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一直以为灭绝师太是佛教的尼姑,毕竟小说里面也称她为尼姑,「灭绝老尼」什么的。后面写峨眉众弟子登场时,也用的是「落发的尼姑」。然而,今天我重读倚天小说的时候,发现在第17章「青翼出没一笑扬」中,写灭绝登场时,是「白发萧然的老尼」,为什么尼姑会是「白发萧然」?不应该是落发的吗?究竟灭绝师太是尼姑还是道姑?诚心向各位知友请教。


谢邀。

三联版原文:

只见小屋两丈外站著一个白发萧然的老尼,正是峨嵋派掌门人灭绝师太。

新修版原文:

只见小屋两丈外站著个老尼,身材高大,背脊微偻,小帽下露出未曾剃净的稀疏白发,正是峨嵋派掌门人灭绝师太。

相比之下,新修版外貌描写更细致,一是交代了「未曾剃净」即短发,二是交代戴了「小帽」。三联版只说「白发萧然」,确实没说清楚。

但咱还真不能说三联版写错了,毕竟三联版原文没写头发长度,取决于读者怎么脑补

在默认「灭绝是尼姑」的前提下,脑补为「短发」,这是正常逻辑;

反之,非要脑补为「长发」,并据此提出「灭绝可能不是尼姑而是道姑」,未免本末倒置了。

————————————————————

从网上搜了一张剧照,这种短发当然也可称之为「白发萧然」。

我不是灭绝,我是一灯

我当然知道这不是【灭绝】……我试过以【灭绝】为关键词搜索,发现在很多版本的影视剧(包括正在上映的新倚天)中灭绝都不是短发……我终于明白为啥题主会有这种疑问,原来是被影视剧带偏了……无奈之下,改搜【一灯】,才找到符合需求的剧照……

————————————————————

关于新修版增加的「未曾剃净」:

佛教弟子(不论僧尼),并不是不长头发,也不必每天都剃头。他们可以间隔一定周期(比如两三周)、或者在重大集会之前才剃头。所以见到严格意义上光头僧尼的概率,其实还没有见到短发僧尼的概率高。

回到书中,灭绝在昆仑山出场,是在六大派前往光明顶的路上,赶路中途没空打理,自然会长出一些短发,所以这么写比处理成「光头」更合理些

————————————————————

关于新修版增加的「小帽」:

和尚可能还好,尼姑出远门确实有诸多不便,通常是要戴帽子的,比如:

四人又走出七八里路,秦绢突然叫道:「咦!」奔到一丛灌木之下,拾起了一顶青布帽子,正是恒山派众女尼所戴的。——笑,23回

个别「绿茶」型尼姑,甚至会戴假发:

圆性低垂了头,双眼瞧著地下,轻轻地道:「我奉师父之命,从回疆到中原来,单身一个尼姑,长途投宿打尖甚是不便,因此改作俗家打扮。我头上装的是假发,饮食不沾荤腥,想是你没瞧出来。」——飞,19回

————————————————————

总的来说,单看《倚天》,峨嵋派的宗教属性是明确的。

但如果把其它金庸小说中峨嵋派也考虑进去,可能就有点问题了,可以参考我的另一个回答:

《倚天屠龙记》之后峨嵋派怎么样了??

www.zhihu.com图标


谢邀。灭绝师太是尼姑没有问题。至于「白发萧然」,是三联版的一个有名的bug。这一点在新修版里已经改为了:

只听得外面那人冷冷地道:「出来!还能在这里面躲一辈子么?」蛛儿握了握张无忌的手,掀开茅草,走了出来。只见小屋两丈外站著个【老尼】,身材高大,背脊微偻,小帽下露出【未曾剃净】的稀疏白发,正是峨嵋派掌门人灭绝师太。

——头发是剃了,剃了头发的就是尼姑。剃了以后又长出来没来得及剃干净,不算问题。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我来强答一波。

峨眉山其实一直是佛道混杂之地。据有史可查的记载,晋朝以前基本是道教在峨眉,而当时佛教在丹棱老峨山。之后佛教逐渐向峨眉山搬迁,道教逐渐让出来了地盘。只留了九老洞等少数几个道场。到了唐宋基本就全是佛庙,巅峰时候无峰不庙。

小说中所写灭绝阿姨,确实有说老尼,也有说白发。我想峨眉派毕竟是武林门派,也不是吃斋念佛的善人,灭绝阿姨动不动就杀人放血,嘴巴也是恶毒得很,所谓僧道打扮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但是书中除了范遥几人喊过几句老尼之外,大多数时候感觉她行事更像个道姑 。毕竟她还要阻止弟子嫁人,如果大家都是尼姑,还谈什么嫁人不嫁人。

另外,灭姨的师兄孤鸿子(连载版叫孤鸿尊者)可是个道士,周芷若,纪晓芙也都是有头发的道姑打扮。所以他们做僧道打扮不过是走江湖方便而已。

由此可见,灭姨不是道士也不是尼姑,就是一个中年压抑变态更年期异装癖妇女!


原著里面灭绝师太就是尼姑。

影视剧里面一般不把她拍成光头的尼姑,有戴僧帽看不出有没有头发的,也有干脆就是长发的。

长发的形象,又没有标明身份的僧服,就容易跟道姑混淆。


峨眉山是佛教圣地,是尼姑


灭绝老尼不知道谁说的


有一种和尚尼姑剃度后新长出一些头发的发型,类似圆寸,不知道题主你有没有见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