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的反旺中事件,到近幾天的壹傳媒出售案,都顯示了臺灣民眾對於主流媒體被財團綁架,而喪失言論自由、報導自由的憂心。但是針對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的憂慮,我想除了一部分的反壟斷訴求,有更大一部分是擔心它所代表的旺中集團親中的立場,以及在併購壹傳媒後將近一半的市佔率,所導致言論一面倒的現象。更甚者,有人甚至質疑蔡衍明會配合大陸的統戰策略,透過媒體對臺灣民眾進行洗腦。

臺灣擁有全世界最多全時段的新聞頻道,在市場有限的情況下,有很多媒體發展出業配的手段,來弭補製播成本的不足,也就是所謂的在新聞中置入性行銷。如此的手段已經嚴重影響新聞事實的呈現,以及媒體應為公共利益發生的使命。面對包裹著不同立場或行銷訴求的新聞,我們似乎只能期待專業、獨立的NCC來為我們閱聽人把關。

世新大學新聞系彭懷恩教授在臉書上表示,他不相信在網路時代有什麼言論集中,媒體壟斷之疑慮,並表示,在自由競爭的市場下,媒體被大財團收購是不可抵擋之勢。主流媒體在以營利為前提之下,姑且不論是否每位媒體人都能秉持著專業、超然的報導立場,對於不同頻道迎合不同收視族羣的事實早已攤在眼前。當然正如同彭教授所說,我們在這樣的網路時代,我們可以樂觀地排除言論集中的問題。但是,對於很多以單一新聞頻道或平面媒體為資訊來源的廣大民眾而言,他們的立場和想法很可能就是那些媒體的立場和想法,這卻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不過要達到媒體壟斷而導致報導言論的一面倒的情況,除非每家媒體的市佔率超過八成,否則機會不大。

從哲學的角度而言,人們只會相信自己相信的東西,我們會選擇性接受自己相信或堅持的立場,這也會是另一個媒體難被壟斷的原因。

從以上兩個角度來看,對於現在大家所憂慮的媒體壟斷現象,在近期內要發生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政府和民眾的監督是必要的,也是另一種民眾對於言論自由和閱聽等公民權的捍衛。然而,若有人要因此抹黑特定媒體或、財團,甚至是政府專業部門的立場,我合理的懷疑,那又是有心人士特定目的的操作,是相當不可取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