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易經預測大事是有依據的,但是細化到點,卻很難做到。


所謂預測,就是基於過去,根據蛛絲馬跡推測未來。

有的預測是很準的,比如農曆節氣,每隔若干天有某個現象,這個若干是365天左右,只是好像沒人把這個當做預測了。

還比如說,某個人身體溫度很高,暈乎乎的,預測他正常情況下14天才能回復到最初狀態,結果形成醫學,也很準。

然而,易經就是某個或某些作者把身邊這樣發現有聯繫的放到一起思考,找出規律。

發現什麼沒?這個和自然科學推公式和推定理不是一個路數?

只是公式和定理大家會質疑,因為可以驗證,有一個反例就能推翻。

而易經嘛。。。。。。。


科學是分科而學。

易經那時候沒發明顯微鏡,望遠鏡等觀測工具,不能進一步進行實驗觀測,所以只能止步。

如果易經思想不斷融入新型工具,與時俱進的話,那麼就是給科學換一種表達辭彙罷了(比如火不能表示各種化學元素的不同氧化反應,那就加多個爻來編碼,以區分不同)。

信息越多預測成功率越高。目前使用科學方法獲得的信息並不多,預測率也不算高。在面對例如人腦這種高度複雜事物的情況下,易經和科學的預測效率可能看不出明顯差別。但在工業方面,易經明顯不能勝任研發工作。


易經創立的根本是陰陽,陰陽對立兩分,是一對矛盾體,具備科學基礎。

易經既然能測大事,自然可以測小事,所謂大事原本就是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構成的。

只是易經是仰觀於天,俯察地理,中觀人和而得,立足點是天地之大道,所求的是為大事,重要之事。

用易經測小事,測細節,這就有點大材小用了


如果從易經的原理出發,他是有依據的。具體的科學的客觀的依據,需要用到建模,概率,甚至心理學等等學問。這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


沒有


有,世界是普遍聯繫的,沒有無緣無故的事情,物理學的基礎就是這個,如果易經不能預測,那就直接推翻了物理學


能測大事就能測小事,之所以測不對,是學問功夫沒到家。道也,須臾不可離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