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爲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文/極端熊

  17世紀初期是東亞大陸政治的劇烈期。建國200餘年的大明王朝已經度過了自己的鼎盛時期,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逐漸走向了落寞。在王朝內部宦官專權、黨爭激烈、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在大明外部東北地區的女真部落興起,不斷蠶食着大明王朝的北方邊境,明王朝的對外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對很多域外藩屬國的控制力已經名存實亡,甚至明王朝最忠心的藩屬國——朝鮮都開始背棄宗主,與東北的建州女真眉來眼去,關係十分密切。

  01大明王朝最忠心的屬國——朝鮮

  16世紀末,日本列島在豐臣秀吉的南征北戰之下,結束了戰國時代,日本走向統一,國力空前強大。野心勃勃的日本最高統治者豐臣秀吉,開始盤算着自己的對外擴張政策。此公一度幻想着憑藉武力一舉拿下朝鮮,直搗明朝京城北京,進而攫取南洋、菲律賓等地,建立起自己構想的“大日本”帝國。自公元1592年4月起,日軍從對馬海峽渡海而來,從釜山登陸,開啓了對朝鮮的侵略戰爭。

  在日軍的猛烈攻勢之下,朝鮮各地迅速陷落,朝鮮朝廷不得不向自己的宗主國大明王朝求助。接到屬國的求救信息後,大明軍隊開赴朝鮮半島,打擊日本侵略軍,營救自己的小兄弟。就這樣,在大明軍隊的幫助下,中朝聯軍與倭寇血戰近6年,最終戰勝了日本侵略者。

  在明朝不遺餘力的幫助下,朝鮮終於保住了自己的獨立。因此,在此役之後的歲月中,朝鮮一直視明朝爲自己的“大恩人”,對大明王朝忠心不二。從此,朝鮮也將自己“小中華”的身份認同感日益深化了。這樣一來,朝鮮就成爲明王朝東北邊境和渤海、黃海的第一道防線。

  02東北亞崛起的新勢力——後金(大清)

  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在女真部落首領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領導下,女真人建立起了大金汗國,史稱“後金”。在與明朝不斷地徵戰過程中,女真部落逐漸走向統一,並控制了北至外興安嶺東到庫頁島在內的東北亞地區。面對比自己強大的明王朝,似乎僅有10萬餘部衆的女真人並不能在東亞大陸上掀起“驚濤巨浪”。但是,在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中,後金戰勝了明朝強大的軍隊。從此,後金對明朝開始從戰略防禦轉爲戰略進攻。

  努爾哈赤死後其子皇太極繼位,公元1636年,皇太極在瀋陽登上皇位,將族名改爲“滿洲”,將國號改爲“大請”。皇太極繼位後,很多問題亟待解決,而這些問題中,首先擺在皇太極面前的就是完成對明朝的主攻地位,這樣一來,新生的大清必須快速解決來自蒙古高原與朝鮮半島的兩翼威脅。

  03不平等的“密切關係”——滿洲大汗兩次攻擊朝鮮半島

  1627年,皇太極出兵朝鮮,迫使朝鮮簽訂《江都和約》,朝鮮史稱之爲“丁卯胡亂”。女真人逼迫朝鮮斷絕與明朝的的關係,進而臣服於後金。次年,皇太極親徵蒙古,佔領了西剌木倫河流域,4年後,再度西征,徹底消滅了蒙古的林丹汗,並佔領了內蒙之地,從此解除了來自大清西面的威脅。

  這時,看似大清已經解決了自己來自東西兩翼的威脅,開始從西、北、東三面對大明王朝形成了包夾之勢。彷彿皇太極大汗原定的計劃進行的非常順利,但是東邊的朝鮮半島卻遠不及西部的蒙古部落那樣對大汗忠誠。

  朝鮮一貫認爲自己在文化上是中華正統的繼承者,非常鄙視“野蠻”的滿洲人,這樣就無法從心理上接受自己被“蠻夷”統治的事實。所以,朝鮮對於後金,表面屈服,實則內心仍然站在明朝一邊,甚至準備在軍事上北伐,進軍中國東北,協助明朝平定北方胡亂。

  面對首鼠兩端的朝鮮,皇太極決定出兵懲治。公元1636年,後金再度興兵征伐朝鮮境內,一直打到了漢城城下,迫使朝鮮國王簽署了城下之盟,將朝鮮徹底打服。其實皇太極也並不想毀掉朝鮮,只是想讓朝鮮臣服於自己,包圍和孤立明朝。在搶掠破壞一番後,大清軍隊撤出了朝鮮。從此,朝鮮與大清開啓了一段關係“密切”的時期。

  直至大明亡國,朝鮮並無實質的“救主”之舉。但是,朝鮮始終保持着明代的崇禎年號,着明朝服飾,足見對大明的感情。所以,與大清入關前的密切,確實是被迫的不得已行爲。直到清康熙年間,朝鮮人才逐漸地接受了滿族是中華文明的繼承者身份,從心理上承認了清王朝統治。

  參考文獻

  1.詹子慶 《中國古代史》 1986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李基白 《韓國史新論》 1992 國際文化出版社

  3.宋念申 《發現東亞》  2018 新星出版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