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財報季到了,A股港股各家上市公司紛紛開始披露自己的財報。房地產公司可謂一枝獨秀,在無論是營收還是利潤都獨領風騷。目前A股49家上市房企營收總計9219億,同比上漲22%;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合計1128億元,同比增長25%。

  也就是說,平均每家房企上市公司賺了23億,比去年多賺4.5億。這是什麼概念?2017年故宮文創收入15億,超過A股1500家上市公司的年收入。房企的營收是A股上市公司TOP級的概念。

  房地產行業的特點是,今年的盈利來自過去兩三年的利潤。由於樓市2015-2017年銷售量火爆,各大房企賣的貴還賣的好,房企的收入和盈利隨之水漲船高。

  七成房企利潤上漲,大中型房企佔大頭

  房企之間的區別也很大,大中型房企普遍過的更好。A股房地產板塊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最高者的是萬科,這一數字高達338億元,同比上漲21%。除此之外招商蛇口、華僑城和新城控股這4家房企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均超過10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四家房企當中3家是國企控股或是大股東。

  《2019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測評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房地產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前四大房地產開發企業銷售金額佔比從2013年的6.93%上升至2018年的14.17%。以銷售金額計算的10強、20強、50強、100強房地產企業市場份額分別爲24.04%、36.06%、51.95%、63.50%。

  大魚喫小魚,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仍在上演。

  不過房地產板塊未來的盈利能力可能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2018年房地產企業存貨週轉率、流動資產週轉率等指標處於近6年裏較低水平。和以前的強調開工速度、預售速度相比,去化問題已成爲影響企業週轉速度的重要因素。

  盈利能力可能沒那麼樂觀

  49家上市房企近兩年來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總額雖然仍在上升,由904億元上升至1128億元。但是未來毛利率卻可能下降了。

  這兩年房企整體毛利率較高,主要是因爲地價低。尤其是2015年前拿的地,價格對比售價而言成本優勢很明顯。

  2018年由於融資渠道受阻,缺錢的房企也沒法在土地市場上買買買了。有些房企出現了幾個月沒有拿地的情況,土地儲備的不足決定未來房企可以賣的房不夠,未來的銷售額可能會受到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