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恒星形成之初,会有一个大范围的尘埃集团,这些尘埃相互碰撞结合就形成了恒星的基础,在恒星形成的时候它会靠引力将附近的尘埃全部吸引过来,在距离它较远的地方,这些尘埃同样会互相积聚成为一个绕着恒星环绕的恒星。

  因为引力作用,恒星附近很难出现大型的行星。比如说水星,它的个头很小,甚至还不如某些行星的卫星大。这是因为形成水星的部分尘埃被太阳吸走了。反而在离恒星较远的地方可能出现大型行星,因为这里的尘埃不会受到恒星引力的太多影响。比如木星,土星这些大行星全部都处于远离太阳的轨道上。

  人们曾认为,其他星系中的行星也应该符合这个道理。但是自从90年代人们首次发现系外行星之后,人们发现了很多刷新人类认知的行星。比如飞马座51b。这个行星非常之大,它的体积有两个木星那么大,但是质量只有木星的50%,它距离母星非常的近,以至于它公转一周只需要4天。因为距离恒星太近,这个行星的大部分物质处于气态,因此它的密度才会非常小。但是在一个大恒星附近怎么会有一个大行星呢?这并不符合人类对引力的认知。或许这个星系本该出现双星系统,不过这个行星因为质量小了一些没有发育成恒星,就变成了一个大行星绕着一个恒星转。

  有些大行星距离恒星过近,有些反而会远离行星,人们在25亿光年外发现了一个距离母星170亿千米的大行星。要知道地球到火星的轨道只有数千万公里。一个距离170亿千米的行星几乎超过的恒星的引力范围。在远离太阳的地方应该只有破碎的小行星带才对,因为恒星的引力到了这里变得非常小,很难使尘埃积聚起来形成行星。

  对于这种不符合常理的行星,我们只能说宇宙太大了,什么星星都有。在宇宙中还有很多我们难以理解的存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