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因屢敗於齊國和秦國,爲求遏止秦國擴張,在惠施的謀劃下,主動率領韓國等國的國君,前往徐拜見齊威王,雙方互相承認對方的王位,史稱徐州相王。在徐州相王后,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立爲王,同年,魏惠王尊韓宣惠王爲王。一時間,戰國七雄的各個君主,幾乎都稱王了,也即在爵位和稱號和周王室平起平坐了。對於秦國來說,秦惠文王成爲第一位稱王的君主。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時年四十六歲,葬於鹹陽北原。在秦惠文王去世後,秦武王即位。作爲秦國第二位稱王的君主,秦武王在位期間設立丞相,重創韓國,也爲秦朝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

  首先,對於秦武王這位君主,之所以諡號“武”,和他孔武有力,喜好勇士存在直接的關係。對於秦武王來說,從小就喜歡與勇士們做有關力氣方面的遊戲。在此基礎上,秦武王還重用了一批大力士。秦武王做太子時就不喜歡張儀,繼承王位後,更是驅逐了張儀這位縱橫家。對此,在筆者看來,相對於秦武王重用一批大力士,其驅逐張儀的行爲,顯然是秦國的損失。當然,雖然驅逐了張儀,但是,這不表明秦武王放棄了進攻山東六國的計劃。在秦武王這位君主在位時,最耀眼的成績應該就是重創韓國這一諸侯國了。

  二

  秦武王即位後,就準備攻打山東六國中的韓國。對於韓國來說,不僅在地理位置上靠近秦國,而且是秦國東進中原的必經之路。在此基礎上,秦武王發動了宜陽之戰。根據《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宜陽之戰,是秦武王三年(前308)至秦武王四年(前307),秦國名將甘茂率軍在韓國的宜陽(今河南省宜陽縣西)一帶同韓國的軍隊發生的戰爭。在宜陽之戰中,秦國大軍一開始的進攻不是非常勝利。對此,秦國將領甘茂將個人錢財全部用於賞賜之中,重賞之下,一鼓作氣,終於拔掉宜陽。

  三

  宜陽不僅是韓國的門戶,對山東各國而言,宜陽其實也是門戶。在此基礎上,秦得此城,可以挾二週北攻燕趙,東伐魏齊,南伐宛楚,實施大規模兼併戰爭。由此,宜陽之戰的勝利,不僅重創了戰國七雄中的韓國,也爲秦國消滅魏國、趙國、楚國、齊國、燕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值得注意的是,在宜陽之戰中,秦軍將領甘茂還是秦國的左丞相,而這,就必須說到秦武王創立丞相這一歷史事件了。公元前309年,秦武王在秦國設立丞相官位,彼時,秦武王設左右丞相各一人,任命甘茂爲丞相兼領上將軍,樗裏疾爲右丞相。也即丞相這一官職,始於秦武王時期。

  四

  最後,除了設立丞相、重創韓國之外,平定蜀國的叛亂,也是秦武王的歷史功績。公元前310年,秦武王剛剛即位時,蜀相陳莊作亂,殺死蜀侯通國。對此,秦武王派甘茂平定蜀國叛亂,誅殺陳莊,平定了蜀國的叛亂。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巴國、蜀國是秦惠文王消滅的,但是,秦武王對於該地區的穩固,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與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大鼎脫手,砸斷脛骨,氣絕而亡,時年23歲。由此,對於秦國第二位稱王的君主,僅僅在位4年就意外去世了。如果不是這麼早去世的話,秦武王肯定還會有更多的作爲。在秦武王去世後,秦昭襄王即位。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