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大地苏生的循环,也是人类最尊贵的时刻,
尤其在华人社会,对于过世的人们,礼仪祭典,更是重要。

而在大高雄合并之后,现有政府规划的公有殡仪馆,其提供的厅数,
无法满足市民使用,因此需要民间业者服务支应,然而,目前民间设立之殡葬服务处,
却面临现行「高雄市殡葬管理自治条例」中,规定之地目不合;而有违法设立的状况;
再者,因未有全然规划,促使该区域之停车动线和厅堂设立,凌乱无秩序,
正巧又邻近住宅社区,常面临民众检举,政府连环开罚的事宜;
当然,业者不怕开罚,其收到的罚单,仍由消费者转嫁吸收。

合并之后大高雄,101年全年的死亡人数为:约1.8万人,
而市立殡仪馆提供服务的人口仅为9万多人,
显示公部门当今的设施,只能服务约莫五成的死亡人口,剩余的需求,
几乎需要民间业者的投入支援。


2012/08高雄市政府都发局公开展览复鼎金公墓园区的都市更新划分,
于县市合并后,市府连结澄清湖园区和金狮湖园区,将处于中间的复鼎金公墓园区,
规划为公园用地,促使该区形成一脉的绿带,而居住于复鼎公墓区域的民众,
也能享有就近绿地。

现行在殡仪馆南侧的民间殡葬所,也非常希望政府能够协助合法化,
虽然无奈民众检举开单,但生意还是要做,而开单所缴的罚款成本,依然转嫁给消费者,
因此,这样的循环,并非业者所乐见。

吴益政表示,变更为公园用地的复鼎金公墓园区为30.44公顷,
在回应市民需要,及辅导依傍第一殡仪馆南侧的私人殡葬处,
原本为「墓地」地目的区域,可将依其变更区域的百分之三或百分之四,变更为「殡葬用地」,
协助南侧的私人殡葬业者移至北侧,而原有的区域,除可开放为停车空间之外,
因邻近住宅区,也可减少声音;视觉上,也不会杂乱无章。

除此之外,又说,县市合并之后,原本为位于交界地带的复鼎金区域,
在行政作业上,能够更一气呵成,因此,高雄市殡葬管理处,
应就高雄市未来的殡葬业提出想像,到底,我们高雄的殡葬文化为何?
并且,统计高雄市每年的殡葬需求量,需要多少民间支援,如何整合,
需要多少预算,应该有一整套的规划;大方向构想提出。


其中,有业者表示,这阵子前往日本考察,发现许多殡葬灵堂,
是设在车站楼上或是社区里头,其设计的感觉,让人不感觉到阴森或害怕,
因处在便利的交通地点,反让民众感觉到便利;
另外,在大陆许多沿海城市,许多公墓殡葬地区也设成亲民的公园,
不论早晚,都有许多民众在公园内运动休憩。


生老病死,这人生的必经四个阶段,于目前台湾的社会体系来看,
整体社会环境对「死亡」这个阶段的想像力,最为保守,
在创造尊重亡者,和厚爱后生的条件之下,市府可多参考其它世界城市案例,
积极规划这人生的一大事。

生亦欢喜,死亦欢喜;死亡象征著另一个生命的苏生,创造一个悲情过后,
再产生希望的地方,这段最后一哩路,值得政府和民间共同商量研议,
创造华人殡葬仪典的典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