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低級的趣味,莫過於看著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受苦,自己在一旁享受竊喜的優越感,洋洋得意。

世上最低級的痛苦,莫過於看著那些比自己強的人快樂,自己在一旁妒火中燒,心裡恨得牙癢癢。

這些積極趣味和低級痛苦,源自人類作為社會性動物的互相比較。我們總是在與他人的比較中認識自己。見到周圍人,個個都長得比自己漂亮,我們對自己的外貌評價,不免低了幾分。見到周圍人,個個都比自己愚笨,我們對自己的智商評價,不免也高了幾分。反之亦然。

鄙視與被鄙視是人之常情,法不責眾。可沉迷於鄙視與被鄙視的社會遊戲,無法自拔,整日在低級趣味和低級痛苦之間徘徊,那也不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

如何跳出鄙視鏈的束縛,掙脫無盡輪迴,另闢蹊徑呢?

有一套古代讀書人都知道的方案,叫「君子之道」。它能提升我們的自我評價和主觀幸福感,且不會給他人帶來負外部性。

讀三字經和千字文啟蒙的孩子,如果再讀過四書五經,那對君子之道一定不會陌生。

一句話: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看到別人的好,不要去嫉妒,要以之為榜樣來模仿、學習。看到別人的不好,也不要鄙視,要反省自己有沒有犯類似的過錯,時刻鞭策自己。

儒家的君子之道,講究的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

放在今天的語境下,就是從小要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獲得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心理學、經濟學等知識,真誠地表達意向,端正心思,保持穩定的情緒,鍛煉身體,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培養和藹可親的脾氣,肩負起對家人、國家、地球的責任。

這條君子之道,非常難做到。有多少學生制定了讀書計劃,最後卻又放棄了?有多少上班族制定了健身計劃,最後也放棄了?計劃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大學》這篇文章,背下來容易,真正實踐其中的文字,難上加難。

我平日不談君子之道,因為君子之道極容易成為另一種鄙視鏈。熟練儒家思想者,可能會以修行君子之道為豪,看不起不從君子之道的他人,甚至斥之為小人。實際上,要想在工業化時代的都市生活裏恪守君子之道, 那就要學會適應這個工商社會的生存法則。

對於絕大多數憑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賺取工資的無產階級人民,愛財並不違背君子之道。只要有功,就可以受祿。我為學生上課,學生支付學費。書商售我書籍,我為書籍付費。我翻譯書籍,出版社付我酬勞。司機將我送達指定地點,我支付路費。我為公司提供諮詢,公司付給我顧問費。廚師為我製作菜餚,我支付餐費……

每當我們認為自己從服務和產品中所獲得的邊際收益,大於支出的邊際成本(機會成本)時,那就是皆大歡喜的雙贏交易。

在工商社會中,君子也是重義輕財,但「義」的衡量,往往是很難的。

這個世界上最難的問題,就是判斷什麼東西重要,什麼東西不重要。

我今天向大家推薦君子之道,也就是判定了君子之道重要,與之相對立的小人之道不重要。我昨日向大家推薦邏輯學,也是判定了邏輯學很重要。前日向大家推薦統計學,則是判定了統計學很重要。再往前,向大家推薦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問,也是判定了它們很重要。

但是,你們怎麼知道我這種判定是合理的呢?我覺得臭豆腐好喫,榴槤不好喫,你怎麼知道你也會覺得臭豆腐好喫,榴槤不好喫呢?

每次上批判性思維課程時,最讓人勞累的環節,就是我一方面要給學生講解複雜的理論模型,另一方面還得講解這些理論模型可能在哪兒出錯了。我前腳剛剛仔細論證了某個結論,後腳就開始說這個論證中可能有什麼漏洞。

哲學家總有走出書房的時刻。我也總有不上批判性思維課的時刻。上課時,我生性多疑。不上課時,我還是恪守自己的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不是什麼邏輯上完備的理論,更不是什麼經驗上恰當的模型,它只是一種行為習慣的名字。

什麼行為習慣呢?

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坦蕩蕩;君子不憂不懼;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君子不器……

用今天的語境來解釋,君子是有著獨立人格和思考能力的善人。君子喜歡與君子做朋友,但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不怕他人誹謗,因為掩蓋真相比說出真相的成本更高。君子樂於助人,只要他人也在做對社會大眾有價值的事情。君子心境平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君子從不結黨營私,從不參與利益集團之間的攻扞。

說得再簡單點,君子求真,求善,求美。真只有一個,善趨近於統一,但也可以多樣,而美始終是多樣化的。所以,君子之爭多見於對真相的不同認定,對他人的審美偏好或行為習慣,則不加干涉。

愛美的君子,可以愛林青霞,也可以愛新垣結衣。可以愛英國推理小說,也可以愛美國好萊塢電影。君子看到他人愛山珍海味,自己則只有粗茶淡飯,一定不會自卑。因為君子明白,人與人之間的偏好差異是自然的,無需強求統一。

大部分時間,我的批判性思維課程都是教人求真。善與美的一面,放在課堂之外強調。因為求真容易,求善與求美反而更難。求真之路的起點,從Quine的《真之追求》出發,就挺不錯的。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無需敦促大家追求美好的生活,只需提醒一下,自己眼中的美好生活,無需強加在他人頭上。

而善之追求,是一輩子的修養。克己復禮,推己及人,不能只是說說而已。不如,就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行動促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記住,只有在結果上造成了善的行動纔是善舉,出發點是善意的還不夠,那樣可能只是感動了自己,害了別人。

世界是複雜的,我不敢拍著胸脯擔保,把錢捐到哪個慈善項目中,就一定能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要知道,機會成本總是存在的。但也要知道,很多時候,我們算不清那個機會成本,也就不用去細算了。

陳嘉映的《價值的理由》中有一篇文章, 叫《救黑熊重要嗎?》,他說:「我跟我周邊的人與事融合為難解難分的命運」,「有些事情只可感召無可譴責」,「你培養自己的德操,你就被牽進有德的活動;你放縱自己的惡習,你就被牽進惡俗的活動」。

提到「價值的理由」,我們還能看出,君子除了有德,君子還說理。這個理並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們得學很多知識,才能明白如何說理。

我在《思維的利劍》第十二章裏提到,曉之以理並不是說服他人的最佳方式,動之以情更有效,訴諸權威或大眾的意見甚至更有效。有時,甚至無需說理,只要把謊言重複千遍,大家就會當真了。

君子追求的真,不是這種真。君子追求的是與人無關的真,不是信則靈不信則不靈的真,而是信不信都靈的真。君子認的理,不是因人而異的理,而是客觀真理。君子發現了丹尼特所說的free-floating rationales,然後還想將其傳達給別人,讓他人也具備發現這些free-floating rationales的能力。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能看出君子之道的巨大優勢了。君子之道是一條自我完善之路,它永無止境,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小人之道,眼界太狹窄,只盯著利益得失與當下的一時一地的輸贏。自己贏了一局,就怕輸。輸了,就失落和懊悔。看到別人贏了,就羨慕與嫉妒。看到別人輸了,就幸災樂禍。這是無盡的痛苦輪迴,而君子之道,則是離苦得樂之道。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