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在購買LED檯燈時,一般可能被LED檯燈的外觀所誤導,從而確定自己的價格觀,其實不然。

真正決定LED檯燈價格的,有七大因素:

一、LED採用的晶元的不同

晶元有國產和台灣晶元以及進口晶元。晶元不同,價格差異很大。目前最貴的美國晶元,其次是日本晶元和德國晶元,價格最低的台灣晶元,散熱性能稍差。當然,目前國內也有一些知名照明企業擁有了獨立晶元研發能力,比如雷士照明採用的倒裝晶元。

二、LED的封裝不同

分樹脂封裝和硅膠封裝。樹脂封裝的價格要便宜一些,其他都是一樣。硅膠封裝的散熱性能好,因此價格要比樹脂封裝的稍貴一點。

三、LED顏色的是否一致

目前國內有很多封裝廠,大大小小加起來也有上千家,當然也就有實力的強弱之分。有很多小的封裝廠由於沒有分光分色機,因此要麼不分光分色,要麼就是外發,這樣對於品質就很難保證的。所以相對來說,LED光色均勻的產品價格自然也就高一些。

檯燈

四、LED焊接效果的不同

LED焊接效果:LED燈帶的組裝,分手工焊接和機器焊接兩種。手工焊接就是用烙鐵,採用最原始的方法進行焊接。這種作業方式進去的產品一是外觀難看,二是靜電維護措施不好,很多LED晶元被擊穿,導致通電時出現微亮或者不亮的現象。機器焊接是用迴流焊進行焊接,機器焊接就不一樣。不只焊接後的產品外觀漂亮,而且不會出現晶元被靜電燒壞的現象。同時,LED位置和方向都比較美觀。

五、FPC材質

FPC分壓延銅和敷銅兩種。敷銅板比較便宜,壓延銅比較貴。

六、LED檯燈是否有專利

有專利的比較貴,沒專利的價格低廉

七、LED亮度

不同亮度的LED價格不同,普通亮度和高亮的LED價格相差比較懸殊。當然亮度可調的LED檯燈比單一亮度的檯燈價格也就稍貴一些。

所以,LED檯燈價格是可以這麼來預估的,如果產品吊牌價格與這七大因素相差過大,就要好好考慮了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