突然对以往看片最大宗的英语电影兴趣全失,觉得乏味透顶,于是看起了韩国电影。朴赞郁、奉俊昊、罗泓轸,好多导演可追,一看就停不下来,这根本就是我人生中看韩片最密集的时期!虽然怎么看都还是无法动摇当年《마더 / 非常母亲》在我心中的地位,但李润棋这部改编自平安寿子的日本短篇小说《非比寻常的一天》充满对话和城市风景的电影,却轻易地虏获芳心,称不上最厉害,但绝对是最爱。

我喜欢把它形容成没有前作、现实版的《Before Sunset》,一对旧情人在城市中穿梭、对话了一天的故事,不靠回忆或台词堆砌过去,而是从两人互动中一瞬的尴尬不自然或熟悉默契,一点点拼凑过往的种种,猜想留白间的可能。不过,我最喜欢的是这个故事不浪漫中的浪漫,这不是抱有遗憾的美丽重逢,而是失业女子向前男友讨债好气又好笑的一天;虽然全片穿插著悠扬舒服的爵士乐,主角却寒酸地到处凑钱;而两个不欢而散的男女,竟为了钱这种伤感情的东西不得不重聚,却也因此重新认识了那个曾经以为再熟悉不过的彼此、化解了时间都无法修补的裂缝。那种原来我从来都不了解他的落寞,以及庆幸能再有一次机会好好跟对方道别的感谢,都拍得好稀松平常又耐人寻味。现在比起《Before Sunset》,也许是更喜欢《멋진 하루》的呢!


横道世之介:笑著笑著就哭出来了。
横道世之介
今年最喜欢的电影人物就是世之介了,虽然至今还是无法好好解释我这么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也许是世之介与繁忙的东京生活格格不入的怡然自得,与所有心事重重、有口难言、别扭而尴尬的年轻人相比下的天真坦率,或是该认真的时候不认真、偏偏爱操心鸡毛蒜皮小事的悠哉与固执,还有那每分每秒都用力戳中我笑点的、不按牌理出牌的行为举止,那让人想到就想流泪的善良,以及他触碰过的所有一切吧。*好喜欢高良健吾和吉高由里子啊!


La La Land:a film you have to pinch yourself to make sure it is real
La La Land
因为工作的关系,常常跟一部电影相处太久、对一部电影了解太多,以致于到最后无法分辨对它的迷恋与执著中,单纯的喜欢究竟有几分。撇开所有私心,《La La Land》大概永远不会是我的top 10,但仍是美好到几乎不可思议的存在。就像高司令说的「I think it's a cynical time and this movi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at.」这个愤世嫉俗的时代,「梦想」成了幼稚又不切实际的字眼,当一个人说要追求梦想的时候,我们往往已经在等待他的失败,因为我们总有太多理由在人生的备案中安逸过活,对他人冷嘲热讽比承认自己做不到来得容易多了。而《La La Land》这样一部作梦作得如此理直气壮的电影,根本不可能也不属于这个时代,Damien Chazelle却把它拍了出来。他拍出了梦想最初也最美的本质,我们所追求的,不过就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以此安身立命罢了,那是一种很纯粹的渴望,是伸手去捉天上的星星,脚下却稳稳踩著自己的初衷。电影美到如梦似幻,却从来没有华而不实之感。

另一个原因引用Mia的那句台词「People love what other people are passionate about.」再适合不过了,每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总是打从心底感到开心和满足,仿佛可以感觉到这一切是来自真心诚意深爱电影、毫无保留也从不妥协的一群人,为自己深信不疑的热情努力、每一天都充满希望和期待,那样一点一滴为自己创造价值的踏实和快乐,是愉悦到足以穿透银幕感染他人的。

 

곡성/哭声:你只是在确认你的怀疑而已。
곡성
人在面对未知或无法理解的事物时,即使害怕受到伤害仍无法克制地去接触、探究,以及过程中隐约察觉不测却无力抵抗甚至弄巧成拙,终究陷入宿命的不可逆转,是我长久以来归纳出属于我的恐惧。《곡성》做到了,而且做得极好,所以我被吓得眼眶泛泪、魂飞魄散,但也过瘾得兴奋激动、食欲大开,可谓非常满足。

除此之外,观赏这部电影(尤其连续两遍),真的是出奇难得又砥砺心志的体验,片中魔鬼类似说了这番话「我说了实话又有什么用处呢?打从你开始怀疑我,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问的每一个问题,都只是在确认你的怀疑而已。」,这不仅道破了剧中角色的盲点,他血红的眼睛更像越过银幕直直地看透我们一样。第一遍我跟著感觉走,相信了一种说法,第二遍我刻意保持冷静,竟然就架构了第二种解释,最后才发现罗导完全没有要告诉你答案的意思。他把每一个线索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这并非故弄玄虚或炫技,而是让这部电影成了寓言故事,问题终究回到我们身上,答案也在我们身上,因为没有真正的魔鬼,只有你心目中的魔鬼。


 

 

Record Collection

电影原声带一年买得比一年多,也许是因为越来越听得出音乐赋予故事的另一层含意,也越来越能感受电影中各种细节之间的关联:
115.jpg117.jpg124.jpg123.jpg126.jpg

Aimee Mann的歌声有著调和PTA令人不忍直视的赤裸的魔力,让每一个心碎都变得既痛又温柔。

Alexandre Desplat跟Wes Anderson的完美配合创造了荒谬奇想又可爱童趣的宇宙,而其中摇滚曲目的妙用,如既是英雄又是小偷的The Beach Boys和挖土机隆隆作响的The Rolling Stones,异想天开却恰到好处,暗自想把这个credit给我亲爱的共同编剧Noah Baumbach,哈哈,当然Jarvis Cocker吟游诗人的另类客串也是令人津津乐道的神来一笔。

김정범的爵士乐在这个没有亲吻拥抱的男女故事中,是唯一且最直接的浪漫元素,但和剧情些许的不合时宜却像这对前任情人心底的暗潮,像话语中隐约透露著令人留恋的回忆。

Gontiti的吉他旋律就像想家的时候,心里那一丝酸酸的、温温的复杂情感,还记得那时租DVD来看,在选单听到配乐就已经想哭了,看完电影更是不自己。每一个指尖刷过弦线的声音交织起来,仿佛能清晰重现黄色蝴蝶缓缓拍著翅膀、一家人一步一步爬上山坡的画面。

Justin Hurwitz是最大的惊喜,是所有的不合理之所以成立的原因,也是本片最无可挑剔的地方,全然的原创中融合了经典好莱坞的华丽与乡愁,而几首主旋律随著剧情的变奏和转化既微妙又唯美,耐听程度更是没有上限。(下笔的此时也已经把配乐版听得滚瓜烂熟了)

 

年初从洛杉矶带回来的二手CD们,日落大道上的Amoeba唱片行真的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120.jpg121.jpg119.jpg118.jpg

《Ga Ga Ga Ga Ga》是我最喜欢的Spoon专辑,自从高中被迷住后,我不停地找、想到就找、找到都出社会了还是买不到。这趟心愿已了,只怕实际上没有记忆中美好,但它动听程度不减当年,爽度只有更高。得不到的最美,才没这回事呢!

我的第一张Wilco虽是送给了老爸,但熟识的程度跟我自己的收藏没两样,Jeff Tweedy踏实温柔的歌声和精心安排的吉他间奏,朴实却独一无二的魅力让人还想再多尝试一些。刚好在唱片堆中看到的同名专辑《Wilco》,宛如命中注定,不仅一「听」如故,还让我听见了这一年没有它真不知如何是好的一首歌,〈Country Disappeared〉仿佛是为了生活中那些等著被消磨殆尽、毫无意义的时刻而存在的,每当快要被时间淹没几乎崩塌,都因为这首歌而勉强承受住了。

 《Pink Moon》是比M. Ward更温柔的晚安诗,虽然没有令人想立即拥有的冲动,却是那种渴望宁静又需要回音的矛盾时刻,总让人庆幸手边这即刻就可以拥有的满足。

先是在PTA的电影里听到Joanna Newsom的旁白,接著在PTA执导的MV 〈Sapokanikan〉里听到Joanna Newsom的歌声,这首完全无法预测走向、每一个高低起伏却优雅而理所当然的旋律,至少要听十遍以上才记得住,不catchy却稀有美丽。不过这样的歌来个十首一张我可能消化不完,所以选择了相对不那么高深莫测的第一张专辑《The Milk-Eyed Mender》,里头Joanna Newsom的咬字跟唱法直率纯真地像个孩子,简单的伴奏及不受束缚的哼唱跟封面天马行空的涂鸦好搭,听起来微甜而毫无负担。

 

122.jpg
我喜欢把一听心动、情有独钟、爱不释手的歌称作恋爱歌,〈Impregnable Question〉就是今年恋爱歌的第一名,到现在我对这首歌仍在热恋中。来说说我跟它的相识好了。试用Netflix看了《6 Years》这部片,年轻演员的表演写实自然非常难得,但剧情明明很简单却有些不知所云。看著看著电影在一对小情侣哭成一团不能自己的时候戛然而止,片尾曲无缝接轨冷不防地响起,仿佛趁虚而入直捣内心,好听到无法平心而论刚刚看完的电影究竟是好是坏?只顾著紧盯银幕深怕错过它的芳名。

Dirty Projectors的《Swing Lo Magellan》是2012年的专辑,台湾有发行过,跑了趟唱片行扑空,最后在网路上找到二手,收到CD的时候发现它极新,听了才知道卖家可能真的只听几次就把它卖掉了。因为除了专辑同名曲之外(现在网志的背景音乐),没有一首歌长得像我的恋爱歌啊!12首歌听起来像至少10组人写的,完全没有统一风格可言(后来一查除了主唱,15年间有近70个不同的团员)。但就这样让它在音响、在随身听里面多转个几次之后,发呆的片刻竟也不知不觉开始哼起了那些不怎么爱的歌,接著越听越有意思,好像听出了什么端倪一样。能听到一张作品无法言喻的逻辑和美好的完整性,就是买实体专辑的趣味所在啊~而理解这张专辑所需的时间跟趣味是成正比的。

 

125.jpg
今年唯一的新专辑,Radiohead这张《A Moon Shaped Pool》颇有Arcade Fire《Reflektor》的味道,倒不是说曲风像,而是那种抓住时下氛围的精准度,仿佛那些即时听见它的歌迷皆目睹了事发现场一样,是最幸运也最深受惊吓的一群。〈Burn The Witch〉有种警示的惊恐快感,那个急促的弦声听再多遍都不腻,而〈Daydreaming〉则在PTA为之量身订做的MV下,达到听觉与视觉的同步神游,搭配之完美。

其余的歌,我清楚记得他们的顺序和彼此间的衔接,但老实说我记不得谁是谁,情况就像上一张《The King of Limbs》一样,所有的歌都循著某个路线延续下去,对专辑的记忆会停留在一种感觉上,当听音乐变成一种感觉,那是深刻而毫不费力的另一种享受。这好像也能解释为何我喜欢这样的Radiohead专辑胜过《The Bends》或《OK Computer》,不过这两张经典里的经典歌曲当然就不用比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