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版上许多心得文,

故希望仍对正在准备的版友能有所些微的帮助。

分为<成绩><背景>、<过程><各科准备方式><考场准备><后记(大多是自己心态调适的废话)>这几部分

而有些内容则与之前在研究所版PO的心得有所雷同,

*重点是每个人读书的方式都不相同,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才是对自己帮助最大的。

<成绩>

102普考                                                                     102高考

国文:65 (申47+测18) 作文:37 公文:10                          国文:69 (申51+测18) 作文:40 公文:11

行政学概要:98                                                             行政学:88 (申38+测50)   申一:20 申二:18

行政法概要:96                                                             行政法:77 (申33+测44)   申一:17 申二:16

法学知识与英文:92                                                       法学知识与英文:70

政治学概要:83 (申35+测48) 申一:18 申二:17                 政治学:70 (21+21+14+14)

公共管理概要:95 (申47+测48) 申一:24 申二:23              公共管理:68 (14+25+19+10)

平均:88.17                                                                 公共政策:76 (22+20+18+16)

                                                                                 民法总则与刑法总则:73 (18+19+15+21)

                           平均:74.17 

<背景>

毕业于101中山大学中文系,因为升大学的考试准备很匆忙,在当年暑假就决定,若未来要准备任何考试一定要提早准备

尽量不想再重来那样匆促慌乱的模式,便在大二下的学期初开始思考未来的出路,因为中文系并非当初的第一志愿,

当年指考成绩差二点五分而无法录取成大历史系完成当历史老师的理想,但深知不可能转算数学的商科(高中数学都在重修度过而指考成绩19)、但自己也不适合从事新闻业,

更不可能考空姐(身高差零点五),几经思量感觉自身对政治较有兴趣(如08年总统选举时较有关切当时的政治议题)

所以在大二下学期初(99年)先去寻找合适的补习班,了解相关研究所科系后,便想往后研究所读相关科系并考公务人员

那时内心决定报名志O二合一的课程(因研究所课程可以听到毕业加送一年国考课程),决定大二升大三暑假报名,先打工赚房租。

而后来七月因为家庭因素,故又于暑假打工赚四万五的补习费。

当初只想著要先考研究所,国考的事情等研究所读完再准备就好,

但因为后来考完研究所(101年)发现从100~102以来是录取人数较多的年度,

老师上课也反复说要把握退休潮,之后人数就会恢复正常,而102又是最后一年

自己已经不想再重新经历被国考压缩时间的生活,加上这是有补习资源的最后一年

且自己知道自己的个性不能一心二用,无法要兼顾课业过程中还要玩耍还有准备国考,

种种因素相加便决定先全力准备国考,研究所课业修必修课共八学分就好,并呈现闭关状态。

过程中仅九月庆生和跟上榜学长吃饭一次;十一月和朋友小聚一次;十二月有去参加班上的圣诞节唱歌和跨年及导生聚

二月过年五天;三月去找朋友看灯会两天左右以及回家扫墓三天;除此之外几乎都是读书。

 

<过程>

第一轮:99/8~100/3

因为六月到八月底要兼两份差打工赚补习费,没有时间正常听课读书,所以给自己设定先听第一轮课开始打底,慢慢找回读书的感觉,

若不是整天班的话,下班如果还有时间去听一堂,尽量努力维持每天有读书的感觉,这过程中尽量不要中断,

就算停止也不要超过三天才能维持读书的热度。

听课顺序建议是行政学-公共政策-政治学-行政法,回家后会稍微再花半小时复习一次,

个人是一次先听完一科目,再去听下一科,目标是尽量一个月听完一科。

八月中下旬开始听课,九月听完行政学,十一月准备期中考和听完公共政策,十二月听完政治学,

接著准备期末考放寒假,二月回来开始听行政法,三月听完。

 

第二轮:100/4-100/5

因为第一轮是一片一片慢慢听,中间也因为要期中考或打工而有点中断,感觉比较不连贯,

而且听完一轮,前面的八月听的科目大部分都会忘记,但其实行政学、公共政策、政治学很多概念都是相通的,应该要前后呼应,

在十二月三十一辞掉了手头上的一份打工,在忙完期末考和过完寒假后。

每天多出许多时间故又很快的重听行政学、公共政策、政治学的课程,因为是听第二次所以等同是复习,

而且可以把第一次忙著抄笔记的时间省下来,比较仔细的去听老师上课的内容还有讲解,

快转老师的开杠废话,一整天大概可以听三片左右,若仅有晚上的话至少要听完一片,最多两片。

个人觉得这个步骤很重要,可以很快把这三科很多相关观念串在一起,可以融会贯通。

 

第三轮:100/7-100/12

这是101研究所新一轮的循环课程,而在五月到七月的过程中每天仍然花大概四~五小时在读书,

然后把考古题拿出来看,想一下自己可以写哪些东西进去。

接著准备听七月的课程,每天大概听两片左右,挑弱科政治学、行政法先听,剩下的时间

就拿来读别科。

因为是第三轮,所以其实是加强记忆和六月不懂的部分弄懂,每天早上九点开始听课,

听完课就读书到十点左右,这段期间有练习行政法的申论题给老师批阅。

而从这个阶段开始学习和练习研究所的行政学和公共政策的申论题。

一开始真的很害怕写申论题,因为是未知也是第一次且也不知道从何下笔,虽然程明老师有教大概的架构

仍然很害怕在一张空白纸写出内容,虽然内心看题目大概会想著大概怎么写会比较好,

但迟迟不敢动笔,直到10/10考模拟考场上第一次动笔写,跨出第一步之后才觉得没有想像中的可怕。

不管怎样都一定要练习写申论,就算开书写至少也可以练习架构和手感或写字速度。

后来练申论题的方法是参考一百年榜首练习的方式,先花五分钟左右看一下要写的内容及

答案和想答题架构,然后把书盖上开始写,一定要计时,这样就可以知道写出来的篇幅多寡,还有很清楚哪里记不熟及盲点。

一周最少各科要练一题,我个人比较重视练申论题,因为可以比较有临场感,而且最直接找出弱点。

考卷计时.JPG  

这个时间因为在高雄志圣,所以每周有去旁边高雄志光找到宋文老师(谢谢当时的同学包容我们问问题呜呜),请老师帮忙批阅,审查答题架构,自己觉得大致的答题基础和审题逻辑是在这个时候奠定的,

不过只有第一张被老师说"可以了",剩下的每一张都说"不对"、"不是这样"、"思考错了",但过程中个人觉得绝对不能因此放弃写申论还是要每周练。

后来想想如果要准备国考的人,其实可以连研究所一起准备,或是当作是练笔,以研究所考试作为一个时间点要求自己在三月前要把行政学、行政法、政治学、公共政策

这四科的申论题练起来,因为研究所是四题申论一百分钟(含审题和冲进考场的时间),题目也很活很有挑战性,虽然有些题目会重叠,但考题方向与国考略为不同。

且政大有一科为公共议题分析,比较偏向公共政策的时事题方向,也因为这科开启了每天买报纸和定期剪报的习惯,以及搜集商周和远见等资料,许多学理增加许多时事例子,

且有助于对公共政策的思考方向较广泛。

更重要的是如果有准备研究所考试,在考完地特后比较不会轻易松懈,会一直维持著考试和读书的感觉,且有近期的奋斗目标,

比较能有所督促。

剪报.JPG 剪报2.JPG  

 

政大的考科是:行政学、公共政策、公共议题分析

台大的考科是:行政学、公共政策、政治学、行政法

北大的考科是:行政学(甲乙组必考)、行政法(选考甲组)、公共政策(选考乙组)

 因为最想要进政大,所以最后以政大的考科为主要准备,政治学和行政法是考台大(最早考2/14)的前一个半月再恶补,而考完政大(2/25)后,再开始重读行政法准备北大(3/11)考试

而最后的结果3/13政大落榜了,而4/16北大正取第六。

 

101/3-101/7

考完北大休息两周后,便开始著手准备高普考(下载每科历届相关考古题目和答案把她集结成册),个人小小推荐中山附近的文采影印店

老板人很好,当时是私底下跟她约客人少的时间然后坐在那边慢慢印考古题,请他帮忙糊成一本。

把考古题的题目和答案印成一本.jpg  

建议如果一开始只想考研究所的考生可以认真准备七月的高普考,可以购买或借其他科的函授或

因为当时政大落榜所以这时候的自己其实很没有信心也觉得读得很无力,

加上普考要重新练选择题还要多读一科公共管理,然后高考也根本没有上过民刑总和公共管理,

虽然每天还是早上十点去读书晚上十二点回去,但个人觉得这个时候的自己其实没有尽全力准备,

虽然有看过学长姐的心得文说民刑总只要拿到基本分,然后其他科冲高还是有机会,

而有去购买伊藤的法学知识漫画本(很适合自学初学者)和程怡的法学绪论(没读),和向朋友借郑中基的宪法课本(个人觉得很棒)

以及购买颜台大的刑法总则自己读(但自己还是看不懂,四月读完就没有再碰了),

民法总则则是完全没有读。

可能因为考虑到结果已经不太可能考上了,因为政治学仍然不熟也不喜欢这科,行政法也非强项,行政学的选择题很挫败

公管四月开始自己读一直抓不到重点。

种种因素加下来就觉得有没有认真读书没有差别,很不积极,

也觉得自己本来就应该考102年的,101当练笔的心态。

这个时候就没有练申论题,仅有写选择题百分百和自己印的题库和法学绪论及宪法。

但后来觉得,其实考试不管结果如何,都还是要尽全力去考,非常后悔这个时候的自己没有认真读,

毕竟跟我同时期的同学也有许多人考上高普考,实在不应该为自己找任何理由和借口,

态度也不该如此消极。

 

101高普成绩

 

101普考                                                                     101高考

国文:59 (申41+测18) 作文:33 公文:8                            国文:50 (申40+测10) 作文:32 公文:8

行政学概要:90                                                             行政学:81 (申35+测46)   申一:20 申二:15

行政法概要:84                                                             行政法:61 (申21+测46)   申一:16 申二:5

法学知识与英文:80                                                       法学知识与英文:60

政治学概要:73 (申35+测38) 申一:20 申二:15                 政治学:46 (12+13+13+8)

公共管理概要:62 (申22+测40) 申一:13 申二:9                公共管理:44 (18+18+4+4)

平均:74.67                                                                 公共政策:65 (15+14+20+16)

录取分数77.17                                                            民法总则与刑法总则:33 (9+9+5+10)

                           平均:55   录取分数61.33

 

101/9~101/12

在放暑假的七八月中仍然有尽量去读行政学,但仍想说已经拼完研究所先休息为主。

内心抱持著放完暑假后要好好努力然后拼地特的心态,0919放榜当天立刻报名高雄地特。

而在9/21好好和考上的学长检讨过高考和普考的弱点并受到他说的"现在放弃比赛就结束了"的这句话鼓励后,

还有同班考取同学建议可以强科可以维持一定水平但弱科一定要救起来,毕竟最后是平均的。

故决定要先拯救弱科:民刑总和政治学以及公共管理、行政法公文、作文、法英。

所以九月一开学先听了公文的带子紧接著听了十三堂的政治学后,接著十月先自己读书,先找回读书的备战感觉,

且本身自己也比较喜欢自己读书而非毫无预习的就去听课,并预习周昉老师的刑总,十一月去听课。

但在北大适应研究所新生活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挫折,

过程中依旧有些怠惰,且对于三个月内要把民刑总读完和拯救弱科的目标实践过程中日益无力,

最后十一月时内心又有抱持著干脆再当一次练笔、反正我这次一定不会上一定是要考七月的糟糕心态。

而在向学校老师请假考地特三等时,一向反对国考的超严格老师却一反常态像慈父般的语重心长鼓励著

说了:报名了就要好好考试,不要浪费了每次的考试机会,把考运都考差了。

这句话听到当下真的很感动,提醒了不管结果如何,尽力去拼才是正确的心态,

至少要拼到最后一刻,这场地特的比赛才算结束,不管结果如何重要的是态度,

尽全力才能对得起自己,从101高普考到这时才真正能明白和做到。

后来弱科公共管理来不及听课自己复习阅读过一次,法英则依旧阅读101伊藤老师的法学绪论、作文没有听带子而是看101林蒿老师的课本,

民总自己先背法条和预习课本以及问认识的法律所学长;刑总则是听完课和练习三题申论给学长改过及快速扫过考古题一轮,

但刑总的过程中有问学长问题和问同学问题,觉得至少这次有努力的科目分数不能太差,一定要有所回馈。

政治学最后以背杨懋老师的课本为主,行政法则以林叶老师的课本为主。

 

3/5地特放榜 地特成绩:

国文:60 (申44+测16) 作文:33 公文:11

行政学:78 (申34+测44)   申一:18 申二:16

行政法:77 (申37+测34)   申一:19 申二:18

法学知识与英文:82

政治学:87 (21+23+23+20)

公共管理:36 (8+10+13+5)

公共政策:59 (16+15+12+16)

民法总则与刑法总则:40 (10+5+18+7)

平均:63.67  高雄录取分数:65.50 

 

公共管理出乎意料的低分,比第一次考高考还要更低,而一向讨厌和觉得很难的政治学也有令人意外的分数,

但似乎那次地特高雄地区的分数都很高。

而原本以为申论分数会超低的行政法也令人不敢相信,但事后林清老师说地特老师大放水改很松,要再扣十分才是高考分数,

而公共政策则是地特写完考卷时就知道考糟了,3/5放榜的十一点二十分知道落榜,而中午和同学去吃完饭后收拾低落心情(没有哭)

下午两点多就回志光继续面对现实听行政学。

 

102/1~102/2

12/15 16 17考完地特后休息一周后,便开始继续每天听一片张楚老师的公共管理,

并著手准备2/1、2/2台大和2/24政大研究所的考试,故后来公管听到第12片就中断准备研究所考试。

 

102/2~102/6

在2/24考完政大后,隔天立刻开始听张楚老师的公共管理,在3/1听完公共管理后,

意识到有堆积如山的片子都完全尚未听取,科目有行政学、行政法、宋文老师的公共管理、政治学的剩下课程

民法总则、公共政策、作文、法学绪论、英文、宪法。

因为个人本身比较喜欢以月来当单位,自己决定当月要读哪些科目,而非预定每天哪些科目的章节和规划听课堂数,

但那时觉得不拟定读书计划每天排课,似乎有所进度来遵循也无从完全知道何时才能把课程听完,便开始著手安排

每天听课的进度,在封面写下所有未听科目的堂数,安排每个月要听课的进度。

写总共堂数.JPG    

第一次排课时,一天听两堂,排完后居然还要听到六月中,

这样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读书,便又开始重新排课,改成有些科目一天听三堂甚至是四堂,

并放弃一些加课的科目或占分比例较低的科目,选择自己读,如:行政学和英文、测验,

这样才可能在五月底听完全部的课程,六七月的时间大部分留给自己,

每天听课进度最晚一定要尽量赶在七点前听完,晚上剩下的时间全拿来读自己当月安排的进度,

过程中完全没办法中断所以在3/16 17扫墓后也都没有回南部老家,全部都在听课,其实很感激这时间父母的包容。

但后来个人觉得,如果本身已经有在之前听过相关课程,其实建议可以不用听课,选择自己读反而较省时间,

如行政学、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张楚和宋文)这几科,有些虽然有听完,但可能个人问题不习惯老师的教法,

或是在之前研究所课程已经有听过(如宋文的公共政策),自己觉得如果有听过的课程或是有所把握的科目,时间又所剩不多的话,

可以自己读反而比较有帮助,而不必一定要听完课程,课程只是辅助理解课本内容,但融会贯通或是记忆、复习、作笔记的部分仍然是靠自己。

题库班的部份我报名了民法总则和刑法总则的部分,总复习班的科目选择听最弱的刑法总则,剩下的科目都没去听了,

全留时间给自己读书,当时虽然很犹豫自己不去听总复习是否正确,但后来觉得自己都来不及读完书本内容,

补习班的总复习也是快速复习总复习教材的内容并提醒相关知识,那还是自己扫过一次背完比较省时间。

那时候每天时间都很紧绷,每天都买好面包、御饭团或是零食去补习班吃(但因自己本来就不喜欢吃正餐的饭面),所以这样的三餐对我来说还好,

但压力真的很大也著实恨透了地特不努力的自己,3/7台大研究所放榜时,看著榜上一名同学地特也考上时,

心中只有无限懊悔,但多少个如果也换不回现在的结果了,只能好好拼七月的高普考了,

自己知道不努力凭什么有好结果。

而这段时间也因为考取台大,且考虑到听课进度便在3/28在北大办了休学,开始当全职考生。

三月开始听行政学,听到28堂之后,便开始把政治学听完,接著是作文一天两堂听完,

四月开始听行政法,因为之前有上过陈治宇老师(大三)和林叶老师(大四),所以听课时就当复习,

并把林清老师上课的内容与林叶老师课本内容结合在一起。

而到4/20开始听民总,因为之前地特有先预习和问学长不懂的部分,所以接触时没有像刑总那样很害怕和痛苦,

而常杨老师真的是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虽然过程中一天两片的进度仍然从九点听到下午五六点,但和刑总相较下,

比较能掌握民总的概念。

4/28开始听张楚老师的公共政策,有时候一天听三堂,也因为之前有上过宋文老师的和听过张楚老师的公共管理,所以懂的部分就快转或跳过。

5/3开始听公管第一片,听到5/7进度为第13堂,5/8 9参加模拟考,5/10听完。

5/11听赖农维老师的宪法,因为之前有自己读过郑中基老师的宪法,所以有大概的概念,赖老师上课教了许多记忆的口诀,帮助很多,重点大致上也都帮忙抓完,

建议把赖老师的课本题目做完后,搭配郑中基老师的课本和题目,比较完备。

5/14开始听陈治宇老师的法学绪论,5/18听完;可能因为之前有上过他的行政法,所以对老师上课的步调和方式比较熟悉,觉得老师教得很好虽然自己仍觉得很难,

在5/14第一次听完三堂课后已经是晚上八点了,当下认真觉得自己七月根本没希望了,隔天还要听的课程不知道能不能按照进度听完,内心一直想早知道地特好好考的鸵鸟心态

甚至早知道就不要报考研究所而浪费两个月的十间没办法去听课之类的借口,想一想就超弱的哭了(三到七月过程中就哭一次而已再也没有了只是舒压方式,且我没有很爱哭)),

但马上就收拾好心情继续读书。

(建议可以听棉花糖的励志歌曲,对我来说听完会超有动力!!!!!!)

http://mymedia.yam.com/m/2810323

http://mymedia.yam.com/m/2724606

其实陈治宇老师大部分都有抓到考试大致的重点,但法绪的范围真的很广泛且刁钻,如果上完老师的课程和好好复习的话,分数感觉不会太差。

5/18后便把整天所有时间留给自己读书,直到6/1才开始回去听行政法正规课程进度、6/3 4民总题库班、6/6 7刑总题库班、6/8 9刑总总复习,

剩下的时间全部留给自己准备复习。

而以月为单位安排各科自己复习进度,听课进度则当作该科复习,读书额外花半小时复习今天听课的内容。

三月为政治学、行政法、公管;四月为政治学、刑总、行政学、公管

五月为政治学、公管、行政法、公策、民总、刑总

六月则大多花八点到十一点在读宪法和法绪,剩下是复习各科。

三月计划.JPG  

本月要读完的科目.JPG  

 四月计划.JPG

四月要读完的科目和完成的事情.JPG  

 

 五月计划.JPG  

五月要读完的科目和完成的事情3.JPG  

六月计划.JPG  

六月要做完的事情.JPG    

这段时间会纪录每天读了哪些科目

每天每科的记录.JPG  

三到六月个人觉得属于七月高普考的关键期,一定要好好把握,

时尽量排出时间给自己读书、复习。

如果在地特落榜的人,一定要努力说服自己就算差了一点点,还是没考上,

不要再耽溺在那情绪中(虽然真的很难),那时反复告诉自己不努力的结果就是没考上,

但现在只是在这次的考试战役输了,你还是有之前累积的成果,要好好坚持下去,

毕竟现在放弃比赛就结束了,并把录取人数贴在台灯前,回家叮咛自己努力挤进那人数之中

在每周四回家用电脑看网拍放松时叮咛自己不能用太久,最多半小时买完东西并填单结帐。

还有本身有两支手机门号,一只是HTC exploer;另一只是NOKIA的传统手机,读书时多半带NOKIA手机出门

HTC则是回家用来快速上网看脸书有没有人留讯息,比较不会去滑动态,和再回简讯和电话。

但到后期五六月时几乎没有在带手机出门了,因为个人读书时不喜欢思考中断而去接手机,所以就没有再携带,而是回家再回电。

报名人数.JPG  

而过程中我有在行事历的封面写著鼓励自己的话,

有些也从板上心得文抄录下来的。

笔记本前言.JPG  

 

<各科准备方式>

每个人读书的方式都不同,这些仅供参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才是有效用的。

自认自己是要把自己逼到死角或绝境,即处于紧绷状态才会好好努力读书的人,若太松散则不容易专注读书,

且没办法边玩乐边读书,如一周花一天休息之类,很怕这样就会收心收不回来或一直呈现怠惰状态,

并因为非常容易被外在诱惑所以选择待在自修室读书,而非家中,自己在家中很难专心读书呈现没效率的废物状态,

亦认为回家就是放松的场所,至多仅能在每晚回家中读较休闲的英文单字。

自认自己的理解能力远较于她人缓慢并非聪明型的学生,所以知道花的时间可能较她人更多,才会达到同样的结果,

故每天的时间安排区分大概为下列时段

早8:00(9:00最晚)-12:00

中1:12:00-3:00

中2:3:00-6:00

晚1:6:00-9:00

晚2:9:00-12:00(1:00) 尽量赶在一点半或两点前睡

原则上大科目(如行政学)为三~四小时为一时段读书时间,小科目(如法绪)为两个小时

如果没有听课的话则是照上面的安排整天时间,过程中如果很累会小睡十分钟左右(一天最多三次),

建议吃完饭后或是很想睡时可以站著读书,过了四十分钟左右再坐下,比较容易消化之外也不容易睡觉(可是可能有点丢脸);

如果有听课的话则因从晚上六七点开始读自己的书,故以两个小时更换一科目为单位,

一个晚上尽量读到三科;最少两科。

读书时怕自己怠惰或注意力不集中,会规定要读的页数或章节,例如今天的进度大概要读五十页之类,这样一本很厚的行政学

就可以比较清楚知道多久时间要读完,而读完一科后会把书盖上想一下刚刚读了什么,能不能具体的背出来内容,

并在睡前或洗澡时想一下今天读的科目内容为何,确认自己到底有没有读进去,把忘记的部分记下来隔天找答案并加强记忆(林清老师说的吊粽子串)。

还有为了避免读书时想睡觉,参考一百年榜首心得文的方法,我会拿废纸反复写要背的内容或不熟的大小标,

或是自我测试该章节要背出的大小标等,读完事后看纸上的内容要想起刚刚读了什么内容。

除此之外个人觉得早起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有准备B群来吃,是买COSMED自有品牌,

绿色的那罐,下折扣时买的,个人是早上ㄧ睡醒先喝半罐温水后空腹吃两颗,并在床头前放许多巧克力,

成为奖励自己一起床后就可以吃巧克力的小小动力。

 

一、行政学

宋文-行政学经典申论

宋文-100行政学经典申论题库

郭隽-101行政学经典读本

陈真-101行政学百分百

宋文-102行政学选择复习题库

空大-行政学上下册

空大-行政学名家人物选粹

因为研究所先考行政学申论,所以是先以申论为主,后来才读选择的部分,

但个人认为申论的部分如果读得很熟和背得很多或是看比较仔细,其实基本的选择题应该会八成,

申论部分以读郭隽(自己买书)的为主、宋文(高普考师资)的为辅、搭配程明(研究所师资)的笔记一起

看,程明的口诀自己认为大概可以背一半的行政学大小标了,还有宋文老师的上课笔记,其实可以整理成册当作考前快速复习大小标,

但我个人并没有特别抄写老师上课的笔记,因为那时候没有时间,所以是直接跟补习班借版书来印,

个人认为自己抄写可能会加深印象,但那毕竟是宋文老师的东西,并非是自己的,

所以直接影印并上课后搭配课本复习感觉会比较有效率。

还有一定要把行政学和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相结合,这三科其实息息相关,读完行政学可以说等于读完三分之一的公共管理。

除此之外我有把目录背下来,在想每个题目的时候,我会想办法看哪些主题可以套入这个题目

,写题目的时候,打击面尽量广,涉及到越多相关主题越好。

而行政学(每个科目都是)其实每个主题之间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及逻辑性存在,一定要把这些主题之间的关连性想通

辟如课责和Weber的层级节制和政务官及事务官的关系到较上位的价值概念,

如公平效率等等之类,再联想到台湾的时事当例子并把他补充再相关概念旁边;

如:

写相关时事或相关人说的话.JPG  

建议每个主题都要有两个实例。

又例如参与管理可以从Y理论及激励理论当开头开始联想、民主行政、审议式民主等等。

其实每个科目都可以把许多相关的概念放一起比较及记忆,这样比较不会混乱。

相关的概念做比较.JPG

个人读行政学的方法很烂,就是尽量把能背的东西硬背下来,只要95-102申论有考过,就背,因为不敢跟他赌这题到底还会不会再出

毕竟一年就仅有一次,对我而言这个赌注有点大。

或能够当写题目的相关内容或素材,就背下来,会有某种程度上的安全感,只有把书盖上,你背下

来的东西才是你的。

并尽量把课本的东西浓缩成较为简易明了的概念或关键字或是整理成自己的话会比较有条理,也帮助自己记忆

整理成自己的话.JPG 浓缩成关键字.JPG  

也会把老师上课讲的话抄写下来帮助自己记忆或理解该课文的概念,

PA上课把老师的话写下来2 PA上课把老师的话写下来.JPG  

而申论也会自己练习,但因为后来在北大所以找不到老师帮忙批改,除了请学校老师偶尔(共三次)帮忙批阅之外,

大多都是打开课本自己改;或是当补习班有批改申论的服务时,一定要写题目给老师改。

自己改题目.JPG  

练习的题目国考大部分以高考、地特、原民、身心这几个类科为主,而研究所则以台政北三间前五年的题目至少写过或列大小标。

如果没有时间可以拿纸列大钢,把前言、大标、小标、结论列出来或是整理成答题大钢,自己稍微想前言和结论。

整理成答题大纲.JPG  

选择的部分则是下载手机APP(Fun题库)可以在上课时老师闲聊时写题目或是等人时及任何闲暇时间拿出来写,比较不会浪费时间;

和写自己印的题库本及行政学百分百,并用不同颜色纪录每次做得时间和次数

记录作几次题目了.jpg  

后来重复做了很多次之后,发现其实选择常错的题目大多是那几题,与其不断反复的做,

不如好好的记忆或是理解找出答案,并归纳出自己比较不熟或不确定的题目和常考的考点,

即把行政学百分百常错或不确定用猜对的题目,或是不熟的部分如:预算和人事,请朋友帮忙把题目影印下来并剪贴在笔记本之中

考前两周就专门看这几本,并把过去错的考古题重看一次外加做完宋文老师发的行政学题库本,里面的分类方式还不错,

考前一天我挑比较不熟的部分写,并把该本奇怪冷门的分类题目也做过一次,自己觉得帮助还蛮大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