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未來產業有哪些方向?資金、土地、人才將向哪些地方傾斜?“指導目錄”出爐啦——

  10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日前,優化調整後的成都市66個產業功能區名單正式印發。本次調整對成都產業功能區名稱、空間邊界、主導產業方向進行了全面優化細化,並分別按行政區劃和產業生態圈兩個維度進行梳理。

  從行政區劃維度,跨區(市)縣的產業功能區共5個,包括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天府國際生物城、熊貓之都文創體驗旅遊功能區、金融總部商務區、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此外各區(市)縣分別佈局2-3個產業功能區。

  從產業生態圈維度,全市“16+1(軍民融合)”產業生態圈分別由不同區域的多個產業功能區支撐。

  未來,資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將向66個產業功能區集聚傾斜,2019年安排產業功能區建設發展資金31.5億元,重點用於支持產業功能區建設及主導產業發展。

  亮點:

  規劃熊貓之都文創體驗旅遊功能區

  開發熊貓主題公園

  此輪調整,不僅僅是優化,其中不乏嶄新規劃,比如熊貓之都文創體驗旅遊功能區,功能區規劃面積69平方公里,北湖熊貓社區位於成都市東北部,地跨成華區、新都區和金牛區三區,北至繞城高速(四環路)、東至成金青快速路,西至川陝路、南側三環路 ;龍泉山熊貓社區位於天府植物園擬建範圍內,南接奧體城核心區、西靠奧體城山地運動區,北臨雙簡快速路,東靠第二繞城高速;都江堰熊貓社區北至玉堂鎮白馬社區與水泉社區交界山脊線,東至環山旅遊線,南至中興鎮石孟江河沿線,西至玉堂鎮、中興鎮海拔1200高山脊線。

  熊貓

  功能區重點發展以大熊貓文旅品牌建設爲核心,深度開發熊貓原創IP、熊貓主題公園、熊貓主題餐廳、熊貓主題演藝等泛熊貓新型娛樂生態產業鏈,着力構建熊貓主題新消費場景 。

  此次,成都還規劃中央時尚活力區規劃面積約7.79平方公里,西起紅星路一段、東玉龍街、太升南路、人民東路、天府廣場、人民南路一段、紅照壁街、下南大街一線,東至沙河,北起錦江、東風路、水碾河路、水碾河南街、一心橋街、錦東路、雙桂路一線,南至錦江、宏濟中路、宏濟巷、通盈街、中沙北路,涵蓋大慈寺時尚消費社區、鹽市口國際商務社區、東大街國際金融社區、攀成鋼國際休閒社區等產業社區。

  戰略佈局:

  形成“16+1”產業生態圈

  爲何要如此佈局?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優化調整旨在加快構建5+5+1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打造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

  記者獲悉,調整方案考量諸多,比如,成都以構建高質量的“5+5+1”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爲目標,以產業生態圈爲統籌組織方式,以產業功能區爲具體承載空間。

  成都明晰功能區在全市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價值,引導各區(市)縣不侷限於自身一域,用全局眼光精準定位功能區對城市發展重大戰略的功能支撐。

  成都

  此次調整還聚焦功能區主導產業的細分方向,結合區域產業基礎、重大功能性設施佈局、自然資源稟賦、地理區位及產業變革趨勢等,精準細化功能區主導產業定位及細分領域。

  設置功能區空間邊界,推動功能區空間佈局與區域總規、城市設計緊密融合,更加精細化規劃設置空間邊界,在有條件區域推廣高新區產業社區理念。

  優化提煉功能區名稱,力求體現功能區特色亮點和比較優勢的同時,又相對簡潔、利於招商。

  調整後,成都將形成“16+1(軍民融合)”的產業生態圈戰略佈局,並由66個產業功能區協同支撐。

  比如,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主要由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成都新經濟活力區等5個產業功能區協同支撐;醫藥健康產業生態圈主要由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成都醫學城等4個產業功能區協同支撐;航空航天產業生態圈主要由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成都航空經濟產業功能區、成都軌道航空產業功能區、成都通用航空產業新城等7個產業功能區協同支撐;軍民融合產業生態圈主要由成都軍民融合產業功能區、青羊總部經濟功能區、成都科學城等5個產業功能區協同支撐。

  資金、土地、人才等要素要流向這裏

  今年發展資金31.5億

  市發改委表示,下一步將大力推動資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向全市66個產業功能區集聚傾斜。2019年底前,實現每個功能區有一個主辦牽頭行,每個企業有一個主辦銀行,做到金融服務“全覆蓋”。

  成都將加快建立“5+5+1”產業引導基金,持續推進產業基金向產業功能區內項目傾斜。還將探索依託產業功能區發行專項債務融資工具。

  成都將強化財政政策支持,2019年安排產業功能區建設發展資金31.5億元,重點用於支持產業功能區建設及主導產業發展,構建良好財政政策軟環境。

  成都將精準推進土地資源匹配,持續推進以產出爲導向的土地資源配置制度改革,優先保障產業功能區項目用地需求。

  成都還將進一步強化人力資源協同發展,年內編制發佈成都人才白皮書,以“16+1”各產業生態圈爲單位,分別組織有關產業功能區開展協同推介和專業化人才引進系列活動,爲產業功能區精準招引專業化實用人才。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編輯 劉宇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