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正處於谷底,不過馬上就會反彈。」雷軍在最近的一次公開講話中承認了小米目前的窘境。

流年不利,曾經創造了互聯網神話的小米正受到來自不同層面的質疑,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下滑、互聯網思維營銷模式受到挑戰、產品的創新不足,估值大幅縮水……曾經輝煌的小米正在陷入歷史的谷底。

雷軍給出反彈的解決方案是「做科技類的無印良品」,學習美國的COSTCO、日本的無印良品、餐飲界的海底撈;請明星代言,佈局線下計劃3~4年內開1000家「小米之家」線下體驗店……這一切似乎與小米一直堅持的互聯網思維、線上銷售的方式正背道而馳,小米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

在許多人眼裡,小米和樂視涉足的業務看起來很相似,因此業界總是有將同樣具有互聯網基因的小米和樂視拿來作比較的案例。不過,從小米、樂視最近的表現來看,同樣提出「生態」論的兩家互聯網企業,卻正在沿著不同方面,相距越來越遠。

不同的起點

「專註、極致、口碑、快」,曾經的小米藉助這七字祕訣,顛覆了國內手機行業市場格局。

「只要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這是詮釋小米模式流傳頗為廣泛的一句話。在功能機向智能手機轉換的時期,小米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的風口,成為風口上的豬。

「為發燒而生」,以低價格、高性價比的產品定位切入,小米手機迅速俘獲了一大批渴望iPhone卻又對iPhone高昂的價格望而卻步的年輕用戶。

根據摩爾定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小米將摩爾定律應用在了手機電子元器件的成本控制上,通過期貨定價的預售方式,小米手機實現了相同價位產品性能的大幅提升。

而小米手機採用的100%線上銷售的方式,則規避了以「蘇美」為代表的渠道商的挾制,去掉了渠道代理的價格差。

在營銷策略上,小米模仿蘋果的「飢餓營銷」,培養了一大批「米粉」,小米手機迅速佔領市場。僅用一年半的時間,小米打敗了眾多的山寨兵團、將國內的老牌手機遠遠地甩在了腦後,成為國內市場份額第一。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小米手機牢牢佔據低端智能手機市場的絕對地位。

手機的成功,給了雷軍極大的信心,小米陸續推出機頂盒子、路由器,並開始向智能硬體產品品類上擴充,小米版圖逐步擴張。

而彼時的樂視,已經先於小米在機頂盒子的路上走了很長時間。但賈躍亭很快意識到機頂盒子只是一款過渡產品,成不了什麼氣侯。賈躍亭決定放棄在盒子上再投入更多的精力,轉而進入當時已經血海一片的互聯網電視領域。

一家互聯網企業進入已經成熟三十年的彩電市場,樂視這個「門外漢」的底氣何在?

在視頻網站成立初期,在版權意識尚不完善的大環境下,樂視網購買了大量的版權資源。在樂視看來,用戶買電視是用來看內容的,未來市場的主導一定是內容。6年積累下來的內容優勢成為樂視進入智能電視市場的敲門磚。

以內容為切入點,在價格上以低於BOM成本價的「硬體負利」方式迅速殺入市場,樂視電視攪亂了穩固了數幾十年的國內彩電市場格局。在樂視公佈的最新數據中,樂視電視三年累計銷量700萬臺,成功進入國內彩電市場的第一梯隊。

2015年,樂視又出奇不意地宣佈進入同樣紅海的智能手機領域。同樣以「硬體負利」的方式切入,樂視手機正在複製樂視電視的發展路徑,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樂視手機累計銷量已超1000萬臺。

小米以爆款產品起家,而樂視則在內容提前佈局,不同的起點,不同的發展路徑,兩家看起來相像的公司卻在各自發展的道路上分道揚鑣。

不同的生態

在推出機頂盒之後,小米開始將觸角延伸到智能硬體更多的關聯產品上。聰明的雷軍自然看到了小米手機用戶背後的市場空間,這其中少不了佔領客廳經濟的智能電視。不過,後於樂視一年,小米在智能電視上的發展並不如樂視那樣一路高歌,幾十萬的累計銷量並未能撼動國內智能電視產業的地位。

小米開始逐步擴大科技產品的品類,移動電源、智能手環、平衡車、凈水器、空氣凈化器等,不一而足,直至年初推出電飯煲,小米被業界調侃為「百貨公司」。不僅如此,小米還在資本層面上開始佈局,截止目前,小米投資與參股的公司達220家,涉及硬體、內容、影視、體育等多個領域。

而樂視也在智能電視獲得成功之後,加快了其它產業的佈局。繼樂視電視之後,樂視雲,樂視影業,樂視體育均成為行業的獨角獸;而樂視手機通過收購酷派,可以預見未來不久也將躋身智能手機市場的第一陣營梯隊;七大子生態下的樂視金融、樂視汽車等亦在加速成長中。

自去年以來,「生態」成為互聯網界的高頻詞,BAT、小米、樂視相繼進入「生態論」。而在小米、樂視看似相同的產業佈局中,兩家的「生態」卻有著本質的不同。

無論是投資多家硬體廠商運營「小米」品牌,還是斥資18億美元自建內容,入資優土、愛奇藝,或涉足影業、體育,小米的生態做法是基於「米柚」系統連接各種智能硬體產品的橫向佈局。按著筆者的理解,小米的生態鏈可以解釋為打通產業之間供應鏈環節、產品環節的連接,形成橫向的,開放式的生態鏈,而這種生態鏈之間各環節是並行關係,是開放的,不可循環的。

一位行業資深人士表示,小米是改良型的實用主義者,穩紮穩打,不斷擴充產品線,不斷佔領更多硬體領域,無論是小米掀起的新國貨運動還是推出米家品牌,都在告訴人們,未來會佔領消費者家中的各種生活場景,也有可能再通過縱向補充盈利能力,獲得持續運營的收益,但這對於小米是很大的挑戰。

而樂視則提出了閉環開放,可循環的「生態化反」模式。樂視的一位高管解釋說,樂視的生態模式是揉麵糰式的,以樂視電視、樂視手機、樂視汽車為核心的三屏聯動,在樂視雲、樂視網、樂視影業、樂視體育等各子生態下相互化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與小米的生態鏈不同,樂視搭建的是一個可持續,可循環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中各物種之間的關係是相互交叉,密切協同的。

打個比方,樂視網、樂視影業為樂視電視樂視手機輸送內容服務,樂視雲則為樂視網、樂視電視樂視手機提供雲數據服務,而在用戶層面,買樂視電視送會員、充易到送電視、送手機,充會員送電視,樂視各個生態中相互化反,相互協同,實現共生共贏、共享。而這一切,在小米並行的生態鏈中顯然是不能做到的。

「與小米運營產品不同的是,樂視是運營用戶的思維,通過「硬體負利」賣硬體,攫取高價值用戶,關鍵點在於後續內容、服務、運營的變現能力。」上述人士指出。

小米向東,樂視向西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小米最初的願景是打造「中國的蘋果」,但事實上小米手機卻並沒有走高端路線,自推出之初就被貼上「低價」的標籤,被定格在的「屌絲經濟」的天花板上。

而小米引以為傲的預售模式因供應鏈的不足而逐漸透支米粉們的耐心,另一方面產品的創新不足,華為、VIVO、OPPO等競爭對手的崛起都讓小米在智能手機的市場地位受到了衝擊。自2015年下半年,小米手機的市場份額開始下滑,2016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機被擠出前5名,估值從曾經的450億美元一度下滑至150億美元。

在小米遭遇不同層面的輿論壓力下,小米的畫風突變。「我們真正的商業模式就是要做科技業的無印良品,做零售品牌。」在最近的多個公開場閤中,雷軍頻繁地拋出小米「國貨運動」的言論,近日花巨資請來吳秀波、劉詩詩、劉昊然代言紅米,打造「國民手機」形象。按照雷軍的夢想,「改變中國產品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讓老百姓用上優質的產品。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過:一家企業只有兩個基本職能:創新和營銷。曾經以營銷打天下的小米現階段需要面對的是,如何能在產品上出奇致勝,力挽狂瀾,將小米從谷底中拉回來。

近日,雷軍出訪韓國三星,被業界猜測是小米進入高端智能機市場戰略的落地,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在三星、蘋果、華為多方割據下,高端市場仍是紅海一片,被貼上低價標籤的小米如何突圍?

相對於雷軍的「愛國情結」,賈躍亭的夢想則顯得更加的「狂野」:打敗IAT不是目標,樂視要做的是逐夢全球。「世界向東,樂視向西!」

矇眼狂奔的樂視看起來步子很大,以98億將樂視影業裝入上市公司樂視網;成立僅3年的樂視體育融資80億估值達215億;樂視雲融資10億估值70億,均成為業界的獨角獸;

在海外的佈局上,樂視北美總部落地矽谷,樂視汽車的戰略合作夥伴美國FaradayandFuture公司已有750人研發團隊,近日樂視再斥資2.5億美元收購雅虎20萬平米土地;樂視俄羅斯生態已經落地,而近日賈躍亭又現身俄羅斯、美國矽谷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想像空間。

在人才引進上,樂視更是不惜下血本,拉來行業的頂尖人才打造精英團隊,2015年樂視網財報顯示,樂視網的人力支出同比增長63.93%。在7月14日晚樂視發布的半年度業績預告中,2016年上半年樂視網實現營收8.92億~11.16億元,同比增長100%~150%。

形勢大好,而樂視需要面對的風險是,滾雪球一樣越來大的盤子該如何保持健康良性的高速運轉?各個子生態之間是否能夠協同順暢;後續的內容、服務、運營如何高度變現,以及業務發展需要的巨額運作資金,如果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將導致賈躍亭的全球化理想國陷入危險。

向蘋果致敬的小米,和向蘋果質疑的樂視正在各自構建的生態帝國上分道揚鑣,「科技界的無印良品」是否能托起「雷布斯」國貨運動的中國夢,「相互化反」的樂視生態是否能夠實現賈布斯一路向西的全球化夢想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