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及古墓一直是一個神祕的話題,有很多人都喜歡古墓類的小說,或者是影視,也很想能成爲考古學家,去探索古墓內的神祕故事,今天若彤爲大家講述的是在工地發現古墓,考古學家前來挖掘,卻發現是他自家的祖墳,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隨着時間的推移,很多古老的物種都早已消失,而流傳下來的就需要考古學家們挖掘後,我們才能瞭解,一直以來我國對文物的探索態度,也是十分客觀,而且是有原則的,要是古墓沒有破壞是不準挖掘的。

  有古墓,必然就會有盜墓賊,有很多古墓在考古學家來臨之前,早已遭到了盜墓賊的毒手,而且文物還會遭到民衆們的哄搶,這對於文物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破壞。

  考古學家只能進行搶救性的保護,所謂搶救性的保護,就是用專業的方法把墓室打開,把裏面的文物取出來進行保護。

  無獨有偶,湖南的一個施工隊在工地施工時挖掘出了千年古墓,施工隊馬上聯繫了市裏的領導,有關部門馬上把現場封鎖,之後,考古專家來現場進行考察,來到現場的專家叫王文元,他在考古這個行業經驗頗豐,他曾經先後組織搶救過十多座陵墓的挖掘,以及考古工作,在業界是十分的有名氣。

  考古挖掘工作進行的十分順利,一切工作都在進行,但是到一半時王教授發現這座古墓曾被盜墓者光顧過了,這意味着裏面的許多文物,已經被盜走,這讓大家的心涼了一半。

  雖然感到可惜,但是挖掘的工作還是要進行的,隨着後來的挖掘深入,終於看到了墓主人的墓誌銘,原來主人叫王世明。

  王文元大喫一驚,這個名字怎麼和自己的祖先名字一模一樣,難道是巧合嗎?

  於是王教授回家各種翻閱族譜,原來不是巧合,他現在組織挖掘的正是自家的古墓,墓主人是自己的祖先王世明。

  我們來看看王世明的生前故事。

  王世明是康熙時期松江的知府,後來曾擔任過禮部尚書,死後被封爲侯爵,根據王世民的意願,落葉歸根,他被埋葬在老家長沙。

  王教授面對這樣尷尬的情況,不禁自嘲道:真是大水衝了龍王廟啊,於是教授向上級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希望能夠停止挖掘。

  王教授認爲這座古墓是很有保護價值的,不應該擅自開挖,先可以把它保護起來,等技術成熟以後在進行挖掘,但對於那些已經被盜墓賊盜取的陪葬品,王教授強烈譴責這羣盜墓賊,並呼籲他們把文物歸還。

  事後有工人好奇的問他:是不是因爲這座古墓是你的祖先你才停止挖掘的,王教授尷尬但不是友好的笑了笑說:當然不是是,這座古墓有被保護的條件,墓中的文物我一件也不要,全部捐獻給國家。

  你認爲考古的性質是什麼樣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