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物一說,在民間流傳甚廣。中醫大夫會囑咐病人忌食“發物”,理由是“發物”會加重病情。 那麼,究竟什麼是發物?我們生活中的哪些菜屬於發物?癌症患者能否喫發物呢?

  什麼是發物?

  已故現代名醫秦伯未指出:“凡能引起口乾、目赤、牙齦腫脹、大便祕結的芥菜、韭菜、香菇、金花菜等,都有發熱的可能,俗稱發物。”因此,簡單地理解,發物就是指那些特別容易誘發舊疾、加重新病的食物,並無固定的種類及範圍。

  我們生活中的哪些菜屬於發物?

  發物一般可分爲六大類:

  一爲動火發物, 如煙、酒、蔥、蒜、韭菜、滷製品、油炸物等。發熱口渴,大便祕結的人不宜食用,高血壓者應忌口。

  二爲動風發物,如茄子、木耳、豬頭肉、雞蛋、蘑菇等,有蕁麻疹、溼疹、中風等疾病者不宜喫。

  三爲助溼發物,如糯米、甜酒、米酒、大棗、肥肉、麪食等,有溼熱病、 黃疸、痢疾等病者忌食。

  四爲積冷發物,如冬瓜、四季豆、萵筍、柿子等。脾胃虛弱的人要慎食,過食會造成胃虛冷痛、腸鳴腹瀉。

  五爲動血發物,如羊肉、菠菜、燒酒等。月經過多、皮下出血、尿血等人忌食。

  六爲滯氣發物, 如大豆、芡實、蓮米、芋頭、薯類等,積食、諸痛者不宜食。

  發物爲什麼會誘發舊疾、加重新病?

  發物之所以會導致舊病復發或加重病情,可能原因有:一是因爲其中的動物性食物含有某些激素,如糖皮質激素,若超過生理劑量,可引起感染擴散、潰瘍出血、癲癇發作等。二是某些食物所含的異性蛋白,易成爲過敏源,如海魚蝦蟹,會引起或加重蕁麻疹、溼疹、牛皮癬等頑固性皮膚病。三是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如蔥、蒜,極易引起炎症擴散,傷口難以癒合。

  癌症患者能不能喫發物?

  目前癌症的準確原因還未知,但公認癌症的發生是和遺傳基因、外部環境有關,並非喫發物就能導致,如果一直忌口所謂的發物,反而人體會錯失很多補充營養的機會,而沒有營養而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癌細胞反而會擴散更快。因此,人只有充分攝入各種營養食物,免疫力才能提升,纔有“力氣”去接受並完成手術、化療、放療等大量損傷機體的抗癌方法。

  癌症患者晚期往往身體虛弱,營養不良,無力抗邪,則不應一味忌食發物,尤其是禽、畜、魚蝦類等食物,這些血肉有情之品具有扶助正氣、補益五臟的功效,應當根據具體病情適當食用,以免加重營養不良導致疾病惡化。而且,某些“發物”可刺激機體產生激發反應,使機體免疫力被喚醒,促進生理功能的恢復和提高,而有利於腫瘤的防治。因此,腫瘤患者對“發物”之說不要偏聽偏信。

  (版權聲明 | 以上爲自媒體號“藥師方健”原創,轉載需授權,並註明作者及來源。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不作商業用途。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