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深交所全资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联合工信部下属单位赛迪研究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指数(简称:湾创100,代码:980001)和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指数(简称:大湾区综指,代码:980003)。

  据介绍,“湾创100”是粤港澳大湾区指数系列的核心旗舰指数,研发单位根据对湾区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综合考察上市公司的市值规模、行业代表性、行业覆盖面等因素,精选出100家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作为指数样本股,包括A股65只(深市50只,沪市15只)、港股35只。其中信息技术类企业股共有38只,权重占25%,凸现湾区的产业特色。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19年3月底,在内地上市和属于港股通标的的湾区企业共计750余家,总市值近27万亿元人民币,其中51家企业市值均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湾区上市公司呈现整体实力雄厚、新兴产业突出、产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等特征。

  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加速崛起!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全文)。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推开、全面深化新阶段。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规划纲要》中明确了香港、深圳、广州、澳门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来源:国务院、中商产业研究院

  根据四大中心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定位也各不相同。具体提到,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重要的城市,产业经济发展各具优势,不论是金融、贸易、科创、旅游等多方面共同推进大湾区发展。

  一、香港产业经济分析

  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粤港澳三地地理位置相近而各有优势,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1)产业结构

  在粤港澳大湾区整体中,港澳地区发挥着促进向外发展、加强对内融合的作用。其中,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成为对外开放渠道,担任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等角色。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也是全球服务业主导程度最高的经济体。香港政府一直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以保持香港的竞争优势。香港的四个传统主要行业,包括金融服务、旅游、贸易及物流和专业及工商业支援服务,可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是香港经济动力的所在。

  据数据显示,2017年金融服务行业增加价值为4844亿港元;旅游行业增加价值为1144亿港元;贸易及物流行业增加价值为5490亿港元;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行业增加价值为3123亿港元。2016年,上述四个主要行业累计增加价值达14600亿港元。

  注:上图为2017年数据

  数据来源:香港政府统计处、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香港四大主要行业蓬勃发展,业内就业人口将近中就业人数超40%。2017年,上述四大主要行业就业人数为178.05万人。

  数据来源:香港政府统计处、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发展前景

  香港是全球重要金融中心之一,在粤港澳大湾区中重要性凸显。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目标包括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功能,推动专业服务和创新及科技事业发展,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快速发展中,产业集中、结构优化、多地加强交流与合作,未来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将越来越突出及重要。香港作为其中重要的一方,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同时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发展工作,迎来更多利好的发展机遇,前景一片明朗。

  二、深圳产业经济分析

  深圳是一座因创新而生的城市。发行新中国第一支股票、敲响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深圳从特区创立之初率先冲破旧观念,传播新思想,以一个又一个“第一”为中国改革发展创新探路。当前面临转型发展期,深圳出台经济特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推进创新“十大行动计划”,再一次凭借创新实现华丽转身,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急先锋,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创客之都”、“创新之城”。

  (1)产业结构

  粤港澳大湾区一般分为湾区西岸、东岸以及港澳地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东岸主要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带,以新兴产业+高科技为主,其中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等。沿海则为生态保护型产业带,包括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圳的产业结构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深圳的产业结构凸显“三个为主”: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0.9%;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超过70%;三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占GDP比重60.5%,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高至70%以上。

  其中,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为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四大支柱产业强而有力的发展助力深圳经济增长,同时新兴产业也在稳步发展中。据统计数据显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生物产业在内的新兴产业增加值保持增长趋势。其中,从2012年的3878.22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7847.72亿元,涨幅达102.4%。

  数据来源:深圳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除了四大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外,未来产业也是十分重要的领域。未来,深圳的产业结构将更多样化,在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共同发展下稳步发展。

  三、广州产业经济分析

  广州市"毗邻港澳,华侨众多",是全国最大的侨乡都市。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热心支持和参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发挥桥梁和媒介作用,为广州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贸易,推进与世界各地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也为广州市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地理区位和与内地的紧密联系功能来看,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最核心的城市,是大湾区联系内地、辐射内地最佳桥梁和纽带。

  (1)产业结构

  广州产业经济包括工业、商贸流通和服务业、金融业、农业、交通运输与邮政业、信息业、建筑和房地产业以及对外经济贸易。

  数据来源:广州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此外,广东与香港将在广州南沙自贸区建立“粤港深度合作区”,产业发展将紧紧围绕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国际教育培训、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商贸服务、休闲旅游及健康服务、航运物流服务、资讯科技等八大产业。

  四、澳门产业经济分析

  2016年,澳门特区政府颁布的《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研究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携手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区域”。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潜力无限。

  港澳地区在大湾区中起到促进向外发展、加强对内融合的作用。其中,澳门积极发展旅游休闲服务业、博彩旅游,同时也担任葡语国家交流平台中心的角色。

  此外,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而言,澳门特区初步计划围绕两大角色、三个定位、八项重点开展工作,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粤港澳大湾区前景可期

  总的来说,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快速发展中,产业集中、结构优化、多地加强交流与合作,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将越来越突出及重要。而此次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四大中心城市的定位。未来,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前景广阔。

  —END—

  文章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

  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