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書讀得少,不喜勿噴。學渣自己翻書也看不懂。


謝邀。

武則天當皇帝靠的是先帝的老婆皇帝的親媽這個身份。她的皇位是兒子(合法皇位繼承人)禪讓的,「家天下」是以家為單位,古代妻從夫,她不是「武家人」,她是李姓武氏,李家當家主母,這纔是她的繼位基礎。這也是為什麼武周只能算唐支線,皇位連一小家都沒跑出去。而且最後她自己都把抬頭註銷了。

女性後代?誰?算誰家人?再說滿朝文武大臣認嗎?別說不認就殺光這種睿智小兒科言論,一個智力正常的皇帝都不會幹這種自掘墳墓的事。天下認嗎?她連徵兵都要靠李家太子的名義。

最後,說一千道一萬,武則天是被政變趕下臺的。政變這事要成功肯定是經過計劃部署上下都打點好的。武則天殺了那麼多人,最後反對派依然能政變讓她下崗,傳位給誰她想自己說了算?

再有,武則天這個皇帝既不是為武家當的,也不是為女性當的,什麼傳位女性繼承人,這事她想都沒想過。


如果是武則天的女性後代的話,當時合適的人選就一個,太平公主。所以題主的問題我可以理解成為什麼不讓太平公主繼位嗎?我覺得原因無非就是幾點:

第一、武則天的權力的來源是當初唐高宗給予的(雖然唐高宗給上了保險,只是沒有想到託孤大臣先和皇帝剛起來了,導致太后漁翁得利)是作為高宗繼承人的媽的身份參與朝政,只不過後期武則天自信過頭,選擇了稱帝。但是她的權力根源還是來自於她是高宗的皇后、是中宗、睿宗的媽。她無法隨意選擇自己的權力的繼承人。

第二就是武則天統治時期,她試圖扶植武家,但無奈武家沒有一個能夠擔得起這個責任。所以武則天基本上是沒有辦法在武家人裡面找到繼承人的,那麼就只能選擇李家了。按照古代的封建禮法,如果選擇太平公主的話,那麼武則天選的既不是自己的嫡系後裔來繼位,又不是有義務把自己供奉進太廟的人。虧本不是虧大了。

第三、武則天可能只希望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女皇帝,她不允許任何女人再有機會成為女皇帝。有些東西是真的不需要第二個。


問題是沒有另外一個武則天

武則天是歷史的意外 她的成功不可複製

太平公主也許想成為武則天第二

但是我們看到了結局

政治家最看重的是順勢而為

他們可不是女權主義者


簡單來說,不是繼承人是男女的問題,而是繼承的法統性問題。

自己的嫡系子女在事實上都是李姓後人,那繼承的法統是武周還是李唐? 由於大概率是李唐,對她進行政治清算也就成了必然。

假如從武姓孃家尋找繼承人,那什麼最重要?手裡有力量能壓住羣臣。所以事實上潛在繼承人就那麼幾個,要麼就是李姓子女,要麼就是武姓權臣,武后也不是想選誰就選誰的。

針對這個問題再拓展點說,皇帝是需要適當跟羣臣妥協的。對羣臣特別是開國貴族而言,就你一個女皇還好說,反正都是你們自己家的事,到最後你死了你兒子也還是李家人,本質上還是李唐,我們利益也沒受損沒必要跟你鬧這彆扭,因為忽然出來的這一個女皇就是一筆糊塗賬,我們拼死拼活幫皇子效死命,到最後人家政治表態的時候向著他媽還是我們都兩說呢。狄仁傑之類的不就是這樣,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垂簾聽政麼,又不是沒有過。

但是,假如你隨便安排一個女性繼承人呢?那可就天下大亂了。

先說下武后的權力構成,她的登基本質上就是一個不願意放權的攝政太后,跟皇帝兒子之間產生了權力爭奪的矛盾,那為了給自己一個合理的使用權力的身份,索性就登基了,兒子們都別跳,老媽現在是皇帝不是太后,想攝政多久就多久,你們沒資格跟我要權力。在武后作為太后攝政期間得到好處的權臣們自然也願意看到這種局面,誰也不想將手裡權力讓給新皇帝的班底,武后登基自然就被默認了。甚至因為武后登基本身的不合法性,必然的政治妥協反而會讓這批人得到更大好處。

除此之外,大力提拔武姓的血親,上崗實權部門,這批孃舅家的勢力完全是依賴自己纔有的權勢地位,自己一倒他們全要完,所以是最放心的勢力。

最後一批就是所謂的幸進小人,你撕破臉斷了自己的政治後路,那當然敢放心用你了,還是那句話,因為這幫人已經賭在女皇身上了,女皇一倒他們也完。

所以綜合起來你看,武周的政治班底是由幾個不同的派系構成的,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武后自己也不敢犯錯,李唐的勛貴門閥就好像是潛伏的一個蓄勢待發的猛獸,就等著你搞出一個契機,隨時都可能策動政變秋後算賬。兒子們也不是省油的燈,圍繞在兒子身邊的利益集團哪個不想把她搞下來然後親政。就這種情況下,設身處地想想,為啥大力發展舉報和刺探制度,使用酷吏…… 是個人心裡都沒安全感啊,武后還敢亂來隨著自己開心確立繼承人麼? 更何況她本身也不是啥女權思想崛起,一切都只是為了追求權力然後被趕著走到這一步的。

本來武三思之流就是用來平衡與威嚇皇子們的,讓他們別跳,老孃有的是繼承人; 留著皇子除了畢竟是母子之外,也是安撫羣臣的意思,我就過過癮,以後還是李家人繼位,不會動你們蛋糕的,別造反。

這種情況下,自己統治都如履薄冰,而且千防萬防最後年紀大了還是被政變成功了,哪有心思再去搞個女性繼承人…… 自己的兒子好歹是兒子,武家侄子靠自己給了權力地位,都跟自己有直接關係。那女性繼承人呢?是跟人家夫家親還是孃家親?無論跟誰親都比跟你武后親吧…… 未來武后沒了靠誰提供權力支撐?時局都夠微妙的了,這不給自己找不自在呢麼…… 自己的皇子們沒有了念想,那就是個大炸彈,人家天生有合法性,都不能叫造反。真要把皇子都幹掉,先不說現不現實,這個跟前朝劃清界限的政治信號下來勛貴們直接就炸了,一點妥協的餘地都不會再留,造反的就不會只是小打小鬧了,凌煙閣級別的大佬都會直接參與進來。玩的這麼大,到最後跟武后有關的血脈可能一個都留不下來。這就叫作死……


你要知道,武則天之所以能坐穩皇位除了她高超的政治手腕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她的年齡。

武則天篡位時已經66歲了,相比高宗五十幾歲的壽命,這已經是快入土的年齡了,而且在迅速撲滅了幾場叛亂之後,大臣們已經見識到了這個女人的狠辣與智慧。試想如果你是心向李唐的大臣,你是願意對付一個聰明絕頂,心狠手辣的老婦人,還是等幾年,待她死後對付志大才疏的武家餘黨?

當然,武則天自己也知道是什麼局面,特別是在瞭解了武家無能的本性後,她只能還政李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