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勝後,衛青

引兵凱旋至邊塞,武帝令使者持大將軍印在軍中便拜車騎將軍青為大將軍,諸將皆從屬於大將軍,加封食邑8700戶,衛青的三個尚在襁褓之中的兒子都被封了侯,隨從諸將也跟著沾光,皆被封侯。

要額外交代一下,作為牽制的東北軍李息作為打醬油專業戶再次將出塞擊敵變成了品味塞外風光,再次啥也沒碰上安全回國。

這種運氣,不服不行。

伊稚斜逐漸發現,他名不正言不順的「篡權」在變得越來越無所謂,所謂的「諸侯王」們對於他的威脅越來越小。

原因並不是因為他這邊風景獨好,發展的一家獨大,而是南邊的武帝在不斷的幫他「削藩」。

他眼瞅著就要被削成光桿司令了。

同年秋天,已經輸急眼的伊稚斜出兵萬騎攻代郡,斬都尉朱英,劫掠千餘人作為報復。

武帝已經不在乎這種小打小鬧了,胃口越來越大的他,準備趁熱再打匈奴。

這次將眼光放到了匈奴的本部,伊稚斜的王庭。

伊稚斜沒有想到,這次武帝沒再幫他削藩。

而是削他來了。

公元前123年春。

又是春!

攢了一年錢的武帝再次上了牌桌,令衛青為大將軍,公孫敖為中將軍,公孫賀為左將軍,趙信為前將軍,蘇建為右將軍,李廣為後將軍,李沮為強弩將軍,分領六路共十萬大軍,編製嚴整的由衛青指揮,從定襄出發,北上找伊稚斜決戰。

這次的出兵並不如前幾次順利,因為大軍剛剛出發,就碰到了數千匈奴部隊,十萬大軍不出意外的將這伙匈奴部隊殲滅,不過這讓衛青犯了難。

突如其來的變故將大軍暴露,如此北上是否能完成最開始掃平匈奴王庭,拿下陰山南麓的既定目標呢?

謹慎的衛青引大軍回定襄,休整了一個多月來麻痹匈奴。

但無論你怎樣演戲,你的既定目標都很難達成了。

因為匈奴有了準備。

因為季節也走過了最完美的晚冬。

你很難再像前兩次那樣包餃子一鍋端了。

總不可能永遠讓你啥啥都占上。

但衛青運氣還是不錯的。

他這趟並沒有白來。

因為伊稚斜從漢軍的規模判斷出了此次漢朝出兵的目的,他也在調集力量,準備和漢軍來一把大的。

他要親自見識一下漢軍近來軍事神話的真正底色。

這就好辦了。

只要你敢進來賭,你就完蛋了!

一月後,衛青再次引大軍出發,出定襄數百里,在陰山主脈附近遇到了匈奴本部,展開激戰。

雙方終於展開王牌大決戰了。

激戰剛剛打響,令衛青措不及防的是,左賢王突然從右翼率部加入了戰鬥。

衛青在主戰場聽到東北方向有敵增援,令前軍趙信與右軍蘇建合併,阻擊敵軍,保衛右翼安全,衛青則率主力和左軍後軍與匈奴本部主力展開激戰,前軍右軍頂住了馳援而來的左賢王。

大戰了一天,漢軍的阻擊部隊率先頂不住了,前將軍趙信原來就是匈奴的一個王,因為戰敗後投誠而來被武帝封侯(漢軍從不缺好導遊),如今在極度不力的戰況下再次反水,帶著所剩的本部兵馬投降匈奴。

趙信的臨陣脫逃後,蘇建雪上加霜,本來就薄弱的右翼在鏖戰下死傷殆盡,蘇建右軍騎陣被衝垮。

不過右翼的苦苦支撐並沒有白費,蘇建扛下來的這一天為衛青爭取了到了極其重要的戰略支持。

衛青率本部兵馬大破伊稚斜的匈奴主力,共斬殺一萬九千餘人,伊稚斜領略到了漢軍精銳的可怕戰力,率領匈奴主力向北逃遁,左賢王看到主力已去,於是也撤出了陰山戰場。

此一戰,衛青在匈奴幾乎所有軍事力量的夾擊下完成了大勝,展現出了很多潛台詞。

論戰損比,漢匈達到了近一比六(首虜前後凡萬九千餘級,而漢亦亡兩將軍,軍三千餘騎),而且還是在左賢王突然率本部主力加入的情況下。

如果左賢王部不來,很有可能伊稚斜就被衛青突突死了。

如果說「定河南」和「滅右賢王」這兩次大勝有漢軍偷襲的因素在,那麼這次的漠南會戰則說明了一件事情。

漢軍此時的騎軍戰力對匈奴幾乎是壓倒性的優勢!

不過前軍叛逃右軍被擊潰,未收全功,在料理後事之時,衛青展示了自己為啥可以做到大將軍這個位置的另一面。

蘇建由於戰敗,理應獲罪,漢朝的軍法當時非常不地道,根本不問原因,只看結果,你只要是敗了,就要軍法從事。

在軍帳中,衛青遍問諸將,應該定蘇建何罪?

周霸說:「大將軍出征以來,還未殺過副將,現在蘇建棄軍而逃,可以斬蘇建立大將軍軍威。」

閎和安都說:「不可!兵法雲,兩軍交戰,兵力少哪怕死戰也是打不過兵力多的一方,這次蘇建僅以右軍抵擋左賢王的數萬人馬,奮戰一天多,軍隊傷亡殆盡,也不敢對朝廷有背叛之心,自動歸來,如今反被殺掉,這不是告訴將士們今後如果打了敗仗萬不可回朝嗎?」

衛青的回答很有水平:「我僥倖以皇親身份在軍中當官,不愁沒有威嚴,而周霸勸說我樹立個人的威嚴,大失作為人臣的本意,何況即便我有權可斬有罪的將軍,我也不應在國境之外就擅自誅殺,而應將情況呈報天子,讓主上裁決。」

於是衛青將蘇建關押起來,送往朝中,後蘇建出錢贖罪,武帝饒了他的性命。

這件事透出了衛青一點非常可貴的品質,謹慎。

衛青當場不殺蘇建,實際上就相當於饒了蘇建,留下後路將來好見面,而交給武帝處理,又尊重了領導的最高裁決,這一點,對於控制欲極強的武帝來說,算是處理的恰到好處。

而且衛青雖然戰功顯赫,權傾朝野,但卻從不結黨,更不養士。就是這位被饒的蘇建,曾經勸告衛青應當養士,可以得到好名聲與影響力。

衛青則認為養士會讓天子忌諱,以前竇嬰和田蚡大養士人,廣招賓客就常讓武帝極其不爽,衛青知道自己的權力來源於何處,也明白自己伺候的這位爺有多麼的疑心重重,所以處處謹小慎微,厚德處事。

從小下賤的出身讓衛青將謹慎牢牢的融入了血液中,與此相比,李廣類似於私收梁王軍印的這種事就顯得實在是太業餘了。

衛青之所以能立下不世功勛,固然有著很多可遇不可求的機遇。

比如英武的雄主,強大的國力,再加上自身的軍事才能,不過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深厚的內功。

「掌大權而主不疑」,這是種非常可貴的能力,衛青在他的一生中,都在用著一種厚德載物的姿態應對著人與事。

前半生,是他的姐姐成就了他,但後半生,則是他挑起了整個家族的擔子,以至於他在世的時候,從無人敢陷害衛家和太子。

他如果在,武帝晚年的巫蠱之亂,幾乎不可能發生。

為將如此,算是真正的「國士無雙」了。

此次衛青卻並沒有再次進爵,因為武帝的戰略構想是打算將匈奴王庭勢力徹底殲滅,實現對陰山的實質性佔領。

衛青雖然得勝,卻沒有完成這一構想,連帶著,所有隨軍的將領也沒有得到軍功獎勵,作為後將軍參戰的李廣,再次與封侯失之交臂。

不過雖然並沒有將匈奴一棍子打死,但佔領陰山的戰略目標卻意外地達成了。

趙信回到匈奴後,伊稚斜大為看中,封他為「自次王」,又將妹妹嫁給了他。

趙信給伊稚斜獻計說:將王庭遷址漠北,大漠重重,以引誘疲敝漢兵,然後我們乘其疲弊而擊之,必大勝。

伊稚斜同意了這個計劃。

困擾了數百年的匈奴,就這樣被中原民族趕出了漠南,整個陰山山脈首次納入了中原政權的勢力範圍。

伊稚斜在趙信慫恿下的這次北撤,看似是喪權辱國大慫包,其實是當時匈奴人的最好選擇。

因為對面衛青突然的戰術升級,配合漢武帝雄才大略的超級整合國家資源的能力以及每年早春出兵幫你滅絕人口的時機,使得此時的匈奴政權根本就不再具備同等對戰的能力了。

只要春天人家衛青帶兵來了,基本上讓人逮著就是團滅!

所以此時撤退走,雖然不好看,雖然漠北更艱辛,但卻沒辦法!

從此,大漠以南無王庭。

在不世出的名將衛青的帶領下,漢帝國將河套平原與陰山山脈納入了自己的國家版圖,匈奴右翼被打的徹底失去了戰鬥能力,匈奴本部元氣大傷,遠遁漠北。

在漢匈之間的第一階段的比拼中,漢帝國完勝。

此次陰山決戰中,有一個小將的表現異常驚艷。

這個十八歲的小將獨自領八百精騎,做為一支奇兵脫離大軍在大漠賓士數百里,擒匈奴相國,當戶等高官,殺伊稚斜祖父,擒其叔父,斬殺匈奴2028人,勇冠三軍,受封「冠軍侯」。

這也成為了中華民族,對於第一名的永遠稱號。

匈奴人並不知道,屢次戰勝他們的主抓草原計生工作的衛青主任其實並非是本民族的最大苦主。

真正的民族煞星另有其人!

唉,這是缺了多大的德,老天才會派下來這兩個野孩子搞你!

「三光匈奴」大隊長,要登場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