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班或放了學,先到7號樓一層的捨得書屋借本書然後再回家,這是望京東湖街道澳洲康都居民養成的新習慣。書屋是一間24小時免費借閱室,只對小區業主開放,採用手機管理、自助借閱、志願服務的模式,至今已運營了10個月。

  在手指閱讀盛行的當下,這間小書屋被居民們小心翼翼地呵護着,所有借出去的書都乾淨整潔地被還回來,更沒有發生過偷書、丟書的情況。書屋培養的是居民的閱讀習慣,改變的是大家的生活方式。

  社區書屋什麼樣

  無人看管手機借閱

  昨天傍晚,關文彬通過手機APP中的視頻監控留意到書屋中有人捐書,他穿上外套匆匆趕來。手機一點開鎖,“叮”的一聲門禁打開,關文彬一進門就看到右手邊書架上多了些書。這種擺放方式業主們都明白:豎放的書是整理過的,橫放的書是待整理的,借書區和還書區分開。

  高中生趙子荷按內容、專業、年代等細分項給書編號。

  作爲書屋的8位管理員之一,關文彬可以通過手機APP對圖書進行歸檔,這樣業主們在手機上就能看到書屋的圖書目錄,借書、還書、捐書都可自助完成。“書是大家捐的,門禁等硬件是物業提供的,書架是社區創享計劃支持的,牌匾是小區居民寫的,管理由志願者維護。錢不夠,是我們幾個業委會成員湊足,8位固定的志願者隨時過來整理。”關文彬說。

  吸引孩子潛心讀書

  “遠離快餐式閱讀,讓精度和深度重新迴歸,用經典文學與傳統文化的滋養,提升每個人的文化素養。”說起社區的變化,居委會主任張存深有感觸。她說,書屋爲居民提供了社區交往的平臺,基於書屋而建的微信羣已吸納306名居民,以中青年人和學生爲主。業主賀青女士自發組織了書友會,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以書會友。小區業委會委員黃蘭主動承擔志願者工作,在她的影響下,女兒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主動制訂了閱讀計劃,撰寫讀書筆記。半年下來,被評爲班級讀書標兵。

  小學生李思宇活潑好動,幾乎每天放學後都會在小區裏瘋玩,一刻也不願意安靜下來看書,這讓酷愛讀書的媽媽犯了愁。而捨得書屋給小思宇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科學漫畫書》、《植物大戰殭屍》、《哈利·波特》、《深夜食堂》、《湯姆·索亞歷險記》這些有趣的書籍立刻讓她喜愛上了小小書屋。現在,她常常向媽媽申請去書屋看書,坐在小墊子上開心地閱讀。

  “既是圖書的借閱者也是圖書管理員”,這是高中生趙子荷對自己的角色定位。上個週末,她還來到書屋繼續完成她的承諾——分類貼標籤。“眼看書籍越來越多,書目不細化將影響讀者找書、看書的效果。”子荷注意到了書屋的問題,於是決定利用課餘時間貼標籤、做書目。

  每個週末,趙子荷都來到書屋,根據書籍的內容、專業、年代、功能、作者等細分成二十餘個查找項,並統一編號。這樣一來,讀者很快就能根據自己的喜好找到想借閱的書籍。她說:“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方便大家,這樣‘接地氣’的社會實踐更有成就感!”

  社區書屋咋建的

  選址不順擱置6年

  一間小書屋不僅滿足了居民的讀書要求、社交需要,還無形中培養了居民的讀書風氣,爲小區文明建立了標尺。這樣的好點子實施起來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幾經周折、反覆醞釀。

  2012年起,關文彬開始了第一個任期6年的業委會主任生涯。根據“業委會六年計劃”,2015年,關文彬開始琢磨如何讓小區更有文化氛圍。“閱讀是文明社會的基石,不管時代怎麼變,讀書不會變。”那時,他就有建一個免費借閱室的構想。當時業主們注意到,小區7號樓1層樓道空間比較寬敞,也許能建一間書屋。

  可這事兒進行得並不順利。在計劃公佈時,書屋的選址遭到了業主反對,建立書屋的計劃就這樣擱置了。

  創享計劃實現夢想

  2018年,關文彬開始了業委會主任的第二個任期。與此同時,朝陽區啓動社區創享計劃,通過居民提案大賽的形式,很多居民的創意點子落地開花。澳洲康都小區業委會對此也很關注,關文彬突然想到,建立書屋的想法或許可以通過創享計劃實現,除了資金支持,還會喚起大家爲社區出謀劃策的積極性。

  說幹就幹!從寫提案到捨得書屋建設完成、對業主開放,只用了大約20天。選址這個老問題也有了解決的新契機,在7號樓下,一直出租的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小房間剛好閒置,大家一致同意在這裏建書屋。物業的反應也讓人驚喜,不僅同意業主意見,還主動幫忙鋪設書屋門前的地磚,安裝門禁、室內牆面裝飾和攝像頭。

  社區書屋有啥用

  吸引業主參與建設

  從進門、借閱到還書,捨得書屋有一套簡單易行的規則。刷卡進門、掃碼借書、還書,全憑自覺。據業委會統計,從2018年6月開放至今,書屋的借閱量達到200餘次,從未丟過一本書。關文彬說,無人看管是書屋的一大特色,特色的基礎就是信任。

  “衆人拾柴火焰高!”業主們這樣總結書屋的誕生和使用。最初,書屋的書是買來的,現在主要是業主捐贈的。圖書的借閱也充滿了“科技含量”,業主樑先生從事編程工作,特地把借閱流程寫入APP,纔有了現在掃碼借書的模式。

  好點子驅動新生活

  除了書屋,小區的多處細節都凝結着業主們的智慧。居民們都認爲,家的概念應該擴展到整個小區,如何建設家園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靠等。通過創享計劃等政策,把大家的金點子變成看得見摸得着的惠民設施,居民不但有成就感,真發揮作用的時候更欣慰。

  “新一輪的‘創享計劃’又開始徵集了,現在大家參事議事的興致很高,去年收到的提案有兩百多個,今年可能還要多。”東湖街道社區辦張紅科長說,居民參事議事最終能成事,這離不開有效的機制,只有居民、物業、街道心往一處使,互相信任體諒,社區才能煥發生機。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曲經緯 景一鳴 文並攝

  流程編輯:RB01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