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大地甦生的循環,也是人類最尊貴的時刻,
尤其在華人社會,對於過世的人們,禮儀祭典,更是重要。

而在大高雄合併之後,現有政府規劃的公有殯儀館,其提供的廳數,
無法滿足市民使用,因此需要民間業者服務支應,然而,目前民間設立之殯葬服務處,
卻面臨現行「高雄市殯葬管理自治條例」中,規定之地目不合;而有違法設立的狀況;
再者,因未有全然規劃,促使該區域之停車動線和廳堂設立,凌亂無秩序,
正巧又鄰近住宅社區,常面臨民眾檢舉,政府連環開罰的事宜;
當然,業者不怕開罰,其收到的罰單,仍由消費者轉嫁吸收。

合併之後大高雄,101年全年的死亡人數為:約1.8萬人,
而市立殯儀館提供服務的人口僅為9萬多人,
顯示公部門當今的設施,只能服務約莫五成的死亡人口,剩餘的需求,
幾乎需要民間業者的投入支援。


2012/08高雄市政府都發局公開展覽覆鼎金公墓園區的都市更新劃分,
於縣市合併後,市府連結澄清湖園區和金獅湖園區,將處於中間的覆鼎金公墓園區,
規劃為公園用地,促使該區形成一脈的綠帶,而居住於覆鼎公墓區域的民眾,
也能享有就近綠地。

現行在殯儀館南側的民間殯葬所,也非常希望政府能夠協助合法化,
雖然無奈民眾檢舉開單,但生意還是要做,而開單所繳的罰款成本,依然轉嫁給消費者,
因此,這樣的循環,並非業者所樂見。

吳益政表示,變更為公園用地的覆鼎金公墓園區為30.44公頃,
在回應市民需要,及輔導依傍第一殯儀館南側的私人殯葬處,
原本為「墓地」地目的區域,可將依其變更區域的百分之三或百分之四,變更為「殯葬用地」,
協助南側的私人殯葬業者移至北側,而原有的區域,除可開放為停車空間之外,
因鄰近住宅區,也可減少聲音;視覺上,也不會雜亂無章。

除此之外,又說,縣市合併之後,原本為位於交界地帶的覆鼎金區域,
在行政作業上,能夠更一氣呵成,因此,高雄市殯葬管理處,
應就高雄市未來的殯葬業提出想像,到底,我們高雄的殯葬文化為何?
並且,統計高雄市每年的殯葬需求量,需要多少民間支援,如何整合,
需要多少預算,應該有一整套的規劃;大方向構想提出。


其中,有業者表示,這陣子前往日本考察,發現許多殯葬靈堂,
是設在車站樓上或是社區裡頭,其設計的感覺,讓人不感覺到陰森或害怕,
因處在便利的交通地點,反讓民眾感覺到便利;
另外,在大陸許多沿海城市,許多公墓殯葬地區也設成親民的公園,
不論早晚,都有許多民眾在公園內運動休憩。


生老病死,這人生的必經四個階段,於目前臺灣的社會體系來看,
整體社會環境對「死亡」這個階段的想像力,最為保守,
在創造尊重亡者,和厚愛後生的條件之下,市府可多參考其它世界城市案例,
積極規劃這人生的一大事。

生亦歡喜,死亦歡喜;死亡象徵著另一個生命的甦生,創造一個悲情過後,
再產生希望的地方,這段最後一哩路,值得政府和民間共同商量研議,
創造華人殯葬儀典的典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