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更新,特別說明:

歡迎有理有據的留下各種評論,悉聽指教,但請文明發言,特別是不要針對創作者個人,否則懟不留情,噴子與鍵盤黨請繞道(╬▔皿▔)凸,thx

-----ε=ε=ε=(~ ̄▽ ̄)~-------

二更以及誠實的題記:

我大學是在北外學的阿拉伯語。對,何炅教過我。說實話,我挺後悔大學學了阿語,學之前感覺很神祕,學了之後才發現掉進了一個坑,從語言的難度複雜度,以及事業發展上來說(這個會單獨寫一篇血淚史)。

學習語言當然要了解歷史、文化,但不少學外語的學生和院校對此並不重視,而是成了翻譯機和語言培訓學校。

我就不是這樣的人啦,特別是去過一些阿拉伯國家之後,更是好奇他們今天咋會成了這樣,然後決定再也不想和這些地方有什麼人生交集了,再然後就從外交部辭職了。

本來以為我已經夠反感,夠批判了,但從知乎的留言中才發現,一些人kong綠的觀念已經是有點偏激與非理性了...首先,阿拉伯國家MSL也要分為溫和現代派,以及激進少數派,後者是一小撮。

其次,這樣的歧視,一點兒都不比西方國家對中國人的「黃禍」言論高到哪裡去。

再者,人家也是有自己獨特文化和文明,以及悠久的歷史的。

個別人奇怪的爭議點落在了阿拉伯和文明到底能不能搭配到一起,以及阿拉伯人和民族的定義,感謝一位系友的友情學術支持,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

--------ο(=?ω<=)ρ⌒☆-----------

好了,正文開始:

1- 曾經在中世紀輝煌的阿拉伯文明

中世紀,隨著伊斯蘭教的創立及傳播,阿拉伯帝國(公元632-1258)興起,一手抓武力征服(帝國擴張使用暴力在人類歷史上都出奇的一致),一手抓宗教傳播,創立了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版圖。彼時的唐朝將之稱為「大食」。

在歷史上,阿拉伯帝國曾創造過輝煌的文明,在數學、醫學、化學、天文、地理、商貿等多領域,對推動人類文明的傳承與各地區的交流對作出了巨大貢獻。

如今,英語、西班牙等語言中的酒精Alcohol, 代數 Algebra 等辭彙,被認為源自阿拉伯語,而Al正是阿拉伯語的定冠詞。

公元九世紀初,阿巴斯王朝在當時的帝都——巴格達,將大量古希臘、羅馬、波斯、古印度等文明的經典著作翻譯為阿拉伯文,傳說中,翻譯的酬勞是譯著等重的黃金。

這場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也大大豐富了阿拉伯文明本身。

在歐洲文藝復興時代,歐洲因文本失傳,又將阿拉伯文的典籍翻譯了回去。

可以這樣說,在中世紀,阿拉伯帝國總體上遠比尚處於宗教矇昧之中的歐洲更包容、開放、光明。

2-進入近現代,阿拉伯文明漸漸衰落。

公元1258年,蒙古鐵軍洗劫巴格達,阿拉伯帝國迅速滅亡,輝煌不復。打下的江山先後被土耳其人建立的奧斯曼帝國,以及大英帝國等統治,淪為殖民地及半殖民地。

二戰後,隨著民族解放運動興起,阿拉伯國家紛紛獨立,在西亞北非地區形成了約22個阿拉伯國家。

但直至如今,絕大部分阿拉伯國家在經濟、科技、衛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發展落後,在世界上只能算作是邊緣化的二三流國家。

「阿拉伯世界分裂而無能,沒有一個國家,甚至整個阿拉伯聯盟也沒有資格成為世界政治、經濟的主導者之一。」

一些阿拉伯國家發現了豐富的油氣資源,靠出口能源積累了大量財富,迎來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短暫的春天」,但這些國家經濟結構單一,缺少製造與創新,社會制度仍封閉保守。

2010年以來,多個阿拉伯國家陷入持續動蕩、戰亂,阿拉伯世界的未來前景顯得更不明朗。

如今,提到阿拉伯世界,許多人首先想到的也許是石油、揮金如土的土豪、戰爭、動蕩、恐怖主義以及一個男人可以娶四個老婆。

雖說以上的印象是片面的,但作為一個學習過阿拉伯語的人,我承認,說起當代的阿拉伯世界,我找不到太多可以值得讚歎和驕傲的東西。

3-阿拉伯文明為何衰落至此?

我也在思考,走過一些阿拉伯國家,親眼所見,親身所感,心中漸漸得出一些結論,但不敢隨便說(原因?我膽小怕事)。

可是,上網一搜索,發現類似的結論早已是「民間思想屆」甚至國際學術屆的共識,我辛勤思索得出的觀點,早就被別人說過了,雖然我「重新發明瞭一遍輪子」,但至少與眾多革命同志在智識和勇氣的國度勝利會師,可喜可賀。

a. 一座大廈的傾塌總是從內部開始的,一個國家和民族因為自身衰落才被殖民和侵略

有人可能會說,殖民和侵略造成了阿拉伯世界的衰落,這或許是原因之一。

不可否認,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英法等歐洲列強對阿拉伯世界的操縱與利用,特別是對各國邊界不負責任的劃分,埋下了中東長期衝突動亂的一大禍根。

但一座大廈的傾塌總是從內部開始的。阿拉伯文明曾在世界上強盛一時,後來卻在西方文明崛起之前就步入了衰落。與其說一個曾經輝煌的文明因遭受殖民和侵略而衰落,不如說其因為衰落才被殖民和侵略,比如說清朝時期的中國。

b. 極端主義的傳播給阿拉伯世界埋下了禍端

拋開紛繁複雜的歷史,從近現代阿拉伯國家獨立後,來思考為何阿拉伯世界依然落後、戰亂、衰敗?

不可否認,阿拉伯國家民族、文化、信仰較為單一,形成了缺少包容性的封閉社會。

「復古、尊古」傾嚮明顯,「膜拜過去,把過去視為未來的最佳典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盛行,「認為文明衰落是沒有按早期伊斯蘭教的純潔教義行事,追求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權制度」。

其中,沙特奉行的國教——瓦哈比派就是宗教極端主義的突出代表。

瓦哈比派是伊斯蘭教遜尼派的一個極端支派,主張復古的原教旨主義,反對現代世俗,反對世俗法律,反對世俗娛樂,並常以暴力與征服的形式傳播。

哈瓦比派18世紀中葉才開始興起,其創始人瓦哈卜與沙特王室的先祖——伊本沙特,結成政教聯盟,並在沙特建立了一個政教合一國家。

上世紀三十年代,沙特建國時,還仍然是一個沙漠中的貧窮落後的國家。二戰後,儲量豐富的石油為沙特王室帶來了巨額財富,沙特漸漸成為了揮金如土的土豪國。

近幾十年以來,沙特憑藉從地下冒出的巨額石油財富,積極對外輸出其宗教意識形態,甚至成為恐怖與極端組織的幕後金主,給阿拉伯世界,乃至整個世界都帶去了不安全不穩定的影響,繼續加劇了中東的動亂。

據稱,在1982年至2005年間,沙特花費了超過750億美元傳播瓦哈比教義。

而近幾十年禍害世界的基地組織、塔利班、「伊斯蘭國」等恐怖組織,幾乎都是瓦哈比派的信徒。

(瓦哈比派要求婦女出門穿Burka)

c. 石油是饋贈還是詛咒?

從另一個角度看阿拉伯世界與石油。

作為工業血液的石油,可以說是世界最重要的大宗商品,美國為了維護石油交易以美元結算的金融霸權地位,一直以來把沙特引為盟友與座上賓,而對其它不聽話的政權,卻以民主人權的名義進行打擊(雖然一些政權確實作惡多端),顯示出燈塔國在所謂民主人權問題上,還是很虛偽與雙標的。

石油帶來的各種利益衝突也是中東地區長期不得安寧的一個因素。

從這個角度,真是說不清石油對阿拉伯世界,是饋贈,還是詛咒??

1945年,剛參加完雅爾塔會議的羅斯福在美國戰艦上接見沙特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

d. 經濟建設的失敗

但是,整體上說,阿拉伯世界自身普遍保守、排外,「反對外國干涉,否定西方化和現代化」,「排斥市場主義、全球化」。

「教條教規對教徒日常生活控制度較高,每天五次禮拜,佔用了大量時間,影響了效率。」

過於強調宗教的功能,忽視經濟、社會以及文化的發展和建設。

而2010年開始的「阿拉伯之春」運動,也可以看作是那些阿拉伯國家經濟建設差,貪腐現象嚴重,失業率高,年輕人無法餬口,而引發的民生問題。

這些,都是阿拉伯文明近現代漸漸衰落的重要原因。

----------------ε=ε=ε=(~ ̄▽ ̄)~---------------

我的大學老師薛慶國教授在《阿多尼斯論阿拉伯文化》一文中寫到:在他(阿拉伯詩人、思想家阿多尼斯)看來,阿拉伯民族有著輝煌的過去,豐富的遺產,其人力資源、戰略位置、物質財富均得天獨厚,歷史上也曾有過氣度恢宏的開放,致力於不同民族的和平共處。

有了這些良好的條件,當代阿拉伯人完全應該在人類文明的建設中,起到獨特的歷史性作用。但可悲的是,阿拉伯的現實與之相反。

「今天的阿拉伯,是歷史上幾個黑暗時期--蒙古人洗劫巴格達,拜佔廷的戰爭,安達盧西亞的淪陷,奧斯曼的殖民,巴勒斯坦的割讓-的延續。」

(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

對此,阿多尼斯指出,阿拉伯文化、社會與政治具有明顯的弊端:

因循守舊,拒絕變化與進步。宗教矇昧主義肆虐。專制、腐敗的政治文化盛行。缺乏反省意識。

曾經輝煌,如今衰落,甚至還有觀點指出:阿拉伯文明成也伊斯蘭教,敗也伊斯蘭教。這個觀點難免偏頗,但是尖銳、直率。

西方基督教文明經歷過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和宗教改革,擺脫宗教的壓制,回歸理性及人本主義,漸漸從黑暗的中世紀走出來,特別是在工業革命之後,歐洲和美國在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巨大進步。

反觀伊斯蘭教,一直沒有發生過宗教改革,反而在瓦哈比教派的主張下倒退至原教旨主義。

當然,相比中世紀的部落文化,伊斯蘭教的誕生,其實在歷史上具有很大的進步意義,伊斯蘭教禁止了當時部落中種種的原始偶像崇拜,倡導寬容,衛生,團結等理念,為中世紀阿拉伯帝國的繁榮強盛奠定了基礎。

阿拉伯伊斯蘭文明曾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貢獻,但後來卻沒能與時俱進,不斷變革、創新,適應現代化發展的要求。

於是,在文明的競爭中,發展的天平便從阿拉伯伊斯蘭文明偏向了西方基督教文明。

4-文明的衝突還是極端分子與所有人的衝突?

美國學者薩繆爾·亨廷頓寫過一本著名的書,叫作《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書中有觀點指出,「區域性的文明斷層衝突,多半發生在伊斯蘭教與非伊斯蘭教文明之間」。

伊斯蘭文明「總是比其他文明的族羣更深地陷入本集團內部的暴力衝突」。

這也可以認為與其今天的保守、封閉、排外等反現代化特徵有關有關。而在其自身內部,遜尼派與什葉派,常常爭論不休,衝突不斷,陷入宗教矛盾中不能自拔,無暇集中精力發展經濟與科技。

「文明衝突」論雖對很多國際問題作出瞭解釋和預測,但也有人並不認同該理論,並倡導文明的並存、交流與競爭,「文明之間沒有衝突,只有競爭,文明與野蠻纔有衝突。」

在此,再次搬來外援,引用我非常同意的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奧茲的語錄。

奧茲說:「21世紀的衝突不是文明的衝突,而是極端分子和所有其他人的衝突。極端分子在各個文明裡都有,不光是在伊斯蘭教裏,基督教、猶太和其他文明中也有極端分子。」

(以色列作家奧茲)

如果說,文明的衝突有爭議,但文明的競爭卻將一直在人類的歷史中存在,競爭是推動文明進步的力量。

而文明需要不斷發展與革新,才能在競爭中保持優勢,並不能像博物館的珍貴文物一樣,一千多年前什麼樣今天還得保留成什麼樣。

網上看到一篇文章,非常理性地指出「宗教畢竟是宗教,古老的宗教思想不可能指導後世社會的發展,前人制定的宗教教法也不可能完全適應新時代的社會生活需要。」

5-與時俱進,堅定不移的進行現代化纔是所有民族與國家的出路

我是一個現代化的擁護者,認為現代化是衡量當今不同文明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

現代化意味著民主、科學、法治、開放、包容、創新等等,你可能在我國大學校訓和城市精神中看到的詞語。

正如一位知友所言:

總的說,未能與時俱進的、成功的進行現代化,封閉、保守、排外,宗教對經濟政治社會的影響過多,未能成功的建設經濟與社會,教派衝突,極端主義盛行,也許就是當今阿拉伯文明和阿拉伯國家衰落的主要原因了。

推薦配合此篇文章一起閱讀

solymito:怎麼看沙特活活肢解本國記者?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關於掉進了小語種天坑的血淚史,請閱讀

solymito:學小語種,我腦子一定是進水了?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關於阿拉伯世界的教派衝突,請點擊:

solymito:敘利亞為何戰亂不休?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