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濤哥參加易居沃頓房地產實戰研修班,聆聽多位大咖演講,很有收穫。

其中,最喜歡中南置地董事長陳凱的發言,凱哥一直是我非常欣賞的職業經理人,有觀點、有個性,金句很多,給人深刻的啟發。

這篇由濤哥現場記錄的凱哥演講摘要,分享給大家。

一、當前房企

最困擾的問題有哪些?

我接觸房企老闆和金融機構比較多,經常被問各種問題,我大概歸納了一下,大家看看是不是你也有這些問題。

1、規模還是利潤?

大家知道嗎,現在多少企業要衝1000億?

我去年接觸了很多50-60億的房企,都在說要衝千億,加起來大概有50-80家,甚至是100家。

如果100家企業做到千億,就是10萬億,其他人就不用幹了。

即使只有50家過千億,按照現在的分佈規律,50名1000億,均值應該在2000億,那50強就10萬億了,你覺得可能嗎?

所以,為什麼很多小公司還要衝千億呢?我問那些職業經理人,他們說:戰略需要,先投進去再說。

我說:「這項目要虧啊」,答曰:「戰略需要」。

規模重要還是利潤重要?這是大家要思考的。

2、一二線還是三四線?

從融資看,一二線的項目金融機構願意給錢,三四線的項目金融機構不願給錢。

但一二線限購、限價啊。

比如有個公司在上海拿了個100億的地王,三年過去了,能賣嗎?賣多少錢?能掙錢嗎?

那到底一二線好還是三四線好?其實沒有標準答案。

3、區域化管理還是扁平化管理?

這個與組織有關,有些企業是大區管理。

現在我們想招個城市公司總經理很難了,為啥?都想當大區總。

來面試就說:「我想幹華東區總經理」、「我相當華北區總經理」,這是區域管理。

還有些公司是扁平化管理,直接管城市,甚至管到項目,哪個更有效呢?

4、如何找對人?

剛才已經說了找人特別難,現在地產業薪水特別高,實際上已經比金融機構的水平要高了。

我們很幸福,在一個非常好的時間階段,能讓我們享受這麼高的工資。

5、高周轉還要不要討論?

2012年我在陽光城的時候提出高周轉,有人質問我說不對。

七年以後大家覺得高周轉還要不要提?還可不可能?還有沒有機會做高周轉?

還是說我不做高周轉,我就是熬,一個項目慢慢做還有沒有機會?這個問的人還挺多的。

6、還要不要強制跟投?

兩年以前有一個媒體問我說陳凱要不要跟投,你怎麼看跟投?

我不太支持強制跟投,甚至有一些反對。

兩年過了我還是這個態度,強制跟投有用嗎?

很多同事、朋友跟我講,他說我的工資基本都跟完了,甚至還不夠、還要借錢。

那還能不能跟?要不要跟?很多企業老闆覺得跟了以後是不是就跟你一條心了?未必吧。

一個職業經理人,他承擔不了投資人的角色。

很多時候,一個項目掙不掙錢,是因為市場、政策的變化,這跟一個職業經理人有強關係嗎?

我一個搞研發的,把設計認認真真做好,可市場不好,項目虧了,要付出代價,他願意嗎?

投資人的利潤最多拿出來多少分獎金?5%-10%最多了,但90%還是投資人得到的錢。

投資人可以虧一點,但一個職業經理人,拿出所有的工資和積蓄,你虧了怎麼辦?

所以,我們看到因為強制跟投,很多動作開始變形,這裡就不細說了。

二、地產行業未來的格局

1、行業規模前景樂觀

我覺得行業還是不錯的。

前幾天看到一個數據,國金證券說到2024年以後適齡高考人數開始增加,一直增加到2034年全國適齡參加高考的將有1791萬人。

這顛覆了我的印象,傳統理解上人數應該是越來越少,但其實不然。

我為什麼特別看重這個數?我們以前拿地都看小學生人數,其實城市化的一大重要組成部分就是高考人員,我們很多人都是從農村中學考出來的,一大分部的城市化就來自這,這代表大方向。

所以,大家不要以為一手開發量會減少,不會的,15萬億也好,12萬億也好,量是在的,行業很大。

2、行業利潤還是不錯的

大家看各行業的利潤。

第一是銀行,第二是非銀金融,第三就是房地產,2000億。

但我認為這個數字還是不對,如果按10萬億,市場利潤8%來算,應該是多少?8000億才對。

但無論如何,這個行業很大。看看下面的傳媒業,利潤是負282億。

所以,地產行業沒什麼大問題,大家不要擔心,接下來就是怎麼做而已。

3、行業處在極限狀態

易居沃頓問我:怎麼看這個行業?

我也不敢說黃金還是白銀,我突然想起初中時最怕的一件事就是體育課長跑1500米。

跑步最難的是極限狀態,就是你跑了一半,有一段時間特別難受,肯定有一個極限,我認為現在就是這個時候。

這是很多原因造成的,有市場、有政策、有國際環境、還有你自身的問題,所以30年跑到現在很難受,現在就是要拼,你自己願不願跑下去?

你可以退,可以轉型,可以轉商業,可以轉金融,但你要堅持下去你必須得忍受這段時間。

很難,為什麼?整個行業利潤在下滑。

大家想想,你們的老闆,他們過去20年掙錢靠什麼,靠Buy and Hold。

是買一塊地掙錢多,還是辛勤努力、精細化運營掙錢多?大家仔細想想。

所以,為什麼轉其他行業這麼難?你哪有那個管理水平啊!

三、行業現狀不容易

1、拿地不易

我也是每年很頭疼,地還拿嗎?

供應本身有限,土地都在國家手上,招拍掛是公開的,這導致所有企業戰略趨同、戰術趨同。

例如蘇州,每一塊地一定20家到30家去拍,這種情況下拿地能掙錢嗎?

2、盈利不易

關鍵是價格不讓你漲,為什麼原來做房地產容易?誰都可以做,因為在漲價。

我看了那麼多行業,只有地產行業庫存能夠升值。

你說做麵包的,放兩天試試看還能喫嗎?服裝也是,一個潮流過後你根本放不起。

可是你買一塊地,哪怕定位錯了,你放三五年轉讓的時候還是說成本是多少,加上資金利息以後你再給我多少錢拿走,是不是這樣?

現在售價給你限制住了,不讓你漲的前提下,土地價格還在漲,你說盈利還容易嗎?

難就難在這,拿地本來就很難,利潤空間又被擠壓,這就著急了。

這時候沒有辦法怎麼辦?沖規模,我知道很多人的答案是:反正不掙錢,把規模搞大再說。

3、轉型不易

做開發和投資都是重的,做運營管理和服務是輕資產,輕資產的核心是什麼?服務,一定是服務生的態度。

重資產是靠資產升值,輕資產是靠幫別人重資產升值以後再給我分點利潤,如果你還是一個開發商心態我要掙錢,我要掙大錢,這怎麼行?

我十幾年前在華潤工作的時候,領導告訴我一瓶雪花啤酒掙人民幣一分錢,你想這個管理要多麼精細?

所以,凡是那些投行基金經理跟我說陳凱你怎麼看企業投了做其他東西,我說立馬賣這家公司股票,它肯定虧。

你們想一想哪家地產公司轉型做其他行業賺很多錢的?可以列舉一下。

四、未來應該怎麼走?

剛才說了各種問題,現在我們說說答案。

1、大企業要推動創新

創新可能是一個解決方案,我分成三種,一個是金融創新,第二個是管理創新,第三個產品和服務創新。

管理創新比較容易,而且我們現在很多人在做。比方說激勵創新、組織創新,例如碧桂園的同心共享、中梁的阿米巴,這都是管理創新。

金融創新,例如怎麼拿到錢,錢從哪來?結構化,成本降低,股加債。

但是,這年頭真正的產品和服務創新真不多。

我就想問一個地產企業真正投入研發的錢有多少?真的比不過華為手機,我們這個行業的大企業應該去做這方面的投入,推動一下。

2、小企業應該差異化

小企業要差異化,剛剛講戰略趨同,所以那些特別好的地我根本不看,我覺得拿不到。

就像一個學校的校花,不是你的菜,大家所有人都追,你追不到的。

小企業的差異化怎麼來?

1)區域選擇

最近有幾個中等規模的企業,我特別擔心他們。

企業規模不大,從北京到海南開始面面俱到的鋪,很難啊同志們,一個新公司一年喫掉3000-5000萬。

現在什麼時候,都不漲價,你還到處鋪?

小企業就應該區域聚焦,在你更熟悉的區域做,可能是最好的。想做成萬科、融創這樣很難,但在區域強一定可以。

我沒覺得一二線特別好,也沒覺得三四線特別差,看你怎麼做而已。

我大概算過,15萬億裡面,8萬億三四線,7萬億一二線,三四線比一二線多,但三四線也更難做,說不定價格就不漲了,購買力也不行,不像上海你降價總有人買。

2)土地獲取

招拍掛、產業勾地等,不管怎麼樣一定有自己的招,但千萬不要掛羊頭賣狗肉,一定是給地方政府提供價值,別人才可能給你好的地。

如果你都是招拍掛,那運營方面一定得提升,扣成本、提升周轉率。

3)領域細分

未來,房地產會轉化為投資、開發、運營、服務四個領域。

以前我們什麼都自己做,現在投資和開發分開了,做的最好的就是平安不動產,他們的權益簽約額大概排在龍湖前面,前十名啊,比很多公司都大。

這是純粹的投資公司,沒有人做開發,就做投資,他就沒那麼忙。

開發很傳統,運營是給物業升值,服務是給投資商做服務,以後肯定會細分。

前面10-20年,大部分做地產的都掙錢了,大家掙得什麼錢?其實就是投資的錢,拿了一塊好地掙錢。

正兒八經通過精細化運營、產品做的好、成本控制把利潤做高的,不是太多。

在未來,如果你的投資能力強,你可以只做投資。

所以一定規模的組織可以嘗試差異化,不要看別人去哪你就去哪,別人去蘇州,你可以去常州、去張家港嘛,這是可以細分的。

某種程度上,我覺得小企業目前要比大企業更舒服,大企業天天為排名著急,規模壓力很大,過得很壓抑。

而小企業可以一個個項目好好做,利潤做細一點,沒必要全都去沖規模。

3、職業經理人要有耐心

剛剛講了企業,現在我們講講人。

大器晚成可能比少年得志更有效。

真心話,不要太著急,一個崗位,我建議大家至少待三年。

為啥呢,一個項目從買地到交房,兩年多至少。很多職業經理人,售樓處一開,樣板房一開,一期大賣,覺得這個項目做完了,很牛逼,要升職了。

一個項目成功後,他一定是想當城市總經理,一個城市總經理還沒幹兩年就想升CEO,一個CEO一年都沒幹成就想升……我也不知道他想幹啥了。

大器晚成啊,對企業、對個人都一樣。

慢慢做,不要太著急,一個行業是需要累積的。

就像剛說的, 跑步嘛,跑的很難受了,堅持下去,不要輕易轉行,很多人沒有轉行的能力,企業也是一樣,你堅持一下。

進步是什麼?進步就是你今天乾的事比昨天又高興一點,快樂量又多一點,這是很幸福的。

你30歲就把所有的幸福都拿到了,你30歲到60歲怎麼辦?你30歲就當CEO了,後面30歲你幹嘛呢?

不要太快了,踏踏實實做,這樣企業對你也會好,你對企業也有付出,這是我特別想說的,要耐心啊。

一個項目從拿地到竣備到交房,三年要的。

一個職業經理人你沒有認真交過房,接受過房鬧,接受過農民工圍攻,怎麼算一個完整合格的職業經理人呢?

所以希望大家沉澱一下。

最後總結幾句,很多企業要衝千億,我覺得不需要這樣,但質量一定要做好。

質量好不好是人品問題,盈不盈利是能力問題。

好產品、好服務是企業底線,同時要為投資人著想,要讓投資人賺錢。那些所謂戰略導向,不掙錢也拿地,或是微利,這些都很危險。

我覺得把產品做好,服務做好,讓企業盈利,走的時間長一點,纔是我們要的。

濤哥,房企人力資源總監,著有多篇地產職場10萬+熱文,關注地產行業趨勢,解答職業發展困惑,公眾號:濤哥雜談,歡迎交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