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的中央部門最早是曹丕建立魏國後,改曹操時設的祕書令為中書省,為中央部門省制的最早記錄。

二隋朝一統天下,中央官制在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基礎上更加完善,形成了尚書、中書、門下、內史、祕書五省

三、唐承隋制,太宗時形成經典的三省六部制,但高宗時開始變化。

四、日本於我國隋唐之時多次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作為官方正式交流的方式,民間來說,日本的僧人留學生也大量來到中國,而我們中國的僧人、商人、甚至移民日本的中國人,都為中華文化在日本的綻放發揮作用,日本的中國化在我國唐朝時最為活躍,比方大化改新。綜上所述,日本中央政府乃至日本的很多方面,都有來源於我華夏!


來自於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省部都是中央機構,省比部大,六部是尚書省的下屬機構,所以尚書省類比於現在的國務院,另外兩省中書省跟門下省,地位類似於現在的全國人大跟全國政協(其實完全不是那回事)。到了元朝,行政機構變成了中書省,然後全國各地設行省,例如浙江行省,用現在的說法就是國務院派駐浙江特派專員專區,到了明清,中央機構不再使用省這一稱呼,久而久之,省就成了一級地區的代名詞。


看了各位的回答,都在說是效仿了古代中國的三省六部制,那我就說點通俗點的吧。只是叫法不同而已,職能一樣就可以了。在鬼子國家,他們可能就問了:為什麼中國的省都叫什麼什麼部門? 這就跟同一種東西不同地方的人叫法都不一樣,我是這麼認為的。歡迎樓下評論


「省」在元以前,在中國也是中央機構,三省六部制,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又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中書省負責制定政策,門下省審核,尚書省執行,固中書省是中央的最高權力機關,中書令也是實際意義上的宰相!元代在地方設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直屬於中書省,久而久之,行省就成為地方政府的名稱,明清沿用至今!日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古代官制的名稱,他們自詡「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但實際上仍是現代的文官制度!厚生勞動省,厚生一詞源於《尚書》「正德厚生」,實際功能相當於我國民政部和人社部的部分功能!但聽上去感覺「唐風漢韻」,很有古風!咱們國家的「部」也是古代中央官制名稱的沿用!


因為日本對中國而言就相當於一個省那麼大,這樣做是為了名負其實,為了未來野心作為戰略鋪墊,遲早他都將是中國的東瀛省,所以中國國內沒有東京,卻讓給了日本。歷史老底一打開,就由不得日本願不願意了,一掘墓天下大白,小日本聰明,先做後受,便於不得亦滑向馬裏亞納海溝前,有個祖宗受命認領的先兆契機。


他們是效仿了中國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隋文帝在建立隋朝之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而設立的,「三省」為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六部」為工部,禮部,吏部,戶部,兵部,刑部。而日本是因為在隋唐時期向中國派遣大量的使節學習中國文化及政治制度,所以才將「三省六部制」帶到了日本,由此傳了一千餘年。至今,日本仍然保留著「三省六部制」這一政治體系。


日本自大化改新之後,全方面學習唐朝,當然包括了唐朝的政治體制,所以,日本就也把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給學去了。但是日本並沒有照搬,而是改造成了他們自己特有的「二官八省制」。

二官,就是祭祀的神祇官和統括國政的太政官;八省,有中務省、式部省、治部省、民部省、兵部省、刑部省、大藏省、宮內省。可以看到,日本的八省其實是唐三省六部及其他部門的一些綜合,如兵部省、刑部省,把中國本來屬六部的職權劃給了省。


這個就是直接照搬中國隋唐時期的部門名稱了。沒有為什麼,因為唐朝牛??,日本那個時候是小學生,什麼都學唐朝的,所以就照著都搬回去了。

省在咱們中國成為行政劃分單位,那是從元朝開始的,咱們中國之前也用省做政府部門的,只是從元朝開始確立了,政府部門用部做單位,而行政單位最高級用省做單位,下有州縣。很多時候,古時的縣一級,都是今天的一些地級市。


也許是日本國土面積不如中國的一個省大,為了滿足「虛榮心」,就把下面的部門稱為「省」。意思就是日本下轄很多個省。另外一種就是:自古以來日本人都是神經錯亂,顛倒是非。總是與中國對著幹,中國的市下設縣,日本偏要縣下設市。哈哈哈!


大家都知道,現如今中華文化保留最傳統的是日本與韓國。唐朝時期,日本派遣唐使來天朝學習。學成回去後,日本延承了唐朝的先進政治體制並延用至今,儘管如今日本天皇統而不治,但依然是國家的元首。說白了,只是換了一個行政領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