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電子門店,現在以經營電腦(台式/筆記本)配件及維修服務為主,散步在大街小巷,是消費電子運轉體系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地理區域位置的不同,有著不同的側重點和兼營服務,主體還是圍繞著主導性的電子產品,以前的電腦,現在的手機,未來有可能是什麼呢?這個還待明確(至少目前還沒有看到),我認為可能再也沒有主導產品了,但有了一個統一的名稱——智能硬體,將門店的總收益看作一張魔餅,餅的大小依賴周邊的需求、門店獲取需求能力及門店採取的行動,隨著社會的發展,門店總需求的魔餅在發生怎樣的變化?

無論什麼處於主導地位,都需要依靠的門店進行持續性的經營,滿足並解決用戶的需求,就目前所在朋友的門店,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衝擊,實體的生意有些慘慘淡淡的,朋友的門店是位於大學裡的一個門店,跟他聊起以前的經營狀況和現在門店的經營狀況,認為沒有以前好,我覺得可能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線上對線上需求的替代,現在的大學生基本上屬於伴隨著網購成長起來的一代,對網上購物的接受程度高,也養成了網上購物的習慣,習慣性的在網上搜索、下單,然後收貨,方便,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價格上也相差不大,有的甚至更加便宜。另一方面是總需求的減少,電腦這一塊,越來越多弱需求的人不用電腦了,最近接觸到的有一些人,一年可能就用上幾次然後就不用了,有個小問題過來修一下,也就停止了對電腦換代,也自然沒有了配件啊,維修啊這些需求,手機目前增長還是有限,同時也沒有一個新的增長點,驅動門店經營的增長,總的來講,現在是消費電子實體門店的一個困頓期。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