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蔣君芳)2017年7月,成都召開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明確了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現代產業體系,佈局規劃66個產業功能區。

  4月10日,記者從成都市發改委獲悉,《優化調整後的成都市產業功能區名單》(以下簡稱《名單》)已於近日正式印發。調整後,成都全市形成“16+1(軍民融合)”的產業生態圈戰略佈局,由66個產業功能區協同支撐。

  【總體考量】

  全市形成“16+1(軍民融合)”產業生態圈戰略佈局,由66個產業功能區協同支撐

  產業功能區調整的總體考量是什麼?據成都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名單》以構建高質量的“5+5+1”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爲目標,以產業生態圈爲統籌組織方式,以產業功能區爲具體承載空間:

  明晰功能區在全市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價值,引導各區(市)縣不侷限於自身一域,用全局眼光精準定位功能區對城市發展重大戰略的功能支撐;

  聚焦功能區主導產業的細分方向,結合區域產業基礎、重大功能性設施佈局、自然資源稟賦、地理區位及產業變革趨勢等,精準細化功能區主導產業定位及細分領域;

  科學設置功能區空間邊界,推動功能區空間佈局與區域總規、城市設計緊密融合,更加精細化規劃設置空間邊界,在有條件區域推廣高新區產業社區理念;

  優化提煉功能區名稱,力求體現功能區特色亮點和比較優勢的同時,又相對簡潔、利於招商。

  【主要內容】

  對產業功能區名稱、空間邊界、主導產業方向進行全面優化細化,按行政區劃和產業生態圈兩個維度呈現

  據瞭解,本次調整對全市產業功能區名稱、空間邊界、主導產業方向進行了全面優化細化,並分別按行政區劃和產業生態圈兩個維度進行梳理呈現。

  從行政區劃維度,跨區(市)縣的產業功能區共5個,此外各區(市)縣分別佈局2-3個產業功能區。從產業生態圈維度,全市“16+1(軍民融合)”產業生態圈分別由不同區域的多個產業功能區支撐,具體來看:

  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主要由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成都新經濟活力區等5個產業功能區協同支撐;

  醫藥健康產業生態圈主要由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成都醫學城等4個產業功能區協同支撐;

  綠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圈主要由簡州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功能區等3個產業功能區協同支撐;

  航空航天產業生態圈主要由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成都航空經濟產業功能區、成都軌道航空產業功能區、成都通用航空產業新城等7個產業功能區協同支撐;

  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主要由成都軌道航空產業功能區、現代都市工業產業功能區等3個產業功能區協同支撐;

  智能製造產業生態圈主要由天府智能製造產業園、歐洲產業城、成都智能應用產業功能區、成都龍潭新經濟產業功能區等10個產業功能區協同支撐;

  先進材料產業生態圈主要由成都先進材料產業功能區等3個產業功能區協同支撐;

  綠色食品產業生態圈主要由成都綠色食品產業功能區、成都中國川菜產業功能區等3個產業功能區協同支撐;

  都市現代農業生態圈主要由中國天府農業博覽園、天府優質糧油融合發展功能區、都江堰精華灌區康養產業功能區等8個產業功能區協同支撐;

  會展經濟產業生態圈主要由天府中央商務區、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中國天府農業博覽園等6個產業功能區協同支撐;

  現代金融產業生態圈主要由成都金融總部商務區、成都中央時尚活力區、華西壩大健康(金融)產業功能區等7個產業功能區協同支撐;

  現代物流產業生態圈主要由成都國際鐵路港臨港服務業功能區、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新都國際商貿智慧物流產業功能區等8個產業功能區協同支撐;

  文化創意產業生態圈主要由天府文創城、少城國際文創硅谷、安仁.中國文博文創產業功能區等10個產業功能區協同支撐;

  旅遊運動產業生態圈主要由熊貓之都文創體驗旅遊功能區、李冰文化創意旅遊產業功能區、西嶺雪山溫泉國際運動康養產業功能區等7個產業功能區協同支撐;

  現代商貿產業生態圈主要由成都中央時尚活力區、天府中央商務區、成都東客站樞紐經濟功能區等5個產業功能區協同支撐;

  電子商務產業生態圈主要由武侯電商產業功能區、西部電商物流產業功能區等3個產業功能區協同支撐;

  軍民融合產業生態圈主要由成都軍民融合產業功能區、青羊總部經濟功能區、成都科學城等5個產業功能區協同支撐。

  【政策支持】

  每個功能區有一個主辦牽頭行,每個企業有一個主辦銀行做到金融服務“全覆蓋”

  據悉,成都將大力推動資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向全市66個產業功能區集聚傾斜。

  在優化金融資本供給方面,2019年底前,實現每個功能區有一個主辦牽頭行,每個企業有一個主辦銀行,做到金融服務“全覆蓋”。加快建立“5+5+1”產業引導基金,持續推進產業基金向產業功能區內項目傾斜。探索依託產業功能區發行專項債務融資工具。

  在強化財政政策支持方面,2019年安排產業功能區建設發展資金31.5億元,重點用於支持產業功能區建設及主導產業發展,構建良好財政政策軟環境。

  在精準推進土地資源匹配方面,持續推進以產出爲導向的土地資源配置制度改革,優先保障產業功能區項目用地需求。

  進一步強化人力資源協同發展,年內編制發佈《成都市人才開發指引〔2019〕》(成都人才白皮書),以“16+1”各產業生態圈爲單位,分別組織有關產業功能區開展協同推介和專業化人才引進系列活動,爲產業功能區精準招引專業化實用人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