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康

  图︱网络

  “全球芯片产业风起云涌,如今RISC-V已经和ARM、Intel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成功进入主流市场。”

  3月21日,由晶心科技在深圳召开的“2019 RISC-V CON”技术研讨会上,晶心科技总经理林志明在接受快芯网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目前,全球微处理器指令集架构被Arm和Intel X86垄断。RISC-V的横空出世,有可能打破这一格局。

  对抗ARM/Intel?RISC-V的机会

  RISC-V一经问世就被看作是ARM最有力的竞争者。

  众所周知,目前ARM已经成为全球芯片架构的“独裁者”。无论是智能终端还是PC产业,ARM具备相当大的话语权。

  不过,由于ARM是一种封闭的指令集架构,众多使用ARM架构的厂商,只能根据自身需求,调整产品频率和功耗,不得改变原有设计。

  而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CPU架构变得极为复杂和冗繁,指令数目复杂,版本众多,彼此之间既不兼容,也不支持模块化,并且存在着高昂的专利和架构授权问题。

  反观RISC-V,在设计之初,就定位为是一种完全开源的架构,规避了计算机体系几十年发展的弯路,一套指令集支持所有架构,模块化使得用户可根据需求自由定制,配置不同的指令子集。

  “ARM的授权费用实在太贵了,而开源的RISC-V的出现,不仅可以更加低成本地获得IP授权,而且还能大幅度降低芯片设计及开发的成本,有希望成为CPU领域的Linux。”晶心科技技术长苏泓萌博士指出。

  晶心科技总经理林志明(左)与晶心科技技术长苏泓萌(右)

  自2015年RISC-V基金会成立至今,全球共有200余家知名企业参与其中。其中IBM、NXP、西部数据、英伟达、高通、三星、谷歌、华为均已加入。

  RISC-V不仅与ARM形成了竞争,对于x86来说,也是一种替代选择,最终可能会给英特尔和AMD造成威胁。不过业界人士认为,在PC和服务器市场,既有芯片架构的地位非常牢固,短期内RISC-V还无法掀起太大波澜。

  对此,林志明同样认为,虽然说RISC-V打破了X86和ARM架构垄断,但是想要替代X86在个人电脑和ARM架构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中央处理器地位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有客户想要做个人电脑、手机和平板的中心处理器,我依然推荐他使用X86和ARM架构,而不是RISC-V。”

  林志明进一步指出,RISC-V将会大范围的应用于周边及嵌入式等领域,比如物联网、智能家居、自动驾驶等。

  开源是RISC-V成功之道

  无论是BAT、亚马逊还是谷歌,开源模式的成功案例被广泛印证,而基于开源的RISC-V的芯片,能否成为下一个趋势呢?

  “和统治着服务器操作系统的Linux一样,作为开源技术,RISC-V的快速发展有可能会成为首个广泛使用的开源指令集设计。”林志明强调,开放永远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唯有开放才是真正的制胜法宝,谁认清这一点并认真执行,谁就能成为AIoT时代的主导者。

  尤其是对于中国芯片企业来说,RISC-V开源性,重新看到了与国际大厂弯道超车的可能。

  倪光南院士曾在公开场合指出,过去芯片设计需要上亿的研发费用,投入上百人,中小企业不易承担,而且也不一定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而开源芯片设计可望将芯片设计门槛大大降低,以至于3—5人的小团队在3—4个月内,只需几万元便能研制出一款有市场竞争力的芯片,从而将促进芯片产业的繁荣,能更好地支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

  晶心科技也认识到中国大陆市场的发展良机,加大对于中国大陆市场的开拓和布局。林志明透露,目前晶心科技与全球66家大学签订了合约,但在大陆就占据了30多家,接近总量的一半。

  将RISC-V蛋糕做大,晶心科技的“野心”

  “我们非常看好RISC-V 未来几年的市场发展空间,目前全线产品都已转入RISC-V ,预计最快将于今年第一季度推出,3~4年时间目标出货10亿颗。”林志明在接受快芯网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作为国际知名处理器内核IP上市科技公司,晶心科技成立于2005年创立于台湾新竹,产品广泛应用在共享单车、游戏机、汽车电子、智能音箱等领域,2018年出货超过11亿颗。

  此外,晶心科技还是最早布局RISC-V的主流供应商,也是RISC-V基金会创始会员,数个任务组的召集或共同召集人,同时也是担任中国RISC-V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非常积极共同推广RISC-V架构及生态系。

  去年10月,晶心科技推出AndeStar V5高效处理器核心最新系列产品:一、AndesCore A25/AX25,适合以Linux为基础的应用,例如无人机、智能无线通信、网通、图像处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储存、数据中心以及机器/深度学习等等;二、AndesCore N25F/NX25F,适合浮点密集型的多元应用,例如声音处里、先进马达控制器、卫星导航、高精度传感器融合以及高阶智能电表等等。

  当然,作为后起之秀,RISC-V 想要与ARM和Intel竞争,将会面临巨大的压力。据了解,在人才方面,目前软硬件开发者皆基于成熟的Arm架构开发,要聚集一群有志于开发RISC-V指令集的人才并不容易;资金方面,开发一款中等量级的成熟的CPU IP核,每年至少要投资500万人民币,因RISC-V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生态尚不完善,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很多企业甚至担心投入的钱打了水漂。

  林志明与苏泓萌在采访过程中,反复提到了加强RISC-V 生态建设与合作共赢。

  “如果想要与ARM、Intel抗衡,RISC-V上下游企业必须要联合起来,将“RISC-V的蛋糕做大,这样每家才能吃到足够的份额。如果大家只盯着眼前那一点蛋糕,计较得失,到头来谁也吃不饱。”

  林志明强调,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做好与竞争对手之间合作。

  “在业务方面 ,大家不要去做重复的东西,比如从前端如何定义架构、中间如何去设计、后段如何去验证测试?晶心科技都可以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尤其是除了大公司之外,还有很多小公司,他们并没有那么多量产经验,需要通过我们的经验和积累可以加速他们的产品上市周期。只有上下游的企业团结起来,才能做到与巨头ARM、Intel进行抗衡!”林志明说道。

  内容声明:本文来源于快芯网,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本文任何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本公众号的立场。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